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系年》原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是
钱穆早期著作的代表,也是钱穆名震史坛的成名之作。作为
中原地区二十世纪的经典文化名著,不仅开一代风气之先,更是让后人看到了那个时代的
历史学架构可能企及的思想认识高度。
《先秦诸子系年》所涉及的诸子考辨各篇,是钱穆先生在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先后梳理成章,并利用
燕京大学的藏书资源认真修改校正的,成书时间长达十年,而这本书的成书对其日后的作品有重要意义。
《先秦诸子系年》,钱穆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包括考辨专文四卷,计160余篇,通表四篇,附表三张。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
史记》中的《
六国年表》,然《六国年表》颇多缺失。
钱穆通过研究得而复失的汲冢之《
竹书纪年》,厘订其今传世本的错讹,然后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和注释的抵,同时又遍考诸子之书,参证诸子之行谊及六国政事、年代、山川地理等,参伍以求,错综以验,定世排年,疏证细密。
本书原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考辨》四卷与《通表》四篇一一相应,第一卷考订
孔子行迹与相关人物,第二卷考
墨子、
孔伋、
吴起等,并辨
老子其人其书,第三卷考晋、楚、魏、齐列国诸子,第四卷考
黄歇、平原二君和
荀子,至
韩非子、
吕不韦。作者依次将先秦学术思想发展分为“初萌”、“酝酿”、“磅礴”、“归宿”四期。
全书自孔子至
吕姓,各家排比联络,一以贯之,对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辙迹一一加以考定,持论有据,资料翔实。
1929年9月,
顾颉刚阅读了钱穆刚刚完成的本书初稿,并加以赞赏。冬,著名历史学家
蒙文通对该作发出了少有的赞赏,经其推荐,初稿中的墨学诸篇,公开发表于南京的一家杂志上。
1930年9月,钱穆在
燕京大学任大一、大二国文课讲师。并利用其丰富的藏书资源,除逐字逐句修改本书在引述、体例、考辨等方面的错误。
顾颉刚:“
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虽名为先秦诸子的年代作考辨,而其中对古本《
竹书纪年》的研究,于战国史的贡献特大。”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被聘为
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
四川大学、
齐鲁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昆明五华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无锡
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去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
台北市,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
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