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元,祖籍
山东省掖县,1932年出生于
哈尔滨市。
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教授、
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客家筝派传人。曾先后从师于
高自成先生、
杨竞明先生、
曹东扶先生、
罗九香先生、
赵玉斋先生和王省吾先生等现代
古筝名家,得到山东、
河南省、
潮州市、客家等多个古筝流派大师的真传,具有丰富的演奏、教学和古筝制作工艺改良经验。
自六十年代初期,史先生就开始探索筝曲创作。1962年创作的《春到拉萨》表现了翻身农奴获得解放的喜悦心情,是有史以来用古筝表现少数民族音乐题材的首次尝试,该曲被收入《建国三十周年古筝优秀作品集》; 1974年出版的《
浏阳河》取材于湖南民歌,表达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歌颂,在创作技法上充分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特色。
退休以后,史先生更是积极投入
古筝的业余普及教育活动。为了能使古筝艺术在大众间进一步普及开来。他先后向北京市青年宫、
西城区文化馆、
朝阳区文化馆等单位无偿捐赠了80余台古筝,创建史兆元古筝教室,并担任它们的艺术顾问。经过他的多年努力,古筝的普及事业在京城遍地开花……
由于史先生在古筝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他被聘担任1996年召开的“中国朝阳古筝
中国艺术节”评委会主任和2004年
扬州市召开的中国古筝艺术第五次学术交流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由于先生在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2005年9月他荣获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委联合颁发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
银杏奖”特别荣誉奖!
其作品还包括《春耕》、《草原新牧民》、《呼伦贝尔随想曲》、《拉山寨春来早》、《樱花变奏》、《汉江赋》、《
劳动最光荣》等筝曲和《广东客家古筝曲集》、《汉乐筝曲四十首》等两册筝曲集。此外,他还将《
春江花月夜》、《原板三六》、《连环扣》、《
平湖秋月》、《到春来》、《倒垂帘》和《樱花变奏》等曲目改编为筝曲。目前,这些筝曲大都已被国内各大音乐院校列为
古筝教材。
史兆元先生潜心于古筝事业五十余年,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古筝人才。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其中一些人目前已经成为各大专业演出团体的知名演员和音乐院校的著名教授,如李萌(现任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望(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王小月(现任
天津音乐学院副教授)、
阎爱华(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孟(
北京歌剧舞剧院独奏演员)、
范玮卿(中央广播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王蕾(空军政治部歌舞团)刘维珊(
旧金山古筝乐团团长、敦煌乐团团长及创办人)、张伟(
澳大利亚)、陈惠兰(
新加坡)等人……。他的学生多达二、三百人,年龄最小的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七十多岁。
史先生既是
古筝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也是古筝制作和工艺改良方面的专家。在古筝改良方面,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早期的古筝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音色单一、音域窄,容易开裂,音质难以得到保证……。这些问题一直是史兆元先生数十年来不断摸索的重点。多年来,他与国内许多古筝生产厂家共同探讨古筝设计和制作工艺的改革,充分结合教学和演奏的需要,研究古筝外观造型、共鸣箱箱体结构、合理有效弦长和防裂处理工艺等问题。1999年,史兆元先生对他长期以来一直潜心钻研的
古筝制作工艺改革技术成果进行总结,并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