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沼虾又称葡江大河虾、白河虾、大钳虾,其主要分布于南方沿海地区
基本信息
海南沼虾又称葡江大河虾、白河虾、大钳虾,其主要分布于南方沿海地区,浙江葡江中下游盛产该虾,其个体大、可与
罗氏沼虾相媲美,发现最大
雄性个体达200克,但肉味更鲜美。体色以白色透明为多,但会随着环境与水色而变化,适温范围广,5℃~35℃均能生存,最适温为20℃~28℃,pH值为6.3~7.5。其为广盐性虾类,幼体在河口咸、
淡水区生活,可在低盐度及纯淡水中生活。其喜集群、有趋弱光性,食性以杂食性为主,偶有互相残食的现象发生,主要为食物短缺时较严重。雄虾钳大,紫蓝色;
雌性钳小,个体小些。其壳薄,在溪流清水中生活时壳呈透明色,也有黄锈色,在河流中一般为玉白色。最长寿命可达2年,一般养殖经3个月~4个月可达5厘米以上。其溶解氧要求较其他
对虾高,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的溪滩中。因此养殖环境要求较高,但肉质鲜美,出肉率较
罗氏沼虾、青虾高,是值得开发利用的一大淡水虾类。
形态特征
海南沼虾的体形粗短,头胸部较粗大。具肝刺和触角刺。
雄性成体头胸甲上有许多小棘。额角平直,上缘有齿11-15个,下缘齿3个。雄性成熟个体第二步足粗长,呈圆筒形,显著地长于整个身体,其上有明显的棘。指节仅在内切缘两侧各有一列稀疏的硬毛。
雌性和未成熟个体的第二步足短于体长。体色青灰色或略带黄褐色,并随个体大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海南沼虾成熟个体的大小介于
罗氏沼虾和
对虾之间,即小于罗氏沼虾而大于青虾。自然水域中捕获的个体体长一般在6-8.5厘米,重6-20克。
生活习性
栖息习性
海南沼虾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栖息习性也不同。它虽属淡水虾类,但其生活史的早期阶段却必须在河口咸淡水水域度过。幼体自卵孵出后,在河口咸淡水中发育
变态,在这段时间里,营浮游生活,腹部朝上,尾部倾斜向上,整个身体倒置后行浮动或进行弹跳运动。幼体的前期有较强的趋光性,喜集群活动。完成变态后,转营底栖生活,并开始结群上溯到江河中、上游的纯淡水水域生活,在上溯期间,昼伏夜行。遇食物丰富,宜于隐蔽栖息的场所时,便逐渐停留下来,开始为单独活动。白天匍匐爬行或隐蔽于江河两岸的石缝、深水处的乱石堆及水草丛中,活动较少。到夜晚后,则到浅水处觅食,活动非常积极,蜕壳、产卵等生理活动也多在夜间进行。海南沼虾活动时,常为匍匐爬行但也可在水中缓慢游动,遇敌或受惊时,则后退移动躲入石缝等隐蔽物中或强力弹跳急速躲避。海南沼虾具有占地盘习性,通常一只虾找到一个较好的隐蔽处后,就拒绝其它的虾靠近,遇其它虾入侵时则用第二步足舞动威胁,如入侵之虾较为强壮则逃走另找
栖息地。因此,一般强壮的虾所占的地盘较好。
海南沼虾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水域环境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耐低温本领。在
瓯江下游河段中,年平均最低水温为4℃左右,最低年份达2.2℃,海南沼虾在此水域中仍能自然越冬。但随水温的下降而向深潭移动。
在池塘的生态环境中,海南沼虾白天多潜伏或匍匐爬行于池底或塘边石缝洞穴或水草丛中,人工投饲时,也会前来摄食。晚上很活跃,我们曾数次观察到其
捕食活鱼的情况。体长7厘米左右的虾能捕食到与其体长相同的小野杂鱼。
海南沼虾在自然水域中,栖息于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的流水、微流水环境,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在池塘养殖时,遇阴雨连绵、堤塘潮湿,或池塘水质恶化,溶解氧不足时,部分虾甚至会爬离水面向外逃逸。冬季水温下降后,其摄食和活动减弱,进入越冬阶段。越冬期间,喜静栖于池底深水处或水草丛中。在越冬池塘投放
凤眼莲时,虾常躲入其茂密的根系中。我们初步试验,海南沼虾在不结冰的避风向阳池塘中可以自然越冬。
食性
海南沼虾为杂食比喜食动物性饵料,也食植物性饵料,摄食面很广。但摄食饵料的种类和组成随个体的发育阶段而有不同。在自然水域,幼体期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完成
变态后,开始转为杂食也除继续摄食浮游生物外,主要摄食小型鱼虾、
软体动物门、蠕虫、各类昆虫及其幼体、各种动物尸体、有机碎屑、植物碎片及附着
藻类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体培育时的基本饵科是
卤虫无节幼体,随着幼体发育,可逐步添加蛋品、
鱼糜等代用饵料。变态后转为杂食性。除可投饲死鱼、烂虾、动物尸体外,也可投喂
麦麸、米糠、
豆渣、谷物、配合饲料等各种鱼用饵抖。
海南沼虾与河蟹、
罗氏沼虾以及
对虾一样存在有自相残杀现象。在食物缺乏时,会掠食弱小的或刚脱过壳的软壳虾。
生长
虾的生长是与蜕壳联系在一起的,其体长和体重的增加都是随着蜕壳而进行的。蜕壳时,先蜕去头胸甲及附肢,然后再蜕去腹部的皮壳。刚蜕过壳的虾的身体十分柔软,通常称为“软壳虾”,此时,虾体组织大量吸水,体形随之膨胀增大。虾的每一次生长蜕壳,其体长与体重都有显著的增加。
海南沼虾的生长较决,与同类的
罗氏沼虾和
对虾比,生长速度慢于前者而快于后者。在自然水域,6月份孵出的幼体到7月底体长即可达2厘米,10月份达5厘米左右,部分雌虾当年即可抱卵。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刚孵出的体长为0.18厘米左右的状幼体,经23天左右的培育,蜕壳11次左右即可完成
变态成为体长1.8厘米左右的
幼虾。在实验室人工控温在28℃的水温条件下,饲养3个月就可达性腺成熟并抱卵。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在水温适宜的6-9月份,放养规格为1.8厘米的幼虾,每月体长增加1.5厘米左右,快的可达2厘米。4个月左右就可达上市规格。
池塘养殖
水源
一般水库、溪流、江河的淡水均可,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源清新无污染,pH值7左右即可,溶解氧保持5毫克/升以上,流水式或微流水式养殖为佳。
池塘
一般为1亩~10亩,水深要求70厘米~150厘米,池四周有护坡,设置环沟与泥岛,也可以在池面设计
凤眼莲、
喜旱莲子草、水绵草等,以利于海南沼虾栖身。进排水成对角,方便水进出及水体交换。有条件的在池塘底部设计石砾或瓦片、竹筒及罐等,因为该虾习惯于在隐蔽物下生活,脱壳时更是如此,又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这样能大大提高养殖成活率,但缺点是会给起捕带来一定的困难。
放养
(1)池塘清整与消毒
新建池塘按要求设置后,用氯制剂、碘、溴及
二氧化氯、季胺盐等水产药品消毒,然后蓄水培育微生物。但是老池塘必须进行清整,除去淤泥,设置隐蔽物,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经阳光曝晒后,再进行蓄水养殖。
(2)放养密度
一般按水质好坏、水源是否充足、是否有增氧设备、池深浅与隐蔽物多少来确定放养密度,设计养殖产量。1厘米~3厘米规格的海南沼虾苗每亩放养3万尾~6万尾,3厘米~5厘米规格每亩放养2万尾~3万尾。一般1厘米以下的苗种以专池培育为好,不宜放养于大池塘自然养殖。
(3)放养与消毒
海南沼虾壳较薄,运输易受伤,溶解氧要求更高,所以在运输中应注意这些因素。运到场的苗种应通过消毒处理后放养,一般可用“苗种净”“药浴素”或碘制剂等消毒后放养。放养时注意温差不能大于5℃,其他
物理化学指标应与产苗地相近为好。有条件的可以用少量苗种试养后再放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饲养管理
(1)投饲管理
同其他
对虾养殖一样,一般采用“四定”要求进行投饲。海南沼虾以杂食性饲料为主,又喜食
浮游动物,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饲料
鱼粉要求较其他青虾多,最好能培育池塘中的
枝角目(如
轮虫等)供虾觅食,更有利于生长。投食按“少投多餐”的原则进行,使虾能均匀吃到饲料,防止饥饿时互相残食。
(2)水质调整
调节水的深浅、交换量、透明度等,保持“活、嫩、爽”的要求,定时增氧,保持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使用生物活菌如“
枯草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光合细菌”“
硝化细菌”“
克隆菌”等均有较好的水质调节作用。该虾换水量要求较其他虾要大一些,必须定期换水。
(3)病害预防
定期使用消毒剂,如
氧化钙、溴、氯、碘制剂以及季胺盐等消毒,用量依据水产药物说明书进行,一般为10天~15天使用1次,同时在饲料中可适当加入“脱壳素”Vc、Ve及生物活菌(酵母菌、克隆菌)或者中药,如:“三黄素”即
波叶大黄、
黄芩、
黄连等合剂,加饲投饵,预防疾病的发生。做到以防为主,总体上该虾病害较其他
对虾少,只要环境清新适宜,操作得当,即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网箱养殖
条件与要求
网箱可放于水库、河流、池塘中,大小以300平方米~500平方米为宜,深度为100厘米~150厘米,网箱中1/3水面种植
凤眼莲等植物,以供虾隐蔽与脱壳时使用,也可用网片垂直多行挂于网箱内。
放养密度
一般规格为800尾/公斤~1500尾/公斤,放养密度为80只/平方米~100只/平方米,规格为1000尾/公斤~2000尾/公斤的放养为150只/平方米~200只/平方米。
日常管理
检查网箱有否破损,防止逃逸;定期清洗网箱,防止网箱污物过多而造成水交换困难,防止缺氧事故发生。饲料宜选用颗粒型人工配合饲料或膨化饲料,最好设计食台悬挂于网箱四周,防止饲料浪费。
病害防治
海南沼虾病害较少,但是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病害也逐步增多,常见的病害有:
腐壳病
海南沼虾壳较薄,喜穴居,好斗,因此壳体易受伤感染发病。病虾壳体出现褐斑或黑色斑点,严重时
甲壳质破坏,体力减弱,卧于池边死亡。防治方法:(1)保持虾池水质清爽,加强投饲及改善生活环境。(2)勤消毒,可用
氧化钙、
二氧化氯、碘、溴、氯制剂或季胺盐等消毒处理。(3)发病时内服Vc、VE、“虾菌宁”“虾健康”“虾病康”等药剂。
红体病
发病初期病虾腿、尾柄发红,逐步扩大到整个腹部,胸甲部发红时死亡。一般为细菌性发病或败血症等,严重时发生病毒病。常见预防方法为:(1)调节水质,饲料中加入Vc、Ve及免疫制等。(2)水体消毒可选用二氧化氯或季胺盐等消毒剂。(3)内服一般可用“三黄合剂”或“克毒王”等。
烂鳃病
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呆滞、静伏水边,严重时发生死亡,一般由细菌、
霉菌或水质污染而引起。预防方法:(1)调节水质,用氯、溴或碘制剂消毒。(2)内服用“黑鳃停”“烂鳃灵”等药剂。
纤毛虫病
病虾全身附有白色或灰色棉絮状物,在
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大量带柄的累枝虫或杯体虫、钟形虫等,病虾带有毛状物后,游动迟缓,伏于池边。常见预防措施有:(1)调节水质,交换新鲜水。(2)用
高锰酸钾或“纤虫净”“纤虫灭”等全池泼洒杀灭,还可用“
甲壳亚门净”加“络合铜”综合防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