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革命位于
海南岛中部
白沙黎族自治县、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山区,创建于1947年春,以琼崖区党委,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和琼崖纵队司令部驻地白沙毛贵(今属
五指山市毛阳镇)为核心区,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1/3,人口30余万。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胜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今已建成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以原
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为依托,是全国100个重点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地理位置
五指山革命位于海南岛中部白沙、保亭、乐东山区,创建于1947年春,以琼崖区党委,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和琼崖纵队司令部驻地白沙毛贵(今属五指山市毛阳镇)为核心区,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1/3,人口30余万。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胜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该区山大沟深,悬崖绝壁随处可见,地势险峻,森林茂密,道路狭小,交通不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五指山区易守难攻的军事地位。虽然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和
大兵团作战,但有利于小股部队的机动隐蔽,有利于游击战争的进行,往往可以出奇制胜。五指山区地处
热带雨林区,是
海南岛的产粮区之一,即使完全封闭,可通过简单再生产,提供比较充足的粮食和物资供应。
战略意义
五指山区聚居着
黎族、
苗族同胞,
中国国民党长期的反动统治和民族压迫造成了他们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这些都为中共琼崖特委在抗日战争后期以及
解放战争时期创建和发展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在大革命时期,
海南省地方党组织就深入五指山区,开展革命斗争,传播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五指山黎族苗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迅速加入到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的行列。
1940年11月7日,中央书记处明确指示,要求琼崖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指出“五指山一带山地,将是我们长期抗战的可靠根据地”,要求琼崖“把山区作为我军巩固的后方”。
1943年8月,
黎族首领
王国兴、
王玉锦等发动“白沙起义”,派人寻找琼崖我军我党,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创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我党我军随即挺进
五指山市区。
1947年春,琼崖党政军
领导机关进驻
毛贵,集中兵力开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
4月19日,中央军委电复琼崖特委:“琼崖根据地在五指山初步建立是一大胜利”。
10月20日至11月30日,琼崖独立纵队在毛栈村(今属五指山市
毛阳镇)召开全军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中央军委电示:将
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
6月6日,
乐东黎族自治县全境解放。
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保亭解放区连成一片,全面建成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毛贵成为琼崖革命大本营,琼崖区党委和琼崖纵队司令部在毛贵策划、发动和指挥了1948年秋、1949年春、夏季三大攻势战役和迎接大陆我军渡海作战
海南岛战役,因而,被益为“海南的
西柏坡镇”。
重要意义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琼崖特委从琼崖斗争实际出发,正确贯切党中央的指示的伟大成果。他结束了琼崖革命斗争长期没有稳固的山区根据地的历史,使琼崖我党我军真正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正如冯白驹所评价:“五指山根据地的建立,虽然时间不久,但在支持与发展后期海南人民革命战争上是有重大的作用的。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我们就不会有一九四八年与一九四九年秋春两季攻势的伟大胜利;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我们就会很困难或不可能应付
中国国民党将在解放前夜那样压倒优势力量的进攻;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对于配合大军渡海登陆作战解放
海南省的任务,非但会受到影响,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
五指山是海南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圣地。五指山革命根据地见证着海南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国共合作,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不仅为保证琼崖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和海南革命取得胜利起着积极作用,为海南的解放树立了不朽功勋。
纪念园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位于海南省
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距五指山市约20公里,在毛阳镇往
乐东黎族自治县方向2公里处。毛阳镇毛贵村,曾是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琼崖区党委等机关的驻扎地,也被称为
海南省的“西柏坡”。纪念园占地面积600亩,围绕“革命根据地”、“黎苗民族风情”两个文化背景,弘扬革命精神、推介黎、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纪念园已被列入全国“百个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园区建成后有
琼崖纵队食堂、电台、练兵场、纺织厂、警备大队、礼堂、机要房、营房等,仿佛可见当年那一段金戈铁马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