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安,包括快安村和快安延伸区,总面积1239公顷(12.39平方公里) ,位于
福州市东南部的
马尾区马尾镇,距市区约12公里。快安村,又名“磕源境”,位于福马路的一侧,是马尾区一座村庄,西毗龙门村,北靠磕泉山,山连
磨溪山地,南临福马铁路和东江滨大道,与
闽江相望。
快安村
快安村,主要包括东陈、西陈、文图山、宅里、磨溪,居住常住人口达1000多户,横跨福马路的东联、快安、儒江三个公交车站。
唐朝属于闽县胜残里,宋代属闽县安仁乡永盛北里,后改永北里。村后背山,古时山林茂密,其中磕泉山溪水丰富,居民充分利用运转水碓,米磨粉,发展农村的作坊生产,这便是“磨溪水力”。”磨溪“取的就是利用山泉进行舂米磨粉的意思。《榕城考古略》载,磕泉山,一名嗑下,曾是
福州市城中伐木者集中的地方。快安村原名为“磕下”,也就是指“磕泉山之下”,后称“磕坑”,指磕泉山的磨溪坑。从磕坑到“快安”,福州方言典型的谐音,是地名的雅化。
学校
福州第四十一中学、福州市快安小学,以及多个幼儿园组成,其中爱心幼儿园经营时间最长。
福州第四十一中学和福州市快安小学于2015年底合并为福州市快安学校。
快安公交站
快安公交站于2012年年底,
马尾镇快安公交枢纽停车场修建工作基本完工,整个枢纽站将于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快安公交车站是
福州市交通网络重要站点之一,经过快安村的线路有73路、58路、178路、36路、40路、56路、59路、530路、M1、两马航线公交线路;快安站附近有快安环岛、快安公交站、快安大道口等相似站点。
快安磨溪
磨溪原名龙溪,发源于鼓岭,全长12.5公里,是
晋安区鼓山镇与
马尾区马尾镇快安村的分界线。位于快安投资区的北面,是近代
马尾镇著名的风景区。峡谷陡急幽深,溪流潺,两旁林木郁,异石□岩,有“千岩竞秀,万壑争奇”之概,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和气息。有
唐朝石刻“
元和二年(807年)天大旱”,宋代长长坝题刻“宋
大观己丑年(1109年)”。
磨溪水力资源丰富,自古民众在溪上设有许多磨坊,
道光(1821~1850年)达到鼎盛,故有磨溪之名。民国25年(1936年)4月,省政府主席
陈仪将
磨溪划为暑期游览区。民国26年1月,省政府决定开辟公路,由龙门直达磨溪,并拟设茶楼,以方便游客。民国26年,磨溪旅游业兴起,
福州市文化界进步人士为团结抗日,常以远足为名,到磨溪集会。后因
中国抗日战争而停止开发。
溪口现辟有停车场,并建仿古建筑观音堂一座。沿溪
西沙群岛土路进山,不远处就可看到对岸溪中两块潭石紧紧相依,俨如一顶乌纱帽浮在水上,这是纱帽磹;其上还有一株小
榕树。磹下水成湖,深约数米,
中华民国数艘游艇游弋于湖面,几座山亭散落周围。当年陈仪别墅就建在山边。民国30年日军侵占福州时别墅被毁。
溪行二三百米,路旁洞府突兀,是为洞主洞,现洞口已填塞,岩壁上刻有“龙溪古迹”四字,下款“
道光戊子(1828年)
中秋节”。中建
小庙,祀洪金娘娘,附近还有蝙蝠洞。前行几十步,涉溪而过,上有一小石坝,长约10余米,蓄水不多。涉阶而登,行百余米,溪旁一石,形若学士拱手,对面巨石壁立,小路中通,镇海吴子基榜书楷体直下“
南宫市拜石”四字,用宋代书法家
米芾(南宫)见奇石而拜的故事,形容此石的瑰异。再上,一株古榕屹立路旁石崖上,森然可敬。涉阶80余级下,为第二水坝,长50米,宽3米,蓄水量较大,深不见底。原来附近有个古磨坊,今已无存,或即在坝址下。
过去
磨溪景点最集中的在入口1公里内,据传有108景,如
水帘洞、三潭映月、天仙岩、风动石、九曲榕等。这些景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绝大多数被人开山炸石所破坏;其中唐宋石刻有的被毁,有的被埋在乱石下。如今在这一带溪旁,仍有怪石迭架,洞府天成,如大岩潭、僧半、横山仑、铸钱坑等,多是古人活动的场所。宋代军垦农场遗址就在横山仑过去深溪附近。仔细寻觅,一些磨坊旧址、水碓墙基、石磨残片等还约略可见。
再前行,偶有村居、
小庙,如探花府、贤龙殿。溪行一公里多,溪流忽大,两岸开阔,下有卧龙潭,潭水清澈见底,游鱼上下,结阵而行,怡然自乐;溪石峥嵘而魁伟,游人可坐、可卧,更可留影。过卧龙潭,溪渐狭,山路略平,一片
番薯园、柑橘园,间也有菜园,山头偶见人家。溪流曲折,或小石丛生,或巨石稳坐,溪潭虽有大小,水皆清澈。
磨溪的古迹和景观,富有旅游资源,有待政府的重视、修复及开发。
快安淸娘洞
“石积尊娘藏深山,清闺少女十七春,不幸迷途三姐妹,千年古言万人传。”
清娘,
石姓,讳号石积清娘,宋末元初一个将军之女。当年,战乱频繁,其父携眷入闽抗元,将军殉国后,清娘三姐妹途中离散,清娘避难青山,驻足间见此古洞鬼斧神工,天造地设,坐落于八仙岭,气势磅礴,极其雄伟峻峭,洞前双溪尤如双龙吐水,声若钟,想到今后去向渺茫。于是,隐居此洞。后来,修炼得道,施泽润民,灵佑闾里。当地人感激其荫,虔诚地在此山洞里供奉她,当地人对清娘虔诚的程度,达到了以至于忘记了清娘洞所在的山名,我沿路寻问了多个村民均不知其山名。听网友介绍,从山脚到清娘洞大约要二个小时多,我们这次登山的目的地就是八仙岭的清娘洞。从快安村东陈自然村村口北上,走过一块天然、约有几千平方米整体的
花岗石,这样大面积的岩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岩体上镶嵌着时而笔直、时而曲折的台阶,煞是壮观。一路风光旖旎,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初春的山路,满眼望去,淡淡的绿,映得山间分外明亮。看山花烂漫,听鸟儿缠绵。在满目的青翠里,映山红开得如火如荼。还有许多野花,白的、黄的、紫的,姹紫嫣红,繁似星星。几天的阴雨绵绵,偶尔今天阳光明媚,人的心情也格外舒畅。回眸山下,远处
闽江奔流不息,近处一座座工业厂房拔地而起,新建的楼盘错落有致,点缀在闽江北岸。
翻过二重山,这里离蝴蝶谷不远,时而,山间传来潺潺流水声,也许就是从蝴蝶谷而出的小溪流吧!跨过小溪涧,但见溪水清澈、明亮而幽凉,唯不见蝶儿飞舞嬉戏。山路弯弯,忽然,我们看到山腰上有一座色彩鲜艳的凉亭,那是近年里人集资修建供人休憩之用。在凉亭后面有登山道继续通往清娘洞,由于上面正在修建马尾至茶洋的公路,有的路段的登山道被毁。刚好,在这里遇见一位村民,告知了此情况,我们改走施工便道,经过环绕几公里的施工便道和尚未完工的毛坯公路。随后,又接上登山道,在路口,有一块“清娘洞”的指示牌为我们指路,在蜿蜒的登山道穿行,经过上上下下的几个来回,很快来到了清娘洞。穿过门坊,但见岩石上面刻着“清娘洞”三个大字,石刻旁有一个山洞,清娘洞洞口朝北,洞深二十余米,徐徐上升,是一处天然的
花岗石山洞,但有明显整修过的痕迹。进入洞内,敛神静心,遍体透凉。洞里由外到里排着四张供桌,两边窄窄的通道仅能侧身而过,里面供奉着“娘娘”,现存的凉亭、门坊、石碑等建筑系2002年里人集资修建的。
快安基督教堂
福州市快安基督教堂于2000年9月5日在快安村文图山150号注册成立,(行政区号350105,邮政编码350015),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经营宗教活动。
祠堂
东陈祠堂
西陈祠堂
西陈祠堂,位于马尾镇快安村西陈暗剑路,坐东北向西南。西陈始祖陈宗,字元大,宋元间(1086~1093年)迁来。祠始建于明代,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宣统三年(1911年)两次重修。祠前有埕,周设围墙,门开左角。祠大门额题“磕源陈氏支祠”,左框门额“入孝出悌”,右框门额“履中蹈和”。祠占地554平方米,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土木结构,风火山墙。前后二进,一进为五柱三间,二进为七柱三间,柱联多而文字典雅;正厅神主,开窗式,高1.9米,保存较好;两旁厢房门上书写“磕源陈氏西支世系”甚详。1994年重修,保持原貌,呈
清代建筑风格。
宅里祠堂——“君山任氏支祠”
宅里祠堂,位于
马尾镇快安村阔里(阔里应该是宅里的
福州话谐音,但位置不对,应该是塞里或者是沙里,任氏都聚居在宅里,有很多清朝时代的木房子,大宅院),始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大门额书“君山任氏支祠”。大厅面阔三间,进深7柱,高16.4米。祠占地455平方米,硬山顶,土木结构,风火山墙。传中法马江海战时船政大臣
何如璋曾避难此祠,今原貌已改变。(90几年翻修了次,不知道有没有修了族谱,该有的碑文都在,祠堂里有碑文,祠堂前是一片田地,祠堂设在离宅里有一段距离,据祖上老人家说,建在外面是希望子孙有个广阔的天地发展,不要老宅在里面吧,古代一般是以祠堂为中心的聚居,而宅里祠堂没有。)
其他地点
马尾科技园区、英烈殿、快安派出所、吉安加油站等。
快安延伸区
位于快安村的南边,包括住宅、酒店、学校及工业园区等。
商业:福州花鸟市场、
永辉超市、福州大鞋城、名城中心等;
住宅:福州名城港湾、名城国际、名城银河湾、东方名城等;
学校:
福州三牧中学(马尾校区)、福州第三中学江滨分校;
工业园区:
福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等;
特有节日
历史相关
历史动态
因福马路升级改造,于2017年下半年,对快安村沿线居民房开展征迁工作。
历史行政区划
①民国23年(1934年),
闽侯县划分为12区,马尾地区属闽侯县三区和四区。
三区有快安、昺旺、马江、青洲、君竹、上、下;
四区有亭头、象洋、西边、
闽安、东岐、海屿、吴庄、嘉登、凤窝、赤砂、后垄。
② 民国24年(1935年),闽侯县划分为6区,马尾地区属闽侯县第二区,区址设在闽安镇。境内划为2镇4乡。分别为马江镇、闽安镇、亭象西乡、东岐乡、龙凤乡、琅岐乡。民国31年,境内属
鼓山区,区址设在魁 岐。
③民国34年(1945年),
马尾镇地区属
闽侯县,区内辖2镇1乡,镇乡以下设保,保以下设甲,共有34保,412 甲。
2镇:马江镇 闽亭镇;1乡:嘉登乡(今琅岐)。
马江镇设11保:新街保、旧道保、中岐保、罗青保、君竹保、双岐保、双保、快东保、
快西保、快宅保、昺头保,下设117个甲。
闽亭镇设11保:邢江保、牛眉保、西洪保、东前保、亭头保、亭东保、象洋保、长柄保、
英屿保、东岐保、长安保,下设160个甲。
嘉登乡设12保:文中保、鳌旗保、仓楼保、透上保、锦田保、乐村保、吴庄保、海屿保、
云龙保、金砂保、凤台保、后翥保,下设175个甲。
④民国38年(1949年),境内仍属
闽侯县,马江镇、闽亭镇、嘉登乡(琅岐)均属第三区。
马江镇设10保、126 甲;闽亭镇设11保、174甲;嘉登乡设12保、178甲。共计33保,478甲。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①1949年8月15~17日,马江镇、闽亭镇、琅岐乡相继解放。是时,区公所址在
闽安,辖有马江镇、闽亭镇、嘉登乡,仍设33保。同年12月,马江镇、闽亭镇划为闽侯县第三区,闽琅镇为第二区,设区公所,为县派出机构。1950年,境内开始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制,建立乡镇政权。4月22日,第二区划设1镇6个乡,第三区划设2镇8乡。见表2。
②1951年4月19日,民主建政重新划乡,区镇设置不变,乡区划调整,二区为1个镇8个乡,三区为2镇12个乡。二区辖闽琅镇、文中乡、
云龙乡、后龙乡、透上乡、乐村乡、凤窝乡、龙台乡、三平乡;三区辖
马尾镇、闽亭镇、西洪乡、象洋乡、东岐乡、闽前乡、长安乡、白眉乡、君岐乡、龙英乡、
和平乡、快安乡、马协乡、青洲乡。见表3。
③1952年8月15日,
闽侯县人民政府调整乡辖范围:二区闽琅镇和乐村乡合并为1个镇,透上乡和文中乡合并为1个乡,凤窝乡和龙台乡合并为1个乡,三区的东岐乡和长安乡合并为1个乡。见表4。
④1956年4月,琅岐区、马尾区合并成立马尾区,仍归闽侯县管辖。见表5。
⑤1956年6月,琅岐划归
连江县管辖(同年10月又划归闽侯县),
马尾区辖2镇6乡。
6乡:闽安乡、白眉乡、象洋乡、东岐乡、君竹乡、和平乡。
1958年8月20日
闽侯县人民委员会撤销马尾区公所,所属的3个镇11个乡改为3个镇:
马尾镇辖原有马尾镇和君竹、和平乡。
亭江镇辖原有的亭江镇和
闽安、象洋、东岐、白眉4个乡。
琅岐镇辖原有闽琅镇和吴屿、金砂、云龙、解放(公婆)、龙凤5个乡。
同年,成立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区划不变,成立3个人民公社:马尾镇人民公社、亭江镇人民公社、琅岐镇人民公社,仍隶闽侯县。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