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选收了
茅盾在各个时期所写的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使读者对茅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入选作品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茅盾全集》为依据,注释尽量简明扼要。
茅盾,原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出生于
浙江省桐乡县属的
乌镇镇。父亲具有维新思想,喜爱自然科学,曾自习数学到高等代数与微积分,三十余岁即去世。
茅盾幼时受到比较开明的
家庭教育,母亲管教严格。他很早就阅读《
三国演义》、《
西游记》一类的古典小说。在中学学习期间,
辛亥革命爆发,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年轻的茅盾也感到很大的激动和兴奋。但是辛亥革命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多大变化,学校没有民主空气。因反抗学校当局的压迫,茅盾遭到嘉兴府中学的斥退而转入杭州安定中学。后来他说过:如果要找出中学教育“曾经给与我些什么,现在心痛地回想起来,是这些个:书不读
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写信拟六朝人的小札”。这固然使
茅盾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但和开明的家庭教育对比起来,僵化的生活特别使他感到“我的中学生时代是灰色的,平凡的”(注:《我的中学生时代及其后》,收入散文集《印象·感想·回忆》,
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0月初版)。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大学预科。一九一六年预科毕业,因家境窘迫辍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随即开始在《
学生杂志》、《
学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茅盾选集(上中下)》内容简介:“我不愿意辩,将来你自会明白。不过看见你这样担忧,我就想起我自己也受过差不多同样的窘。现在我决定离开这里,去当家庭教师;在这里混过半年,只受到满身伤痕,这种天天打仗一般的生活,我不愿意再领教了。我更不愿意还要和一个本来我爱她的人成为仇敌。逸,如果你信任我,你目前的困难我还是很愿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