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 warfare,NCW),现多称网络中心行动(network-centric operations,NCO)是一种
美国国防部所创的新军事指导原则,以求化资讯优势为战争优势。
其做法是用极可靠的网络联络在地面上分隔开但资讯充足的部队,这样就可以发展新的组织及战斗方法。这种网络容许人们分享更多资讯、合作及情境意识,以致理论上可以令各部一致,指挥更快,行动更有效。这套理论假设用极可靠的网络联系的部队更能分享资讯;资讯分享会提升资讯质素及情境意识;分享情境意识容许合作和自发配合,这些假设大大增加行动的效率。
背景与历史
1996年,海军上将威廉·欧文斯在他于美国空军国家安全研究所写的文章《系统中的新兴系统》中引入“系统集成”的概念。威廉·欧文斯描述了一组有助情境意识、目标评估及分散火力分配的情报监侦系统、指挥系统、精准导引弹药的系统如何略带偶然地发展出来。
同年,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表联合展望2010(或称2010联战愿景),引入军事概念全谱优势(或称全方位主宰),描述美国的军事能力——无论和平行动或武力行动,都可以资讯优势主宰战场。
1998年,网络中心战的概念在美国海军研究所会议录文集阿瑟·塞布罗夫斯基海军中将( Vice Admiral Arthur Cebrowski)和约翰·加特斯卡( John Gartska)合著的一篇文章正式公开。其后嘉契卡和助理国防部长(网络与资讯整合)办公室研究主任大卫·艾伯茨( David S. Alberts, Director of Research, OASD-NII )和迈特公司的弗雷德·斯坦( Fred Stein, Mitre Corporation)写了一本书“Network Centric Warfare”,深入讨论这些概念。这本书由华盛顿国防部指挥与控制研究计划(CCRP)出版,借鉴商业机构,利用资讯沟通科技以改善形势分析、准确管理库存与生产及客户关系之道,发展一套新的战事理论。
接着于2001年,艾伯茨、加特斯卡、“循证研究”( Evidence Based Research)的理查德·海斯(Richard Hayes)和
兰德公司( RAND)的大卫·西格诺利(David S. Signori)合写了一份“理解资讯时代作战(UIAW)”。UIAW由NCW提出的改变开始,试推其后果,以找一套可行的战争理论。由一系列环境感应的默认开始,UIAW构想一共分三领域的结构。“物理领域”就是事情发生和感应那里;那里出的资料就会传至资讯领域。那里的资料处理过后,接着就会进入“认知领域”以评估和用来决策。这种过程抄袭了
美国空军上校约翰·博伊德(John Boyd)提出的“观察、定向、决定、行动”。
2003年,CCRP出版“放权周边”( Power to the Edge),继续发展网络中心战理论。以其在军事行动的涵义来说,《放权周边》是所有论著中最大胆、最革命者。它提到现代军事环境复杂到没有一个人,没有单一组织,甚至没有单一兵种可以完全明白。现代资讯分享技术快到足以令“周边单位”(即行动人员)不用集中专业人员来估计他们将要什么。
网络中心行动是前任
美国国防部长
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推行的国防部转型的基石;它亦是
美国国防部秘书办公室军力转型办公室五个目标之一。
特点及优势
通过战场各个作战单元的网络化,把信息优势变为作战优势,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队共同感知战场态势,协调行动,从而发挥最大作战效能的作战样式。网络中心战是美军推进新军事革命的重要研究成果,其目的在于改进信息和指挥控制能力,以增强联合火力和对付目标所需要的能力。网络中心战是一种基于全新概念的战争,它与过去的消耗型战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指挥行动的快速性和部队间的自同步使之成为快速有效的战争。
网络中心战的实质是利用
计算机信息网络对处于各地的部队或士兵实施一体化指挥和控制,其核心是利用网络让所有作战力量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掌握战场态势,缩短决策时间,提高打击速度与精度。在网络中心战中,各级指挥官甚至普通士兵都可利用网络交换大量图文信息,并及时、迅速地交换意见,制定作战计划,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对敌人实施快速、精确及连续的打击。
网络中心战基本要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强调作战的中心将由传统的平台转向网络;
2、突出“信息就是战斗力,而且是战斗力的倍增器”;
3、明确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可产出高效的协调,即自我协调;
4、增强作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指挥人员提供更多的指挥作战方式。
美军对网络中心战的定义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99年6月,
美国国防部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国防部长办公室研究室主任艾伯茨在《网络中心战:发展和利用信息优势》一书中对“网络中心战”的定义是:“网络中心战是人员和编组在以网络为中心的新的思维方式基础上的一种作战行动。它关注的是对作战各要素进行有效联通和网络化所生成的战斗力。”2001年7月,美国国防部在提交给国会的《网络中心战》报告中指出:“网络中心战是通过部队网络化和发展新型信息优势而实现的军事行动。它是同时发生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内及三者之间的战争。”2005年1月,
美国国防部部队转型办公室发布的《实施网络中心战》文件,对“网络中心战”下的定义是:“网络中心战是
信息时代正在兴起的战争理论。它也是一种观念,在最高层次上构成了军队对信息时代的反应。网络中心战这一术语从广义上描述综合运用一支完全或部分网络化的部队所能利用的战略、战术、技术、程序和编制,去创造决定性作战优势。”
综上所述,网络中心战是指:通过全球信息网格,将分散配置的作战要素集成为网络化的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体系和作战保障体系,实现各作战要素间战场态势感知共享,最大限度地把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
以往作战行动主要是围绕武器平台(如坦克、军舰、飞机等)进行的,在行动过程中,各平台自行获取战场信息,然后指挥火力系统进行作战任务,平台自身的机动性有助于实施灵活的独立作战,但同时也限制了平台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能力,从而影响整体作战效能。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从而使战场
传感器、指挥中心与火力打击单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所以这种以网络为核心和纽带的网络中心战又可称为基于网络的战争。所以说,网络中心战的基本思想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网络优势,获取和巩固己方的信息优势,并且将这种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与传统相比,网络中心战具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优势:一是通过集结火力对共同目标同时交战;二是通过资源提高兵力保护;三是可形成更有效的、更迅速的“发现—控制”交战顺序。
“网络中心战”强调地理上分散配置部队。以往由于能力受限,军队作战力量调整必须要以重新确定位置来完成,部队或者最大可能地靠近敌人,或者最大可能地靠近作战目标。结果,一支分散配置部队的战斗力形不成拳头,不可能迅速对情况作出反应或集中兵力发起突击。因为需要位置调整和后勤保障。与此相反,
信息技术则使部队从战场有形的地理位置中解脱出来,使部队能够更有效地机动。由于清楚地掌握和了解战场态势,作战单元更能随时集中火力而不再是集中兵力来打击敌人。在“网络中心战”中,火力机动将完全替代传统的兵力机动,从而使作战不再有清晰的战线,前后方之分也不甚明显,战争的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也日趋淡化。
为确保“网络中心战”的全面实施,
美国国防部近年来下大力气准备“网络中心战”技术和理念。美国国防部认为,太空、信息和情报技术有助于应付21世纪初的“挑战”,有助于增强美军的灵活性和应付多种危机的能力。“太空、信息和情报技术正在加快作战的速度,减少信息的周转时间,保证在合理层次上作出决定,并保证信息和情报的流动。”美国国防部的“网络中心战”倡议包括:提供安全、高性能和可行的全球化网络系统;以高质量的信息和情报来充实网络系统,从而取得对全球情况的掌握,并支持“网络中心战”。各军种也在以“网络中心战”理念进行试验。以陆军为例,其转型将以“网络中心战”为牵引,来试验和准备陆军部队。陆军部长认为:“陆军转型将追求高技术,这些技术将引发前所未有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它们和地面、空中和太空
传感器网络构成一幅战场图。士兵和指挥官将通过网络化系统来利用信息,从而保证战场主动权,迅速定下作战决心。”他还指出,美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的试验和部署已让陆军尝到数字化能力的甜头,陆军还将从转型后部队所具备的“网络中心战”能力中得到好处。未来几年,
美国国防部还要做以下工作:一是建立遍布全球的网络体系,并在这一网络中充斥丰富的作战信息,供各作战单位使用。二是建立网络化部队。平时,各军种部队以网络化部队的模式进行编组和训练。战时,通过网络系统把各参战部队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三是建立网络化组织机构,确保网络化部队的训练和作战行动的实施。2003财年,美国国防部提出23亿美元的拨款要求,这笔钱将主要用于美军的网络化建设。
结语
从1997年海军提出“网络中心战”思想到
美国国防部正式把这一理念写入国防政策报告,仅用5年多时间。由理念到实践的速度之快,是美军近年来频繁探讨信息战理论的直接结果,是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在军事领域里的必然反映,是
美国争夺21世纪军事制高点的集中表现。尽管目前的“网络中心战”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并不成熟,但它已向人们预示了今后10~20年之后战争的模样。像机械化战争是工业时代战争的“主角”一样,“网络中心战”将成为
信息时代战争的“主角”。对“网络中心战”的准备将全面改变美军未来的部队建设和作战样式,同时对其他国家的军队建设和战备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