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超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赵元超,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教授)职称、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第七届《建筑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建筑理论与创作获硕士学位。
2016年12月30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评选为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19年7月6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西北院”或“我院”)院2019年度设计评优(终评)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我院总建筑师赵元超主持评优会。
获得荣誉
多次荣获院生产状元、先进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7年,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和"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2000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20年5月,评为陕西省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
2020年11月24日,获荣“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社会任职
1、中国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
2、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分会副主任
3、建设部《新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编委
4、陕西省建筑师分会理事长
获奖作品
杨凌国际会展中心 2002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质奖
2002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2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陕西省图书馆 2003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3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4年国家铜奖
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2003年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一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 2003年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二等奖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2003年度中建总公司优秀项目
2000年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一等奖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楼 2005陕西省一等奖
2003年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陕西省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 1996年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二等奖
2008年西安市行政中心总设计师
陕西省自然博物馆获2008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
浐灞生态区行政中心获2009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2010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宁夏党委办公新区、西安人民大厦改建及餐饮会议中心改扩建获建国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西安市行政中心获2011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
陕西省省委办公楼获2010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石嘴山市行政中心获2011年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科研成就
作为主要参编人,赵元超教授完成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通则》的编写,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前正在参加全国《建筑设计资料集》的编写和中建总公司《办公建筑技术集成》的研究。赵元超教授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多次在国家学术会议上演讲。多次在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
人物观点
“许多西部的城市都有一个重要特点,历史文化灿烂悠久,但经济落后,城市在中原地区的地位有点儿像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满腹的沧桑和苦难。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极度自信和极度自卑的心态之中,建筑师的创作多了一层复杂性和矛盾性……”赵元超曾在《西安建筑创作点滴》一文中这样写道。的确,建筑创作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们付出的心血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实地调研、查看地形、了解环境、修改图纸……一道道工序,一次次修改,他们无怨无悔,源于对建筑创作的执着和对建筑艺术的追求,有时候,为使每一个细节达到完美,他们还要给甲方反复做思想工作,直到认可。所以说,建筑师的创作过程就是对生活原貌再现的过程,也是对人们居住生活的最高诠释。
建筑创作应该尊重时代尊重文明“我是反对全盘西化的,也反对全盘中化,我主张全盘消化……”赵元超说。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任何正确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建筑设计和成熟的建设经验。在西安市老城中也许就不需要标志性建筑,它的标志在于城市的格局,历史文化。对城市的尊重,对文脉的尊重应该是建筑师最基本的建筑要素。过去曾有一句口号:“形式跟随功能”、“形式跟随气候”,都不大全面,我觉得还要补充一句“形式服从城市”,城市大于建筑设计,采取的是一种中性建筑的手法,更多地去“缝合”城市空间,在已有的城市句法中填词造句,如金石国际大厦、西北大学自然科学馆、西安人民大厦餐饮会议中心,这些建筑几乎淹没在城市之中,但走进建筑又有其自身的空间特色,关键是要处理好建筑与场所的关系,任何一个好的建筑应该对其所处的场所有积极的贡献,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
我主张尊重城市,尊重文明,但同样主张尊重时代。建筑的时代性,城市也需要不断更新反映它的历史变迁。建筑设计的形式和风格并不是建筑设计最为重要的课题。大家普遍认为西安南大街是“中大国际”这一欧式建筑破坏了古城的风格。但我觉得它在尺度和左邻右舍关系上尚可,反而西大街个别仿古建筑在尺度上过于庞大,在形式上过于模仿。前者虽然一副西洋建筑的风貌,但还能分出主次,就像乾陵前的石像生,尽管是许多西域胡人,但它还是配角。而后者则在尺度上不分主次的所谓尊重。
赵元超说,我们这一代建筑师的缺憾在于中原地区传统文化认知上,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所取得的成就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他们学贯中西,我们要补“现代主义”的课,同样要补“传统文化”的课。特别是对西安市的建筑师更是如此。城市背景在城市建筑的设计上至关重要,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都,有着3100多年的建成史。大慈恩寺塔、钟楼、小雁塔等就成了西安人向外展示的明信片,但如今,城市周围已经有很多新的高大的建筑,钟楼已经不是鹤立鸡群,而是鸡立鹤群,千年古都的城市保护最完整的城墙已经被淹没在许多新的建筑之中,因此我也有很多的疑虑,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什么?另外对建筑贵在创新的质疑,还有就是我们觉得城市里边对城市整体需要更加全面的认识,所以就更加深了我对城市背景建筑的思考。
我所理解一个城市,城市环境应该形成很好的底图关系,背景图建筑形成城市建筑重要的元素,城市大量背景性建筑和标志性建筑应该构成完美的底图的关系,在有些情况下,地图可以发生逆转,我个人认为巴黎很多幽雅街道构成巴黎很幽雅和人文的特色,在比较灰色的建筑底色之下衬托浪漫的巴黎人显得红唇齿白,构成很丰富的城市的生活。城市背景性建筑创作泛指很多在遗产旁的新建筑,西班牙里兹本重要的贝伦文化中心的创作,中心部分是16世纪建的遗产,这就是贝伦文化中心,这个建筑师把很庞大的体量水平延展,用尺度和修道院进行对话,另外在建筑单元处理上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中部进行一些切割,使这个建筑感到并不是十分庞大,在某些单元方面还重复修道院一些做法,垂直单元的划分,使建筑更加亲切,内部形成许多的庭院,无论从新建角度看,还是从老建筑的角度看,都能看出形成比较和谐城市的整体。
设计同时能保护原貌是建筑创作的最高境界 西安人民大厦是西安五十年代建设最早,也是规模最大,标准最高一处涉外的宾馆,位于西安皇城一侧,它整体规模比较大,和西安城市肌理完全融合在一起,50年来也是西安一处非常好的标志性建筑,整体建筑风格有一点中西合璧,西洋、古典的穹顶和中国八角形的重檐锻件,很多装饰成为西安市一种非常值得记忆的有名的标志性建筑。从总体格局来说,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但是也看到具有很恒定巴黎传统宫殿的做法,几个角都是很规则的形状,庭院的尺度都是经过认真的几何分析才具有空间的格局。另外一方面的特点,细部装饰非常精美,包括施工质量都是令人称道的,室内装修也体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特色。
我们也有机会对整个工程进行整体性的改建,我们当时确定了我们的一些改建的原则,一是我们就想应该认真保护这个建筑,可能我们不在乎新建了什么,应该在乎这一代建筑师对城市标志性建筑保护了什么,这个就是我们当时一个改进的总平面,二是加建部门要加建餐饮会议中心,连接一号楼的连接体,大礼堂扩建一部分公共的门厅。在这些改造过程中,有些实现了,有些没有实现,在外观上完全可以保留人民大厦全部外体的造型,对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再加上清水混凝土的保护剂,使人民大厦在整体上保护了城市的记忆,整体的面貌也有所焕然一新。对其他楼的改建主要对内部装修适应现代化的标准,剧场也是按照目前我们剧场的一些现代化设施对它进行全面改建,但是风格上又基本上保留了在五十年代初我们所建设的意向。
三号楼全新的加建过程中有很多的争议,包括新老怎么结合,建筑风格怎么体现?还有它尺度的问题。过去餐饮宴会厅一到二层小的建筑,随着不断加建使这个建筑面目不清,新建的部分希望能够加出一万多平方米整个的实用功能,满足原来的建设的公共空间不足的缺陷,我们所保护的部分仅仅只有几百平方米,也就是前面的门廊。我们所遇到的难题是,我们所加建的体量和保护建筑之间的尺度关系和体量关系,我们仅仅保护二层平面和三层平面这一部分,新建要在加建一万平方米的部分,这是我们遇到的难题。这是建筑风格问题,我们发生很多的争论,一部分应该是保护延续过去的风格,但是我们通过分析以后,本身功能是很大的宴会厅,还有一个就是餐厅和休息厅,再一个就是接待中心。我们当时也就坚持,我们对于保护的部分应该原汁原味的保护,新建的部分应该坚持不同的创作方式,使人民大厦在五十年的创作历程中看到它的变化,更显它的活力。在老建筑和新建部分之间的连接上。我们采用了一些细部方面稍微延伸符号的做法,使新和老具有一定的联系,这就是新和老之间建筑全貌的关系。基本上新的建筑看不到,还是保持了人民大厦完整的历史格局。西安市行政中心、生态区行政中心、石嘴山市行政中心是目前正在做的项目,赵元超觉得,做了这么多年建筑创作,对建筑是非常有感情的,其实,创作本身并不难,难的使说服业主是背景性的建筑贯穿于整体之中,开窗的部分体现西安城楼建楼的做法,整体建筑非常平和,更有利保护标志性建筑或者凸现标志性的建筑。
目录
概述
获得荣誉
社会任职
获奖作品
科研成就
人物观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