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光兰
中国内地女歌手
殷光兰(1935-),女。农民歌手。肥东县人。1955年开始发表民俗音乐。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农场副场长、乡妇联主任、县影剧院经理。擅唱山歌,能即兴编唱。演唱的民歌有《门歌》、《毛主席送我上讲台》等,有《殷光兰民歌选》。
人物简介
门歌做媒促成好姻缘
门歌是流行于皖中地区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属民歌、说唱二者兼有的类型。演唱过程中多以锣鼓伴奏、有些地方称门歌为“锣鼓书”。由于门歌为旧时农民乞讨时挨门挨户依于门旁所唱的歌,故得名“门歌”。
1953年,刚刚毕业于滁县师范的熊远平,分配到肥东县文化馆,负责指导群众文化,搜集整理散失的门歌、民俗音乐等。从小就爱唱民歌的殷光兰经常到县文化馆去请教熊远平。两颗年轻、火热的心,在共同创作中撞击出最美的火花。1959年7月,殷光兰与熊远平结为伉俪。
门歌送她登上大舞台
对于诞生于安徽的门歌艺术来说,是殷光兰将它唱到了全国的大舞台。1958年夏,全国举行曲艺会演。殷光兰参加安徽省代表团赴京,她带去的门歌《歌唱总路线》在大会演出后,获得一致赞扬。由于此次的演出,门歌被正式列为全国曲艺曲种之一。《全国曲艺大辞典》中增添了“门歌”的条目。殷光兰也因此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1958年7月,殷光兰出席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接见并留影,她用门歌声调即兴创作了《唱个门歌表心情》。次年下半年,她被选派到安徽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至无线电厂工作,后于1992年从肥东县文化局退休。
门歌相伴幸福晚年
退休之后,殷光兰夫妇在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附近开了一家叫“乡音”的小杂货店。小杂货店里没什么生意时,殷光兰夫妇就坐在那里,你一句、我一句地对着门歌的歌词。他们初步统计了一下,目前已创作1000多首门歌、民俗音乐、诗歌,发表在国内各种刊物上。
殷光兰夫妇表示,这辈子已经与门歌结下深厚的缘分。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门歌非常值得保护、整理、挖掘,他们要为门歌的传承继续贡献余热。
传奇一生
殷光兰生来命苦,不满4个月时父亲就死于日本鬼子的屠刀下,母亲丧命于恶霸土匪的枪弹中,她被一王姓农民抱去当了童养媳。尽管命运多,但殷光兰生就一个好嗓子、好记性,在放牛岗上,秧田里,她学会了当地流行的很多“门歌”,几十种曲调、几百句唱词烂熟于心,很快就在村里唱开了。但王家是个贫穷而古板的人家,认为丫头唱歌有失“家教”乱了“体统”,他们用打、骂、饿饭等手段,企图阻止殷光兰唱歌。
1949年1月,殷光兰的家乡———肥东县解放了,村里住进了解放军。14岁的殷光兰发现,这支军队也爱唱歌,饭前唱,开会唱,有时走路也唱。一天,当地驻军开联欢晚会,殷光兰和小伙伴们在一旁看热闹,一位解放军战士提出欢迎小朋友们来一段。小伙伴们把殷光兰推了出来,说她“唱得好,歌子多”。殷光兰胆怯地连连后退,说:“不能唱,唱了要挨家里人打。”那位解放军说:“现在解放了,老封建不时兴了。你大胆地唱,我们保证你不会挨打。”就这样,殷光兰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开口唱歌。她的歌声第一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殷光兰的命运发生了改变,1954年冬,肥东县选择殷光兰家乡———原定光乡山王村为全县兴办农民俱乐部试点,派来了县文化馆干部王开明驻村业务辅导。顿时黑板报组、歌咏队、业余剧团等组织把全村文化生活搞得红红火火。村里还筹办了一个农民“门歌”创作组,殷光兰积极报名参加。于是,在田间地头农闲夜晚,王开明不仅教大家认字,还培养大家如何从句式语法上构思歌词,引导大家触景生情创作“门歌”。
1955年8月的一天上午,农民在田里繁忙地栽秧。有着唱秧歌习惯的山王村,秧田里歌声荡漾笑语飞扬。经过创作组“洗礼”的殷光兰,边栽秧边构思,唱起了一首清脆悦耳的《栽秧的人儿爱唱歌》:跳下田来栽秧棵,栽秧的人儿爱唱歌。栽到子棵棵死,栽到黄秧都发棵。都发棵来都发棵,万担归仓收成多。支援国家工业化,改善生活笑呵呵!就这样,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生平以来创作的第一首民俗音乐诞生了!此刻,正在田间分发秧苗的王开明听了后连声叫好,并立即记录下来。经王开明推荐,不久,安徽省群艺馆主办的《大家演唱》杂志迅速刊发了这首歌。1956年夏,新华社记者于明慕名来山王村采访,发现了殷光兰和她的民歌背后一串串闪亮的故事。不久,长篇通讯《农民女歌手———殷光兰》很快刊发于《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大报纸,“女歌手”的称号从此诞生,也从此改变了殷光兰一生的命运!
错过毛主席专门接见抱憾终生
艺术来源生活。年纪不大却经历坎坷的殷光兰在知识的滋养和行家的指点下进步很快。1957年元月,殷光兰参加了安徽省文艺会演,演唱了自己创作的“门歌”《整社七日》,第一次把“门歌”搬上省级文艺舞台,演出后评价极高。大会为她颁发特等奖章和奖金60元,这是“门歌”第一次受到省政府的认可与嘉奖。经过数年磨砺,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创作素材、妙语连珠的殷光兰已练就一身炉火纯青即兴说唱的本事。
1958年7月初,全国举行曲艺会演。殷光兰参加安徽省代表团赴京演出,她带去的“门歌”《歌唱总路线》演出后,获得一致赞扬。殷光兰在演出的第二天便被派到天安门广场、王府井大街等地巡回演唱,在京城红极一时名声大噪。此后,“门歌”被正式列为全国曲艺曲种之一。由于殷光兰表现突出,1958年7月16日,她应邀出席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那天,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怀仁堂亲切接见了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全体代表。回忆起毛主席那天接见时的场景,殷光兰老人的双眸里泛出晶莹的泪花。照相前,大会工作人员特意把殷光兰的位置安排在二排中间、毛主席身后的绝佳位置,想给她一个单独与毛主席握手交流的机会,可是殷光兰不知道内情,也可能是因为胆小之故偏偏跑到了自己熟悉的安徽省代表团团长、省文化局长钱丹辉身旁。照相后,农民诗人王老九大声说:“殷光兰,机会太难得了,你应该给大家唱首歌!”在现场,殷光兰稍作思索,她用“门歌”声调即兴创作演唱了那首经典的《唱个门歌表心情》:“见到毛主席真幸福,好比见到太阳出;太阳一出照四方,毛主席光辉照全国……”毛主席和着歌词节拍,微笑着向殷光兰点点头招招手,看到毛主席的示意,大家散开后殷光兰依然沉浸在幸福激动中。此刻,一名工作人员走过来批评她说:“小殷啊,毛主席要专门接见你,所以把你安排在主席身后的位置,可你为何不听从安排?你这是无组织无纪律啊!”殷光兰一听,心猛一沉,“天啊,我不知道啊。一念之间我做了一件一辈子也不可挽回的天大错事!”直到50多年后的今天,殷光兰一提到此事,禁不住油然流下抱憾的泪水。1959年9月下旬,一封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专人送达肥东县委的中央绝密函件抵达殷光兰手中。她打开一看,是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签名的请柬,邀请她参加国庆10周年招待会与大阅兵、群众游行观礼,殷光兰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儿:“天呀,这是一种何等高规格的礼遇啊!”9月28日,殷光兰坐火车抵京。9月29日傍晚,殷光兰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当周恩来总理和文化部长周扬敬酒到殷光兰所在的那一桌时,还没等周扬开口介绍,总理就朗声与殷光兰碰杯:“我们的女歌手又来了,欢迎你啊!”总理日理万机竟然能把自己记得这么清楚,当时殷光兰竟然激动得没说出一句话来。同桌的几个大作家问她:“安徽姑娘,总理为何和你这么熟?”“我们就见过几次面,而且都是很多人的场合,不想总理就记住我了。”原来,殷光兰曾陆续来京参加过几次文艺汇演和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汇报会等活动,每次来总理都在场。10月1日上午10点,殷光兰登上天安门东侧第七观礼台,参加了动人心魄的国庆十周年庆典,让年轻的生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震撼与豪迈。
一本歌集发行80万册
1971年,已经闻名遐迩的殷光兰被安徽大学盛情邀请去执教,殷光兰认为自己文化低,所以她只教安徽大学工农兵学院的学生们学唱创作民俗音乐。教学期间,她的学生们把她在《人民日报》、《红旗》、《诗刊》、《人民文学》等报刊公开发表的60首“门歌”词收集抄写好后,建议她出个集子。随后,歌词被安徽大学中文系主任徐承志邮寄给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殷光兰本来只是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希望郭沫若先生抽空看一下,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1972年4月中旬,殷光兰竟然收到了郭沫若的回信。整个校园顿时沸腾了!回函中,郭沫若特别认真,用铅笔给她的《门歌集》改了30多处,包括有误的标点符号,还把其中的一首词添加了两句,使其表意更贴切。郭沫若在信中鼓励殷光兰继续创作,把“门歌”这种民间艺术传承下去。郭沫若随信还给歌集题写了书名《放声歌唱红太阳》。安徽人民出版社闻风而动想要出版,郭沫若得知后再度欣然给歌集作序,随后安徽人民出版社以最快速度在1972年5月,为殷光兰出版了精装本歌集,当时歌集由新华书店发行,全国各地订单雪片般飞来,购书量突破100万册。但因精装本制作量跟不上,只发行了80万册!
随后,殷光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并演唱的《毛主席送我上讲台》“门歌”单行本,又被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再度被传唱到大江南北,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红遍全国。
此后,殷光兰曾被推举为第三、第四届安徽省人大代表和合肥市政协委员;她曾8次赴京演出,4次见到毛主席、周总理,留下了幸福温馨的回忆。殷光兰先后被组织分配到无线电厂、农场担任领导职务,后于1992年从肥东县剧场经理位置上退休。
2007年6月18日,殷光兰被安徽省文化厅评为安徽省30位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殷光兰高兴地对笔者说:“如今,‘门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表演形式更加多样,新人们大胆尝试用二胡、笛子伴奏,并加上女声伴唱等手法,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由此,她对“门歌”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这么多小青年喜欢,而且唱的也好,肯定能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门歌做媒促成好姻缘
门歌送她登上大舞台
门歌相伴幸福晚年
传奇一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