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俄语:Леони́д Никола́евич Андре́ев,1871年8月21日-1919年9月12日),俄罗斯小说家、剧作家,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中表现主义的奠基人。他被视为银时代最有天赋和最多产的代表之一。安德列耶夫的作品风格融合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元素。他早期作品继承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的传统,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的心理。后期作品如《红笑》和《七个被绞死的人》则放弃传统叙事手法,具有浓重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色彩。他的25部剧中,1915年的《被打手劈面的人》被认为是他最高成就。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安德列耶夫生于俄罗斯帝国奥廖尔的一个小官吏家庭。他的母亲来自一个古老的波兰贵族家庭,虽然家境贫困,但她还声称有乌克兰芬兰血统。1882年到1889年在奥廖尔男子高中就读。对于俄语语法、修辞,以及拉丁语与希腊语这些当时学校的主要课程,安德列耶夫不感兴趣。他的回忆说“我很喜欢美国,也许是因为库柏和梅恩·里德是我童年中阅读最多的作家,我一直在计划着前往美国。”随着年龄增大,他广泛地进行阅读,接触到了阿图尔·叔本华和哈特曼的哲学著作,并受到了托尔斯泰主义的影响。
1889年他的父亲因脑出血猝然去世,安德列耶夫家顿时陷入贫困中。此时的他又正逢高中毕业,进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费的沉重负担加之没有出版社欣赏他写的东西让安德列耶夫时常几天吃不上饭,乃至于试图自杀,并开始酗酒。一年后他转入莫斯科国立大学学习法律,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同时他开始利用从小就有的兴趣——绘画来挣钱。1897年他通过了大学毕业考试,有了担任助理律师的资格,但他很快发现自己没有法律方面的天赋,常在案子中出错。而在另一方面,他兼任的报道日常案件的任务却让他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进入文学圈
1898年他的第一个短篇故事《巴尔加莫特和加拉西卡》发表在莫斯科的《信使》报上,引起了已小有名气的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注意,他写信鼓励安德列耶夫坚持文学创作。安德列耶夫从此和高尔基建立了持久的友谊,他曾回忆说:“高尔基是第一个认真对待我的小说的人,在之后很多年的通信中,高尔基给我了最真诚、最聪明和非常友好的建议”。1899年通过高尔基,安德列耶夫加入了文学团体“斯列达”(意为“星期三”),结识了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伊凡·蒲宁等作家,但他孤独的性格和悲观怀疑的思维方式让他和其他作家格格不入。1901年高尔基主持的《知识丛刊》丛书中收入了安德列耶夫的第一部短篇故事与短篇小说集子,其中的小说取材现实,情节动人,很快就销售一空,使安德列耶夫成为一颗文学新星,以致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曾给编辑部写信问到“这个安德列耶夫是契诃夫还是高尔基的化名?”。
1902年安德列耶夫发表了《雾中》和《深渊》两篇小说,小说中明显的悲观怀疑气氛和作者冷峻分析的风格显示着安德列耶夫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契诃夫在给安德列耶夫的信中对《雾中》的冷静叙述风格表示赞扬。同年他和喜欢文学的亚历山德拉·米哈伊罗夫娜结婚,妻子为他的文学创作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也让他孤独忧郁,时而会陷入酗酒与自杀的情绪安宁下来。安德列耶夫其后继续创作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如《瓦西里·菲维耶斯基的一生》(1903)等。
后期创作
他从1904年年底开始创作名作《红笑》,1905年发表。
德国期间他发表了剧本《向星星》和小说《总督大人》。他还完成了从1905年就开始创作的象征主义戏剧《人的生活》。1906年年底,他的妻子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后来也成为作家的丹尼尔·安德利耶夫,却因产后热去世,这让安德列耶夫陷入难以自拔的悲痛之中。正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疗养的马克西姆·高尔基闻讯邀请安德列耶夫来和自己住,但两人很快因为性格不合彼此疏远。
1907年安德列耶夫回到俄罗斯,参加了《野蔷薇》杂志的活动,发表了根据在卡普里亚岛听到的故事创作的小说《黑暗》。在安德列耶夫和高尔基疏远的同时,他和索洛古勃建立了友谊。1908年他和安娜·埃尔因尼奇娜·丹尼塞维奇结婚,客居距离圣彼得堡不远的芬兰大公国小镇沃尔迈苏(今属俄罗斯),很少回到俄国。同年他发表了另一篇代表作《七个被绞死的人》。1912年发表了自己篇幅最大的一部中篇小说《萨什卡·日古列夫》。
个人生活
安德列耶夫与达拉斯·舍甫琴科的侄女亚历山德拉·维利戈尔斯卡结婚,她于1906年因产褥热去世。他们有两个儿子,丹尼尔·安德列耶夫是一位诗人和神秘主义者,著有《罗莎米拉》,瓦迪姆·安德列耶夫。1908年,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与安娜·德尼塞维奇结婚,并决定分开他的两个小男孩,将大儿子瓦迪姆与他在一起,将丹尼尔送到亚历山德拉的姐姐那里生活。瓦迪姆·安德列耶夫成为了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巴黎。
评价与影响
当时的评论家多认为安德列耶夫成功塑造了恐怖悲惨的氛围,但缺少现实感和力度,列夫·托尔斯泰曾评价说:“安德列耶夫总是在试着吓人,但我已经不怕了。”马克西姆·高尔基对安德列耶夫的早逝感到十分悲痛,为他组织了追思会,在会上发表演讲称“毕竟他是一个想到就能做到的人,一个在追求真理过程中非常罕见的、具有绝顶才华和足够勇气的人。”。
鲁迅也受过安德列耶夫的影响,曾翻译过安德利耶夫(鲁迅将其译成安特来夫)的几篇小说,并称“安特来夫的创作里,又都含着严肃的现实性以及深刻和纤细,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还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序言中特别提到“《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L.Andreev)式的阴冷”。
人物作品
编剧电影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进入文学圈
后期创作
个人生活
评价与影响
人物作品
编剧电影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