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镇位于镇政府驻地福山距
博山城五公里。东与
淄川区西河镇接壤;西与山头镇毗连;南与
八陡镇隔山相望;北与夏家庄镇交界。
乡镇概况
总面积八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37亩,林地面积1,019亩。粮食总产量2,866,000斤。共2,938户,10,538人。全镇共辖四个村民委员会,六个居委会,含四个自然村,即:福山、大黑山后、茂岭、小黑山后。镇政府机关因驻
福山区而得名。
历史沿革
镇政府驻地福山,在日伪和
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均属
博山区第六区管辖。建国后建制为福山镇。1956年调整区划,建为福山办事处。1958年改为福山乡,同年十月成立人民公社,改制为黑山公社福山管区。1962年撤销黑山公社后,建制为福山公社。1982年经山东人民政府批准,福山公社更名为福山镇。1992年,博山区对部分乡镇进行区划调整,撤销福山镇,其行政区域并入
八陡镇。
自然环境
境内四面环山,地势南低北高。南部依
黑山,西接大北山,西南与大北山毗连。群山纵贯,山岭多而峻峭,象一道天然屏障与山头镇、八陡镇、夏家庄镇各村为界。境内中部葛条山小土丘东南西北方向横卧,形成了两条河沟,自然地形成两条
季节河:一条流穿福山村的下河滩;一条横穿茂岭村。两条河流在大黑山后村南汇集注入八陡河。
境内地下矿藏比较丰富,主要有
陶土、
碳酸钙、
石英、铁矿石、煤炭等。其中以石英的蕴藏量最多,煤炭蕴藏量初步探明约四万吨左右。陶瓷为
博山区主要产地之一。因而福山在过去又名“刮大碗”。
山东省福山陶瓷厂即坐落在福山镇。
境内水源分布于北山麓下和东南部的奥陶系
石灰岩溶水,南部的
砂岩层水,水质良好。硬度一般在18~19度左右,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用水。
境内土壤有三种:一是石渣土(黑渣土、红渣土) ,面积近5,600亩;二是白炭土,面积近360亩;三是壤土(红粘土),面积近6,600亩。以上土壤表层一半为中壤,一半为轻壤。因为
土层结实,水土流失较严重,有机质偏低,养分含量较少,需逐年加深活土层,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
物理化学性状。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谷子、高梁、大豆等。建国初,亩产约150斤,现在亩产增加到779斤。境内荒山秃岭较多,林木覆盖面积现已达800余亩,植树96,000株。其中苹果树达15亩,约2,000株,年产约两万斤。桃树5,000余株,年产约1.15万斤。
基础设施
境内沟壑纵横、土地瘠薄,常年受干旱的威胁,人畜用水无法解决。更兼西河煤矿在境内开采煤炭,水位下降,造成了水源奇缺。现福山陶瓷厂已打机井解决了用水。镇政府在1981年打机井两眼,基本上已配套成龙,各村群众都喝上了自来水。
镇办企业有煤井、建筑工程队、耐火材料厂、机械制修厂、运输队、安装队等。年产值335.9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到269户,年产值54万元。并拥有汽车七辆,大小型拖拉机53台。村办工业发展到15处,年产值130万元。全镇工副业总产值达519.97万元。1978年前人均收入为92元,至1983年人均收入达335元,比以前增加了3.65倍。
交通运输方便,博(山)西(河)、南(庄)湖(田)两条公路纵贯本境,客运、货运车辆来往频繁,各村之间土筑公路互相贯通。 1984年初,淄博
矿务局拆除昆(仑)桃(花峪)小铁路后,路基进行了平整,大大地缩短了通往茂岭的里程。
科教文卫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建国前仅有四处小学,在校学生不足200人。现除福山陶瓷厂自办中小学各一处外,镇办小学四处,中学一处,在校学生达1,400人,基本上普及了初中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也有了较大地提高。建国前,仅有私人开业的中药铺。现有镇办卫生院一处,医护人员达30余名,中西医兼备,医疗设备较全。另外,各村都建有卫生室,医护人员l5人。使群众就医基本不出镇,为人民群众就医提供了方便。
镇内设有
广播站、文化宣传站、电影院、书店等,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