1969年,王恩多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酶学研究室研究生毕业。1990年,王恩多加入
九三学社;2006年,王恩多当选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
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
氨基-
转运RNA合成酶和相关tRNA的相互作用。王恩多院士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均有卓越贡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获得多项科研奖励和荣誉称号。
1965年,王恩多毕业于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她考取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酶学研究室
邹承鲁先生的研究生。
1994年,王恩多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生物化学系访问,进行3年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同年10-12月,在法国斯特拉丝堡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分子与细胞研究所合作研究。
2000年6-8月,2003年9-10月和2006年7-9月,王恩多在
加拿大Laval大学生物化学系进行合作研究。
王恩多主要从事酶学和酶与
核酸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基因定点研究了ArgRS与氨基酰化活力有关的重要的
残基;首次发现大肠杆菌tRNAArg2分子上的A20是大肠杆菌ArgRS识别tRNA的重要元件;首次结晶了大肠杆菌ArgRS,解出了晶胞参数,对
晶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ArgRS与
底物结合时引起的构象变化;首次发现并证明LeuRS的CP1结构域内的292E和293A间的
肽键对酶活力至关重要;首次发现LeuRS的292E-293A肽键间插入253-292之间40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突变变种LeuRS-A
催化tRNALeu2亮氨酰化的速度为tRNALeu1的3倍,证明了LeuRS-A对tRNALeu等受体的识别是对接受茎上第一对
核苷酸碱基对是否为摆动碱基对的识别;首次发现LeuRS的CP1是编校活性中心所在,某些在该结构域的变种也可以不同程度误氨基酰化tRNALeu的等受体;最先提出大肠杆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CP1结构域与编校误氨基酰-tRNA有关;系统研究了超
嗜热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单独的CP1结构域编校功能,提出古老的细菌带有合成酶的进化遗迹,证明了氨基酰-tRNA合成酶/tRNA共进化的理论。
截至2018年5月,王恩多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90篇。论文被
美国《生物化学年鉴》《细胞》《自然》《分子细胞》《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美国科学院院报》等杂志的文章引用500多次。
截至2018年5月,王恩多已指导和培养博士生32名、硕士生4名,学生们获得包括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和
提名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和百篇优秀
博士论文奖等各类奖项59人次,王恩多4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王恩多研究组的学生有刘如娟博士、
博士研究生周觅等。
王恩多院士在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统战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