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自然村隶属
梁河县河西乡阳塘村,地处 乡政府西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 沙石路,交通不便,距县城13 公里。东邻
芒陇村,南邻
三锅疆村,西邻
盈江县,北邻邦读。辖上、下阳塘 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229户,有乡村人口935人,其中农业人口 920人,劳动力64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29 人。
村情概况
全村国土面积 1.59 平方公里,海拔 1686 米,年平均气温 15.2 ℃,年降水量 1472.9 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玉米、
甘蔗、茶叶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2199亩,人均耕地 2.39亩,林地 9051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元。该村属于其他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养殖业 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99亩(其中:水田650亩,旱地 1549亩),人均耕地 2.39亩,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甘蔗、茶叶 等作物;拥有林地 905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2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9.84亩,主要种植核桃、桃、李、
柑橘属等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话,全村有229户通自来水,有22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 6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28.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15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152 户(分别占总数的 66.7%和66.7 %)。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 沙石路;进村道路为
沙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13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12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 辆,摩托车5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195亩,有效灌溉率为 81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43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5 亩。
到2009年底,全村有 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 1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1个自然村已通路。该村农户住房以 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2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340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118万元,占总收入的 35 %;畜牧业收入141万元,占总收入的 41%(其中,年内出栏
肉猪 717头,
肉牛34头,
肉羊 199头);林业收入 20万元,占总收入的5.9%;第二、三产业收入 38万元,占总收入的 11.1%;工资性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 3.8 %。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169人(占劳动力的 26.2 %),在省内务工 55人,到省外务工 108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229户,共乡村人口935人,其中男性473人,女性462人。其中农业人口 920 人,劳动力 644人。该村
汉族907人,少数民族28人,其中
傈僳族16人,
佤族6人,
傣族6 人,
景颇族0人。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4 人,参合率 81 %;享受低保 98 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
村卫生室,卫生室面积为 3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3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12.2 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 46 户,占农户总数的 20%。
文化教育
该村建无有小学,距离 河西中学13公里。目前该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7 人,其中小学生22 人,中学生15 人。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 1 个,下设 1 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人,其中男党员 6人、女党员 0人。该村党支部 2001 年被评为 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组成,下设 3个村民小组。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5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78.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6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10.39万元,有固定资产67.04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玉米、
甘蔗、茶叶、养殖,主要销售往本县。2015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70.0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甘蔗、养殖业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水稻、玉米、甘蔗、茶叶、养殖产业。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635.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54.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0亩。该村到2015年底,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5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交通状况维修困难,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品及农产品仍靠人背马驮,村内道路未硬化,凹凸不平;人畜饮水管线老化、安全饮水得不到保障;通讯、广播电视覆盖率不高,信息较为闭塞;医疗卫生设施较差,无公厕,经常缺医少药,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缺乏文化活动室和文化设施,村民的文化生活单一。二、产业发展困难,种、养殖业缺乏资金,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三、村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偏低,科技利用率不高;农业信息、科技设施较差,设备落后,缺乏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四、由于地处山区滑坡地带,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治理困难。五、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一、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二、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发展主导产业,调整产业布局,引导农民扩大对如茶叶、核桃、板粟的种植,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推广其他新兴产业,让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三、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四、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五、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六、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