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鼠同穴是古山名。
鸟鼠山又称“鸟鼠同穴”,位于
渭源县西,是
渭河的发源之地。山势险峻,风景秀美,植被良好,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天气变化无常,由于这些环境的变化,植物种类很少,除了牧草之外,什么树木也没有。这里的鸟儿因无树筑巢,就栖息在洞穴之内,就出现了鸟鼠同穴的奇特现象。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鸟鼠同穴》:“‘导渭自鸟鼠同穴。’ 孔传谓‘鸟鼠共为雌雄,同穴而处。’蔡氏 以为怪诞不取。
按《甘肃志》:‘
凉州 之地有兀儿鼠者,形状似鼠,尾若赘疣。有鸟曰本周儿者,形似雀,色灰白,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所谓鸟鼠同穴也。’凉州唐属
陇右道,然则孔说非诞。”
《尚书·禹贡 》 记载:大禹治水时,曾“导渭自鸟鼠同穴”,又载:“鸟鼠之山有鸟焉,与鼠飞行而处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鸟名为'鸟余 ',其鼠为'鼠突 ',鸟似缀鸟 而小,黄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处......”
《史记·夏本记 》 记载:“
大禹导山三条四列,导水九州......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导西倾朱,鸟鼠至于太华。”
鸟鼠山西南出自
秦岭余脉,东北抵达陇中黄土高原,绵延百里,既是
渭河的发源之地,又是
洮河与渭河的分水岭,其主峰在县城西南二十五公里处,上有沟壑三条,称之为'三条沟',清泉三眼,称为'品字泉',是渭河的直源。
关于鸟鼠同穴,史书有很多记载:有的说鸟和鼠“穿地而处,各自生育,不相侵害......”有的说“鸟鼠同穴,共为雌雄”,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顾颉刚先生在探源鸟鼠山时曾吟联一付:“疑问鼠山名,试为答案歧千古;长流渭川水,朔至源头只一盂。”对于“鸟鼠同穴”这个奇特的山名,民间亦有很多传说,较为普遍的说法是:鸟和鼠原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妻子勤劳,丈夫懒惰,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
渭河源头,生活过得清苦,但为人忠厚善良。一天早起,妻子去担水,发现泉边有两条蛇在咬仗,一条
白蛇被一条
白条锦蛇死死咬住,眼看就要咬死了,妻子发了善心,急忙从树上折一根条子把麻蛇赶跑,白蛇得救,钻到泉边的河水里去了。当天晚上,妻子做了一个梦:梦见家里来了一个人,自称是渭河龙王的家里人。对妻子说:你今天作了善事,救了我们家主人,我家主人要报答你,请你在鸡叫头遍的时候到渭河边上来。妻子半夜醒来,原是一个梦,半信半疑,便约丈夫一同前去。勤劳的妻子早早起身,穿戴整齐,出门的时候,懒惰的丈夫才从炕上爬起来。妻子到了河边,丈夫才到山腰。渭河龙王的家人早已在河边等待,他给妻子说:此番前去,龙王爷要好好地报答你,给金,你不要要,给银,你也不要要,你只要桌上放的两把花扇子和两颗
玉石,你就终身享用不尽。妻子暗记在心。来人让妻子闭上眼睛,背着妻子下了河。妻子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来到了
渭河龙王的
水晶宫,一个受伤的老爷爷非常热情地接待她,一连办了三天的酒席。临了,老爷爷让下人给妻子端一盘“黄的”来,妻子一看是金,没要。又让端一盘“白的”来,妻子一看是银,又没要。就要了桌上的两把花扇子和两颗玉石。龙王派下人把妻子送上河岸的时候,丈夫还守候在河边,妻子说明了情况,让丈夫看两样宝贝。丈夫不喜欢花扇子,接过两颗
玉石正看时,妻子两只手打开了两把扇子一下飞到空中去了。丈夫一看急了,想拉住妻子,情急之下,把两颗玉石噙到嘴里,一下变成了一对尖利的牙齿。从此,这对恩爱夫妻便成了异类。妻子变成了鸟,丈夫变成了鼠。可是好心的妻子总也忘不了过去的恩爱,过一段时间便到洞中去和丈夫幽会,有时干脆同住一穴。这就成了“鸟鼠同穴”。
海拔4000米的
青藏高原,天气变化无常。这里的天气变化无常,一天之内竞有四季。年平均气温只 有一1.5℃,最热的月份气温也只有10.5℃,到了夜里还会有霜出现。“
六月雪”在这里并不少见,植物种类很少,除了牧草之外,什么树木也没有。这里的鸟儿因无树筑巢,就栖息在洞穴之内,有的鸟就失去飞翔的能力。有一种褐背地鸦,因久不飞翔,翅膀退化,双腿则十分强健。它白天在外觅食,晚上就钻进洞穴,并在洞内垒窝、产卵、育雏。而这洞穴为老鼠所造,里面住着老鼠。由于这些环境的变化,就出现了鸟鼠同穴的奇特现象。
在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漠地区,在鼠洞里生活着
云雀、
百灵。因老鼠白天视力很差,鸟儿就用歌声报警,遇敌时通知老鼠及时逃回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