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艺术剧院
1898年创建的剧院
莫斯科艺术剧院(俄语:Московский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театр,缩写:МХАТ;拉丁转写:Moskovskiy Hudojestvenny Akademicheskiy Teatr,缩写:МHАТ)是俄罗斯莫斯科的一家剧院,1898年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弗拉基米尔·涅米罗维奇-丹钦科建立,以推广自然主义理念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上演了安东·契诃夫的四部主要作品后,剧院名声鹊起。1932年,剧院正式更名为高尔基莫斯科艺术剧院。1987年,剧院分裂为两个剧团:契诃夫莫斯科艺术剧院和高尔基莫斯科艺术剧院。
历史
此剧院一百余年来经多次改建、扩建而最后形成。原建筑几经易主,19世纪后期被商人利阿诺佐夫买下。
1879年由建筑师奇恰果夫设计,建起一个“室内小剧院”,
1902年此建筑被莫罗佐夫租用做艺术剧院演出场地。以后几经改建、扩建成为当时莫斯科设备最完善的剧院之一。十月革命后此处曾被许多单位占用。
1938年后成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专用演出场地。
1974年在特维尔大街22号建成艺术剧院的新剧场。
上演作品
从建院到1905年之前,莫斯科艺术剧院是以和契诃夫及М.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创作合作为标志的。除《海鸥》外,在这期间剧院还上演了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以及М.高尔基的《小市民》、《底层》。
剧目中也有俄罗斯和外国的古典的和现代的名剧,如W.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C.哥尔多尼的《女店主》,А.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白雪公主》,Л.Н.列夫·托尔斯泰的《黑暗势力》,盖哈特·霍普特曼的《沉钟》,H.亨利克·易卜生的《史托克曼医生》等。
1906年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次出国,赴德国捷克奥地利巡回演出,获得很大成功。
1905年革命失败之后,剧院排演了一些有象征主义倾向的剧作,如哈姆森的《生活的戏剧》,Л.Н.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的《人的一生》。这个时期上演的M.梅特林克的《青鸟》一直成为剧院的保留节目。
1909年之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艺术体系在理论上开始形咸,这对莫斯科艺术剧院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确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十月革命后,剧院以新的戏剧反映新时期的斗争生活,上演了《该隐》(1920),但演出没有获得成功。
1918~1922年,艺术剧院附设了 4个培养青年新生力量的戏剧实验培训所。
1922~1924年,艺术剧院到西欧和美国演出,扩大了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影响。
1924年,艺术剧院从国外演出回来,开始进入一个发展壮大的新阶段。实验培训班中的一大批新生力量补充进了艺术剧院。
1925年之后,剧院的演出剧目丰富多彩,有反映农民起义的《普加乔夫精神》,有古典剧作《费加罗的婚姻》,有根据列夫·托尔斯泰小说改编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仇敌》等。《土尔宾一家的命运》使剧院在反映现代生活方面取得了新成就。十月革命10周年上演的《铁甲列车14—69》,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20世纪30~40年代之间还演出了基尔尚的《粮食》、А.Н.阿菲诺格诺夫的《恐惧》、维尔塔的《土地》、А.Е.亚历山大·柯涅楚克的《普拉东·克列契特》等。
苏德战争时期,剧院上演了柯涅楚克的《前线》和К.М.康斯坦丁·西蒙诺夫 的《俄罗斯人》以及克朗的《海军军官》,并派遣演出分队分赴前线,为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作了上千次演出。
二十世纪50~60年代艺术剧院在列宁形象的创造上有很大成就。1956年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1958年的《悲壮的颂歌》,都获得高度评价。之后剧院的艺术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1970年叶甫列莫夫出任剧院总导演,剧院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反映当代“科技革命”的现代剧成了剧院70年代初的主要演出剧目。接连上演了博卡辽夫的《钢铁工人》,盖尔曼的《党委会议》、《反馈》、《我们是验收书的签字人》等生产题材剧作。
在二十世纪70~80年代之间还上演了一批著名的苏联现代剧,如尼古拉·罗申的《瓦连金和瓦连金娜》、《旧历新年》、《军用列车》,А.В.万比洛夫的《打野鸭》等。
二十80年代的重要演出有:М.Φ.沙特罗夫的《我们必胜》以及1985年叶甫列莫夫重新排演的《万民尼舅舅》。
著名演员
有苏联人民艺术家道洛宁娜、鲍利索夫、叶甫斯季格涅耶夫、斯莫克图诺夫斯基等。
荣誉
1937年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
1978年获十月革命勋章
发生火灾
2013年3月29日,俄罗斯最古老的俄罗斯艺术剧院大学惊传失火,幸好消防队刚好在旁边,消防人员4分钟就赶抵现场灭火,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因火势太猛烈,整栋建筑物三楼几乎被焚毁,天花板也摇摇欲坠。
参考资料
莫斯科艺术剧院,.俄罗斯旅游中文网.2013-04-02
目录
概述
历史
上演作品
著名演员
荣誉
发生火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