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雪涛(Xuetao Shuang),1983年9月8日出生于沈阳,毕业于
吉林大学,中国青年作家。
2003年,双雪涛考入
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
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上班。2011年,双雪涛以奇幻作品《
翅鬼》获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2012年,双雪涛出版的长篇小说《融城记》入围第十四届台北文学奖年金奖。2015年,双雪涛的短篇小说集《
平原上的摩西》出版,凭借该作品获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2018年5月,双雪涛凭借《
北方化为乌有》获“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9月,获智族GQ年度新锐作家奖。2019年,双雪涛发表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
猎人》,凭借此短篇小说摘得
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
双雪涛凭借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将童年记忆作为创作的最初素材,以生活中的人为创作原型,把个体经验融入人物设置,使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充满生气,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表现出丰富的人性特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2003年,双雪涛考入
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
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上班。2009年,双雪涛曾发表影评。次年夏天,开始写小说。
2011年,双雪涛以奇幻作品《
翅鬼》获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次年,他正式从银行辞职,正式开始写作生涯。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融城记》入围第十四届台北文学奖年金奖。
写作生涯
2013年双雪涛发布中篇小说《
我的朋友安德烈》以及短篇小说《无赖》先后登上《文学界》6月、10月上旬期刊。同年短篇小说《靶》登上《芳草》第6期。
2014年,发布小说《刺杀小说家》、《冷枪》、《大师》等中短篇小说,同年9月双雪涛获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佳作奖。次年,双雪涛的短篇小说集《
平原上的摩西》出版,凭借该作品获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同年进入
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进修。
2017年,双雪涛出版书籍《
飞行家》,共收录了九篇短篇小说。次年5月,凭借《
北方化为乌有》获“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9月,获智族GQ年度新锐作家奖。
2019年,双雪涛发表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
猎人》,凭借此短篇小说摘得
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同年12月,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发布,双雪涛小说《起夜》摘得短篇小说榜第六。2020年5月,推出长篇小说《
聋哑时代》完整版,次年8月1日,入选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国际评审团,随后在12月当选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编剧生活
2022年4月21日,双雪涛参演的人文纪录片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播出,并担任电影《
鹦鹉杀》的艺术总监和监制,次日该片宣布开机。8月,担任迁徙计划·从文学到电影Literary Picturized Project (LPP)推荐委员。次年,担任编剧的电影《
平原上的火焰》《鹦鹉杀》先后上映。此外,他的首部杂文集《
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也于12月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24年2月,双雪涛发表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
不间断的人》。8月13日,由双雪涛担任文学顾问的电影《
刺杀小说家2》官宣开机,发布概念海报并首度曝光阵容。
2025年1月3日,双雪涛所著小说《飞行家》改编的同名电影发布先导预告,他还与
王红卫担任该剧监制。
个人生活
家庭
双雪涛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而他的曾祖父是北京人,曾在伪满洲国时期为
爱新觉罗·溥仪做过满洲饽饽。溥仪在伪满洲国时期重新掌权时,带着双雪涛曾祖父去到长春,从此家就定居在东北地区。
爱好
双雪涛平时喜欢看小说,看完就给同学讲。刚开始喜欢
金庸,看得如醉如痴。后来老师提到
阿城、
白先勇、
汪曾祺、
张爱玲等,他就去书店买了汪曾祺卷,读后觉得他的语感让人很舒服,于是又买了其他的卷。
主要作品
出版书籍
以上参考资料:
期刊小说
以上为部分作品:
影视作品
编剧与监制
以上参考资料:
演员
以上参考资料:
制片
以上参考资料:
综艺节目
以上参考资料:
文学顾问
以上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人物形象
双雪涛凭借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将童年记忆作为创作的最初素材,以生活中的人为创作原型,把个体经验融入人物设置,使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充满生气,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表现出丰富的人性特征。此外,在双雪涛笔下,人物是多元且复杂的,善恶美丑无须区分,平凡的底层人面对生存困境怀有积极向上的态度,爱与恨、懦弱与勇敢、逃离与救赎、奋斗与反抗,人性的多面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上融为一体。每个人,哪怕长在有毒的土壤里、脏恶的浊水中,都会开出一朵小花,双雪涛则是抓住花开瞬间的那个人,用文学去书写几刻绚烂。
逃离情结
雪涛的小说创作凝聚了他的故乡历史和童年经验,是其逃离情结在无意识心理作用下的文本呈现。尽管逃离情结由于自身的属性,会不可避免地指向悲观的心理向度,然而它对双雪涛来说却更多地意味着正向的影响机制,无论是试图从多种途径对自我进行重新建构,还是在小说创作中追求创新与突破,双雪涛的逃离情结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了他的生命旅程。
叙事艺术
双雪涛是小说领域的手艺人,也是抵抗遗忘的时代记录者,他将文学视为无可取代的朴素形式,希冀通过写作完成记录与描绘时代的小说家的使命。他的作品在精心设计的技巧之下,铺垫了一层厚重且真挚的悲悯,这也是其叙事艺术更为内在的质地。从年少记忆的青春叙事到老工业区的历史叙事,双雪涛坚持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尝试在宏大历史与个体经验之间建立起牢固且独特的联系。
社会活动
2020年7月,双雪涛出席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创投项目(SIFFPROJECT),担任评委。
人物评价
双雪涛并未跟随着同龄人奔向最热的玄幻写作潮流,他转向严肃文学汲取营养,年少的阅读体验,
王小波、
村上春树、
余华比起纯想象力的放纵、天马行空的创世,他的写作开始扎根土地,在现实的依托下进行叙述方法和故事技巧的尝试。——(
澎湃新闻评)
双雪涛的小说创作已然成为文坛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存在。他的小说常在奇异的修辞和丰富的细节中隐藏着形而上的思考和追问。小说《预感》也是一个“用言语证实存在”的故事,言语似乎在表明存在,但能否*终证实存在,这是小说带给读者的疑问。在充满了悬疑和张力的情节中,言语被寻找到了,但同时也被安德鲁带在身上的那封信中的语词消解掉了。言语、存在、死亡、预感,由此交织成一个纷繁奇异的大网,彼此证实,彼此抵消。——(《
作家》杂志评)
双雪涛所有的小说都有一个“现实无处可去”的共同点,这才是真正的故事起点……终究,没有地方可以去了,没有出口了,怎么办呢?就只有故事了。所以故事必须存在才行。它作为一个喘息,一种宽慰的眼光,一个可能性。在那个“所有上升的一切必将整合”的
天启瞬间,必须要存在一个博尔赫斯《一个不为人知的奇迹》或卡佛《一件很小很美的事》,不然就真的没办法了,什么都没有了。——(作家陈柏青评)
双雪涛的小说总能让人读出一些稳固的东西,可能是轮回,可能是圆满,可能是报应,或者仅仅是对受难者微弱而又坚定的慰藉。那种具有宗教感的信念和置身于一个阶级的立场构成了双雪涛小说中温暖而坚硬的内核,它让小说不会随着某个故事或是某种表达任意地摇摆,却暗暗地滋生出更大的可能。——(作家,文学评论家白耕评)
双雪涛对于“写作的根基”有所自觉,他写作的根基,是他的愤怒,他的写作有一种和名利场格格不入的东西。但愿双雪涛像
摩西一样,永远铭记一个群体被驱赶的痛苦,从“父亲”走向吾土吾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黄平评)
大陆的上一代与下一代,有一点泾渭分明。大家都有一块地,而城市书写这里,大家一不小心写坏了,就无病呻吟。我开玩笑讲双雪涛写的是城乡接合部,东北的部分和城市的部分两者都在他的小说内发生,这是好的。暖流和寒流交汇的地方,浮游生物多,事情发生多,可是也难写,因为事情相互渗透,非常微妙。——(作家
唐诺评)
获荣誉
以上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4年4月25日,
郝景芳对话双雪涛,围绕着AI还有写作进行了一场访谈,表示AI不会让人失业,反而增加了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