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入选者。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2001—2002学年,为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当选学者,
成均馆大学韩国哲学系招聘研究教授(高级访问学者)。
现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兼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含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含社会建设和STS),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含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等。
科研项目
(一)个人主持已完成项目:1、“
卡尔·马克思晚年思想与社会发展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97CZX001)。2、“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年度项目,04BZX011)。3、“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研究”(教育部2008年应急课题,2008JYJ038)。4、“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二)个人主持在研项目:1、“绿色东亚的草根(民间)构建:东亚环境运动和环境NGOs研究”(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暨
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项目,亚研字2003006)。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20019)。
著作
在境内外出版各类学术著作38余部,代表性著作有:
1.专著:《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2001),《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2014,2018),《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2005),《天人合一(儒学与生态环境)》(1995),《中国农家》(1996),《新型工业化国家的环境伦理观选择:韩国案例研究》(2002),等。
2.主编:《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创新抉择》(2014),《辉煌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丛书•生态文明卷》(2018),《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尊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2015),《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2018),等。
3.合著:《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与李娜合著,2017),《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任铃合著,2018),《马克思传》(与
魏小萍合著,1998),《马克思恩格斯“论东方村社”研究读本》(与袁雷合著,2013),《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与袁雷合著,2018),等。
论文
在境内外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他媒体发文5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
A.马克思主义理论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论马克思的史前社会结构理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结构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扬弃》,《学科建制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求》,《马克思总体性方法及其学科建设意义》,《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方法论要求和现时代价值》,等。
B.生态文明类:《生态伦理学初探》,《罗马俱乐部的生态道德观述评》,《论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方法》,《试论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构方向》,《试论生态文明在文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试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性别意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学科建构》,《
东北亚环境NGO与东北亚环境合作》,《中医生态和谐思想的历史进程》,等。
C.社会发展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向度》,《社会发展生态向度的哲学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发展观初探》,《全球问题的技术对策》,《持续发展的技术抉择》,《技术革命的生态方向》,《论持续农业的技术模式》,《生产力移植与跨越式发展》, 《理性主义的抉择与后发国家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科学理论自觉》,《试论社会建设的生态方向》,等。
D.比较德育类:《浅析湛然“无情有性”的佛性说》,《孔子思想中的生态伦理因素》,《浅析荀子的生态伦理意识倾向》,《“礼”的生态伦理价值——〈礼记〉读书札记》,《退溪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儒家“五常”在韩国》,《韩国民族精神教育情况简介》,《战后韩国“国民伦理”教育发展状况》,《中国传统伦理的生态文明意蕴》,等。
教学成就
主讲课程
“生态文明文献选读(中英文)”(本科生选修课,独立)、“可持续发展理 论”(硕士生
专业限选课,独立)、“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专题”(博士生研究指导课,独立)、“科学发展观研究”(硕士生选修课,独立)、“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硕士生专业课,独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博士生专业主文献课,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博士生前沿课,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博士生研究方法课,参与)、“专业外语”(博士生专业外语,独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生思政课,独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硕士生思政课,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生思政课,参与)等。
获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