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县古城镇
古城镇位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自治县东南部,距离富川县城4公里,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南大门。镇内总面积42.99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共有29个自然村。古城镇东邻新华乡,南与莲山镇接壤,西北与富阳镇相交。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古城区及其古城等乡,属富川县。1996年6月,乡改镇。截至2019年末,古城镇户籍人口24013人,其中工业企业7个,规模以上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9个。镇人民政府驻横山街。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古城区及其古城等乡,属富川瑶族自治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撤区,为富川县古城乡。
1950年,设第一区,后改为第二区,属富川县。
1953年,为富钟县第十区。1958年8月,设英雄公社。
1960年6月,英雄公社为古城公社。
1984年,英雄公社撤改为古城乡。
1987年,划出11个村民委员会另设莲山乡。
1996年6月,乡改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古城镇地处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南部,是富川对外的南大门。古城镇东连新华乡,南与莲山镇接壤,西北面与富阳镇相交。辖区总面积42.9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古城镇属孤峰丘陵平原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95-260米,最高点冷菜塘北山海拔322.3米,最低点蒙家村海拔182.3米。
气候
古城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9.3℃。1月平均气温8.7℃,极端最低气温-3℃(1969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0℃(2002年8月8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9.7℃。生长期年平均250天,无霜期年平均319天,最长349天,最短275天。平均日照时数1573.5小时,年总辐射98.3千卡/平方厘米。10℃以上持续期269天(一般为3月11日至12月4日)。平均降雨量1595.4毫米,极端最大降雨量2406.8毫米(1977年),极端最少降雨量1103.4毫米(2009年)。
水文
古城镇境内属珠江水系,东庄河自北而南经莲山镇沙洲村流入龟石水库,境内河道长6.9千米。
自然灾害
古城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6月至7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8年6月11日至13日,境内暴雨连续3天,24小时降雨量达247.6毫米,致使境内河流、山塘、水库暴涨,洪水肆虐,有12个村庄被淹,农作物爱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396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古城镇境内有耕地面积1.95万亩,人均0.83亩;其中水田15806亩,旱地3628亩。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石灰石、水泥灰岩、地质储量1.6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0.67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东南石山区。
行政区划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25人,城镇化率3.1%。另有流动人口125人。总人口中,男性12272人,占52%;女性11328人,占48%;14岁以下4012人,占17%;15—64岁15340人,占65%;65岁以上4248人,占1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6992人,占72%;另有瑶、回2个少数民族,共6514人,其中瑶族6420人,占27.2%;回族有94人,占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47.44人。
截至2018年末,古城镇户籍人口23890人。
截至2019年末,古城镇户籍人口2401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古城镇财政总收入4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6万元,比上年增长2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85.2万元,增值税182万元,企业所得税18.3万元,个人所得税19.5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9.8%、10%、10.2%。人均财政收入210元,比上年增长10%。
截至2019年末,古城镇有工业企业7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9个。
农业
2011年,古城镇农业总产值1.67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58.6%。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7万吨,人均74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0.8万亩,产量2万吨。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7950吨,主要品种有脐橙蜜橘、早柑,其中脐橙5800吨,蜜橘1500吨,早柑62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6万头,年末存栏7万头;牛饲养量1.2万头,年末存栏0.83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1.3万羽。
工业
2011年,古城镇工业总产值0.5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32.4%。拥有工业企业3家,职工21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商业
2011年末,古城镇有商业网点106个,职工257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0.42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古城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
邮电业
2011年,古城镇邮政业务总量35万元,纯收入11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19万元。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古城镇有村文化活动中心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3户;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5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34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2011年末,古城镇有体育场地2处,所有社区和67%村子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1996年11月建成有线电视台,后改称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古城镇有文化广播电视站1处,电视台开通42频道,有线电视用户0.7万户,入户率73%。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古城镇有幼儿园(所)2所,在园幼儿300多人,专任教师29人;小学7所,在校生2300多人,专任教师14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5%;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1561人,专任教师82人。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61万元,比上年增长21%;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7.8%。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古城镇有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各类科技人才89人;承担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古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个,门诊部(所)10个,有床位45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9张;固定资产总值57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2人,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1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71万人次,住院手术98台次,出院病人0.28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4万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古城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户,人数163人,支出28.9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长20%;医疗救助8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69人次,共支出6.5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48户,人数1137人,支出77.9万元,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7.7万元,比上年增长14%。社会福利费26.8万元,比上年增长16%。敬老院1家,五保村8个,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82人,支出24.4万元。社区服务设施1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9个。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1.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基金支出合计31.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23万人,参保率95%。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古城镇有邮政代办所1处,投递点12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6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近万笔,征订报纸2.3万份、期刊0.4万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3万户,比上年增加135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8%;移动电话用户0.72万户;互联网用户0.12万户。
给排水
2011年末,古城镇镇区铺设干线水管24千米,接通县城自来水;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9%,年人均生活用水15吨。
供电
2011年末,古城镇有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5台,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17千米,用电负荷360千伏,是南方电网公司确定的电网之一。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236亿千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2%,供电可靠率90%。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古城镇有公共绿地461公顷,绿化覆盖率15.9%,人均绿地1.2平方米。
交通运输
古城镇已形成由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洛湛铁路、203省道穿境而过,有公交线路1条,富川火车站在境内。通2011年末,镇区建成古城镇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12班次,日均客运量200余人次。
历史文化
古城镇地名因旧时此地是桂东北、湘东南、粤西北的货物集散地和中转站,是本县域最繁华的集市。后县治上移,修建了新城(明城),又有了新的集市龙头坪,因此,便称原先的集市为“古城”。1958年修建龟石水库,古城被淹;后迁至横山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业
金融业
邮电业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给排水
供电
园林绿化
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