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后传
明代诗人酉阳野史编写的小说
《三国志后传》(全称《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是一部由明代诗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野史编次的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十卷一百四十回,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该书主要讲述了石勒张宾刘曜等人物在三国时期的故事,以及晋朝司马氏开国后六十年间东晋“八王”、成汉李特、刘汉刘渊后赵石勒、东晋王敦苏峻等逐鹿中原、杀伐征战的兴衰史。
创作背景
《三国志后传》的创作背景似乎反映了作者酉阳野史对蜀汉衰微的感慨,以及对关、张、葛、赵等蜀汉英雄未能恢复汉业的遗憾。作者希望通过记述这些后裔的故事来抒发一时的愤懑,取悦千载的读者。晋充,即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野史,是崇祯崇祯时期的人,因此《三国志后传》的创作时间可能更早。
内容简介
《三国志后传》描绘了西晋八王之乱后,神州陆沉,南北分裂二百七十年的局面。晋室南渡偏安,忠臣空自北望,新亭对泣;五族入主中原,洛阳长安浩劫,一段苦难记忆,令人唏嘘;十六国兴衰更迭,多民族大融合,一部历史长卷,堪称波澜壮阔。书中认为相似之处,自“刘蜀降英雄避难”开始,直至“陶侃兴兵讨苏峻”结束。书中认为刘曜王谌的幼子,刘渊是刘理之子,本名,后改刘渊。张宾张苞的妾所生,关兴之子关防、关谨,赵云的孙子分别是赵紧、赵染。书中详细叙述了刘曜、张宾、刘曜、司马颖等人的事迹,以及他们在三国时期的故事。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三国志后传》作为历史演义小说,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历史素材进行取舍、捏合乃至改作和虚构。作者出于对蜀汉英雄未能恢复汉业的感慨,以及满足读者“尊刘贬曹”的心理需求,编撰了这部作品。尽管作者在书中“欲显耀奇忠,非借刘汉则不能以显扬后世”,但并非一味地“尊刘贬司马”。对出逃北地、立志复国时的刘渊,作者是大加褒扬的;而对称王后沉湎酒色的刘渊,荒淫骄暴的刘聪好战贪杀而少谋的刘曜,作者不乏微词。作者在具体描写中,以儒家的政治观念去评价历史事件,如对司马衷的昏庸无能、晋室诸王的自相残杀的抨击,以及对司马睿广揽贤才的赞扬。
艺术特色
《三国志后传》在艺术上走的是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相杂的创作路子。小说的前部不受史实的拘缚,描写刘渊等英雄人物的聚散离合,语言较通俗,颇有英雄传奇类小说的特色,且可见《水浒传》的影响。小说的后部则以敷演晋朝东晋历史事件为主,语言较接近文言文,回归到历史演义的创作路子。由于作者才力有限,未能像《水浒传》或《三国演义》那样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或敷演出宏伟的情节场面。尽管如此,书中有些篇章如第十回“齐万年镇川打虎”一节,写人、虎相搏十分精彩。
作品评价
古典文学研究家孙楷第在《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中评价《三国志后传》:“困惑于蜀为正统之迂说,至遂认贼作子,末流至此,其弊实不可胜言。”
出版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刊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村口书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本再刊本,藏上海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刊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本再刊本,1994年岳麓书社“续四大古典小说”排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本再刊本。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内容简介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作品评价
出版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