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塔
位于山西晋城白马寺山的塔
“景公塔”,位于白马寺山的白马禅寺前。塔身全为青砖修砌,七级,高23米,矗立在正山顶,远距几十里都可以看到。景公塔是白马寺山最高的建筑,立于其上,晋城市市区的市貌和周围的美景都可尽收眼底。
传说
传说有二,一说是为纪念“白马将军”,特修此塔,塔中供奉白马将军之母的像;一说是相传很早时,南方一知县在晋城作官,看到晋城这块地方山清水秀,天有吉祥之兆,地有宝藏之物,是块宝地—临汾市,他为了破坏晋城的脉气,在谷堆头村修了一个塔,叫拴牛桩,在白马寺山修了一个塔,叫赶牛鞭。修建原因,没有记载,也仅为传说,但巍巍的七级浮塔高高矗立在白马寺山山顶,不仅成为一大景观,而且也成为晋城白马寺山的象征。
地理
白马寺山又名司马山,相传魏司马懿封长平侯曾登临此山而得名。后山顶建寺,因寺而更名为白马寺山。总面积约1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10米。山上森林茂密、灌木丛生、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登山俯瞰,晋城市市区一览无余,令人赏心悦目。
历史
塔又叫做浮屠,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说救人一条命胜过造一座七层的宝塔。景公塔中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她的左胁侍善财童子、右胁侍龙女。景公塔虽非华夏名塔,却是实实在在的古迹,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大家可以从这里远眺一下晋城市区,山下周遭数十里的景物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登临此处,无论早春二月烂漫的山花,还是暮秋的无边霜叶,无论夕阳落照,还是梵唱,“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虽不能给人以登岳阳楼的遐思,却也能使人心旷神怡,将你的思绪引得远远的,暂时忘却身边的烦恼。正是:草树斜阳任怅然,倦游宝刹枕书眠。山深云渺不知处,荣辱本在一念间。
一九三九年日寇侵华时,白马禅寺被炮火轰炸,几成一片废墟,惟有山头十六米高的七级景公塔幸存,南来北往的游人远望,即可得见。恢复宗教政策后,乡亲父老常到寺的废墟前及塔旁礼拜,但这怎么能满足信教群众礼佛的需求呢?白马寺山是距市区最近的旅游景区,过去又有着古老的寺庙和优美的传说,在政府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后,先后投资数十万元,修建通往白马禅寺的公路和其它附属设施,并连年栽树,整治环境。天下名山僧占多,仅有路和树是不行的,要恢复寺院一定要有高僧大德来主持,于是有了请法师下山主持并修建白马禅寺的缘起。
景公塔碑文
司马山为州之祖龙古刹,曰:白马寺存有浮图。其来远矣。工
未竞,岁在壬寅形家纷纷遂起符议有曰:直毁者既毁而夭扎,屡见曰
乌拉那拉·宜修。请於:州父晋景公,公曰:嘻吾固知,其不宜毁也,今何如矣。慨捐俸金
砖石工匠,俱矣。公价给之。众绅各捐钱谷。有差以佑万一,鸠工
事。不日而合。尖矣事成,而民不扰,上下大悦,从此风雨调和,
物安阜。於万斯年咸。公之赐也,因名之曰:景公塔。犹郑圃之仆射陂。杭州市之苏公堤
汉之即官湖也。公之芳名嘉绩,当与弦上并著不朽。后人登斯塔者,无客轻议
毁矣。公讳文魁号光斗。文登区人。满州籍,戌子贡士清代康熙三年岁在甲辰三月十六日。郡人张肇升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传说
地理
历史
景公塔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