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荣锡(Rongxi Tang,1928年11月-2020年10月2日),教授。
上海市人。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留学
苏联。1958年回国。历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中国航空学会第三届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从事飞机制造、材成形机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76年起转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研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对机械零件的三维立体造型的应用研究。编著有《飞机制造工艺学》、《飞机钣金零件制造》、《计算机辅助飞机制造》。
2020年10月2日,唐荣锡因病逝世,享年92岁。
个人生平
唐荣锡,1928年11月出生于
上海市。1949年毕业于
台湾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49年6月大学毕业后经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短期培训,进大连俄文专修学校学习俄文一年。1950年12月派遣到
吉林市空军109师,在师部和雷达区队任
俄语口译。次年9月部队赴朝,调北京空军训练部编译科任俄语笔译。
1952年8月转业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至2000年1月离休,唐荣锡先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校名)历任飞机制造工艺专业
苏联专家翻译、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1952年至1956年,为三位苏联专家马卡洛夫、贝略可夫、斯卡孔担任讲课翻译,配合
梁炳文教授校对了《冷压技术》、《板料压制法图解》、《压力加工原理》、《冷压原理》四种俄文教材,同时指导毕业设计,先后带领学生在南昌和沈阳飞机厂实习,熟悉中国首次生产的
雅克-19初级教练机和
米格-17战斗机喷气战斗机的工艺过程。
1956至1958年,在莫斯科航空工艺学院飞机制造教研室进修,参与了教研室有关铝合金双壁筒形件局部加热压延和管子加热收口的工艺试验。从
苏联回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为火箭设计专业讲“火箭制造工艺”全课程,为飞机制造工艺专业主讲“冷压原理”和“飞机板金工艺”两门专业课,与教研室集体共同编写《飞机制造工艺学》教材,由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1961年苏联专家全面撤退,唐荣锡先生将户口迁到
沈阳市,参加新机生产准备工作;进行教育改革调研和结合生产任务进行教学实践的教改试点。同时指导研究生姚文季完成学位论文“金属板料压延性能的研究”,于1963年12月通过答辩。1969-1971年投入
无人机的仿制生产,负责外形协调关系最复杂的照相舱和进气道滑油箱的板金工艺。
人物逝世
2020年10月2日晚上19时,唐荣锡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发展航空航天事业
唐荣锡先生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的
CAD专家之一,为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79年至1987年间,先后去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等国家,详细考察了CAD/CAM技术的应用成果,了解曲面造型、数控加工和三维实体造型软件的开发过程。从1980年到1984年,唐荣锡先生与课题组教师和研究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
多面体实体造型
原型系统PANDA,随即向国内研究所和学校低价或无偿提供源程序,公开技术。以后又开发出了基于线框和NURBS曲面的几何造型、数控加工原型系统PANDA4。
应用与推广
唐荣锡先生德研究工作始终与国际CAD/CAM的发展趋势同步。从70年代中期去工厂普及推广Coons曲面及数控加工技术,到70年代末邀请国际计算几何专家Forrest博士来中国讲学;从80年代初主持我国第一代三维实体造型软件的开发,到80年代后期开展特征造型技术的研究,始终置身于CAD领域国际学术最前沿。
70年代高校计算几何协作组成员(
苏步青、唐荣锡、
梁友栋、刘鼎元、
金通洸、
汪嘉业、孙家旭、
齐东旭等)
成就及荣誉
国务院学位评议组航空宇航技术组第二届成员;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部自动化组第二、三届评审组成员;
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二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CAD/CG开放实验室第一、二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自动化学会计算机图形及辅助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
中国航空学会工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兼CAD/CAM专业组组长;
中国工程图学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
个人专著
《计算机技术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1980年,国防工业出版社.
《飞机板金工艺》,1983年,国防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辅助飞机制造》,1985年,1993年修订,国防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图形学教程》,1990年,2000年修订,科学出版社.
《CAD/CAM技术》,1994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