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催化剂即具有催化作用的氧化物。多为金属氧化物,常为粉末状或多孔体,通常指金属氧化物特别是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主活性组分的
多相催化剂。例如,
氧化铝可催化付氏反应,
五氧化二钒可催化别备
硫酸的反应。
绝缘体氧化物的阳离子只有单一价态,它们有固定的化学计量比M︰O,如MgO、AlO、SiO和某些硅铝酸盐
分子筛等,这些氧化物多数用作酸、
碱催化剂。
半导体
氧化物一般用于
催化氧化反应,这些氧化物的金属组成是易于变价的。如FeO、VO、TiO、CuO、NiO的金属有两种以上正氧化态,ZnO、CdO 则很易还原为零价金属。
从根本上说,某些氧化物属于兰
导体是由于它们有稍许过剩或缺少电子。电子过剩则带负电荷,是n型半导体;而缺少电子则带正电荷,是p型半导体。这两类氧化物的
吸附和催化性能显著不同。
在催化氧化反应中广泛采用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催化氧化反应时,催化剂作用有如下几个基本步骤组成:
调节氧化物催化剂中高价离子的稳定性,就是调节其氧化还原特性。金属
氧化物的氧化状态可利用多成分形成
配位化合物和固溶体,利用复合化加以控制。
例如含锑的氧化物体系,这个体系中Sb 是
烯烃的
烯丙基型氧化的活性中心,锑的高价氧化态。但是单独锑氧化物Sb 不易发生氧的解离,而且生成低价氧化物不易被气相氧所氧化。在SnO—SbO体系中形成了固溶体,UO—SbO体系中形成了USbO和USb,又在FeO—SbO体系中形成FeSbO和表面化合物FeSbO,从而使Sb 稳定化,用复合方法找到了高活性催化剂。
利用复合方法使原子价稳定,不仅对在氧化性气氛下使用的催化剂适用。在氧化脱氢等还原性气氛中使用的催化剂也有效,如利用LaNiO、LaCoO等ABO
钙钛矿型
氧化物时,使NiO、CoO等单独氧化物时难以生成的高价钴和高价稳定化属于这类型,如LaCoO使
乙烯氢解成
甲烷反应中的寿命比CoO长。CuO-CuCrO复合物,而本质上是CuCrO(尖晶石)具有防止CUO还原作用。
催化氧化反应中,催化剂的酸碱性也成为决定活性和选择性的条件。这时,催化剂的酸碱性往往与被氧化物质的活化及生成的中间体有关。
例如:
丙烯的
烯丙基型氧化中,氧化为
丙烯醛与氧化脱氢成苯的反应发生竞争。丙烯首先是
甲基位的氢在催化剂表面O 离子(碱性点)作用下被氧化脱去成为烯丙基中间体配位在金属离子(
路易斯酸中心)上。这个烯丙基中间体是基团还是稍带正电荷,决定于配位金属离子的路易斯酸中心强度。催化剂弱碱性时,烯丙基型中间体就成为基团,易发生二聚化。当催化剂为酸性,由于其亲电子性使烯丙基中间体成为阳离子,易受O 离子的亲核进攻成为丙烯醛。
利用金属
氧化物的复合化,在催化剂中引人结构与电子缺陷。利用此法就有不少能直接或间接提高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金属氧化物的表面结构缺陷很多起着
吸附与反应活性点的作用。在适当体系,依靠复合化可以有意识引人缺陷。例如在具有CaWO结构的PbMO、CdMoO等中添加少量三价Bi离子,生成PbBiΦMoO、CdBiΦMoO等固溶体,引入阳离子缺陷Φ。由于此缺陷,使
丙烯氨氧化活性显著增加。
金属
氧化物的半导体性能可利用添加第二组分来改变,从而使反应物的吸附特性与反应性受到影响。例如,以添加ThO、LiO、NaO的ZnO催化剂,当催化剂的功函越大(费米能级越低),给出电子的性能变弱对氧的
吸附产生不利。随着功函数增加,氧化反应活性亦随之降低,选择性有增大倾向。对于近乎
绝缘体的催化剂,电子移动有困难,活性降低,如在α—AlCrO上的
2-丙醇的分解活性和α—AlVO上NO分解活性都随x值的不断增大活性发生增大→减少→增大的过程。这是由于随着导电性增大,活性点结构与性能发生变化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