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交通大学(英文名: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台湾省。学校获得国际AACSB认证,是台湾顶尖研究型
重点大学之一,还是“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重要组成成员之一。
台湾交通大学前身为1896年由
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初设师范学院、外院、中院和上院。1921年
北洋政府交通总长
叶恭绰将分散在上海、唐山、
北平市等地的四所院校合并,统称交通大学。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增设铁道部,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因此更名为铁道部交通大学。抗战时期,因
上海市沦陷,学校随南京国民政府迁往
重庆市。1956年校友赵曾等致电交大在台同学会,建议
交通大学在台复校并创设电子研究所。1957年5月,台湾地区同意交通大学复校并开始筹备。1979年恢复校名为“台湾交通大学”,郭南宏担任第一任校长。2021年与
台湾阳明大学大学合并,更名为台湾阳明交通大学。
截至2021年合校前,台湾交通大学设有5个校区,其校本部光复校区位于台湾省
新竹市东区大学路1001号。学校占地面积约87.74公顷,设有12个教学单位,学系和研究所(中心)46个,博士及硕士专业课程30个。学校拥有教师875人,其中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5名,学生人数约1.3万人。台湾交通大学在台湾创造了许多第一,制造了台湾第一部
计算机、第一部电视
发射机、第一台雷射、第一枚
晶体管、第一个
集成电路、成立台湾第一座半导体实验室。
历史沿革
南洋公学时期
1896年,清政府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办理
轮船电线事务大臣
盛宣怀于
上海市设立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同为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创办的大学。南洋公学隶属于招商局和
电报局,校内设立师范学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公学首任督办为盛宣怀本人,总理则为何嗣,是
交通大学的沪校。1897年-1904年间,学校相继开设了师范班、特班、政治班、商务班和东文学堂等。1905年,南洋公学更名为商务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改称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校,1911年更名为
南洋大学堂,1912年改称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交通大学时期
1920年12月,
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以交通部所属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及北平邮电学校四校散居各地,管理困难为由,决定于1921年4月同一学制,统称交通大学。分称各校为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沪校)、唐山学校(唐校)、北京学校(平校)。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董事会,校长亦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叶恭绰当选为校长,张铸为沪校主任,凌鸿勋和张廷金为副主任。学校在原有电机科外又增设了机械科。之后又多次经历了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等时期。1926年设立工业研究所。
1928年10月,
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增设铁道部。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
上海市、唐山、
北平市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校长由铁道部部长
孙科兼任,副校长由
黎照寰兼任。这一时期学校经费充裕,校舍建设和系科建设都得到较快发展,校园面积也扩大到近500亩。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电机工程学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
1937年
交通大学与全国各大学一同改属教育部,称国立交通大学,并成立理、工、管理学院。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因
租界沦陷,迁往
重庆市,称之为“交通大学重庆分校”。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
上海市。
1946年,
中国国民党挑起内战。沪校与渝校会合,教学秩序得以恢复。广大师生投入到反对内战的斗争之中。在
通货膨胀、经济困难与白色恐怖之中,学校仍坚持改进教学,并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台湾时期
1956年交通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校友赵曾珏等致电交大在台同学会,建议交通大学
在台复校并创设电子研究所。获与会校友及“教育部长”
张其昀支持。1957年5月,由
国民政府“教育部”,会同“国防、经济、交通三部”,呈请“行政院”核准
交通大学复校。同年10月,“行政院”批准由“教育部”先行筹备,并聘请
凌鸿勋任筹备处主任委员。11月同学会发起筹建校舍募捐活动,以募集
新台币一百万元为目标,在台校友以班级分编为33队,分开募集,最后筹集资金超过原定目标一倍以上。
1958年6月1日,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正式成立,
李熙谋担任首届所长,并聘请台大教授
盛庆琜处理研究所事务,即在
新竹市营建校舍。1963年,学校装设完成台湾第一部固态镭射,研制发射
电子管及自制电晶体。同年,学校举行创校六十七周年校庆。1964年,核准招收大学部学生,初设
电子工程、电子物理两系,建立半导体实验室。1967年改制工学院,次年增设电子研究所博士班。
1972年,盛庆教授接任学校工学院院长,增设
应用数学学系、计算机科学学系,同时计算机与控制学系更名为
控制工程学系。1976年,《交通大学学报》创刊,院长
盛庆琜以台湾省电脑学会代表团顾问身份,参加
美国资讯处理联合学会(AFIPS)主办的美国电脑会议。吴庆源教授主持台湾电子大型计划、半导体元件及积体电路技术发展,学校还恢复
机械工程学系,增设运输工程研究所硕士班。该年,学校学生人数达到1945名,其中本科生1774名,硕士生158名,博士生13名,女生64名。
1979年恢复校名为“台湾交通大学”,郭南宏担任第一任校长。郭南宏在任期间,学校迁至光复校区,并延续创校之初所设定的大电子领域,以电子、资讯与通讯为核心重点,发展相关科技与管理学科。1987年,台湾省“教育部”任命阮大年教授任校长,学校光复校区工程三馆竣工启用,并开始规划修建超大型次微米积体电路实验室。1993年,学校计算机中心成功研发台湾省第一套电脑语音选课系统,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以及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增设物理研究所硕士班1995年成立人文社会学院。
2002年学校成立生物科技学院与建筑学院筹备处,半导体中心更名为纳米中心,电资学院与电子资讯中心共同成立晶片系统研究中心。同年,学校加入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并分配得到台湾联合大学系统45%的经费。2005年,客家文化学院竹北用地拨用,同时办理客家文化学院景观工程。同年,学校光电系成功研制出面射型蓝光雷达,为台湾省首创,该技术领先美国日本等尖端实验室,达到世界级水平。
2012年为台湾交通大学重要分水岭,学校正式启动“大交大计划”,并宣布带领ICT产业迈入跨领域生医工程产业,九月正式启动“前瞻跨领域生医工程大楼-贤齐馆”募款专案;12月由在校生主动发起的交傲团队举行百人开幕,启动“交傲计划”。次年,学校
张翼教授团队打破世界记录,开发完成710GHZ的
砷化铟高
电子迁移率电晶体,解决了过去五年台湾交大在微影制程需要把半成品晶片远送
日本加工的问题,成功开发出60纳米闸极尺寸;4月,全台最低温在交大-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精密仪器进驻,正式启动全台首次极低温物理研究。
2015年
张懋中出任交通大学校长,在
台南市设立智慧科学暨绿能学院,在博爱校区筹设智慧医院。同时积极促成交通大学与阳明大学合并。
2021年与
台湾阳明大学大学合并,更名为台湾阳明交通大学。
办学条件
机构设置
截至2021年与阳明大学合并前,台湾交通大学共设有12个教学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合校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专案教师、编制外研究人员共计875人,其中编制内教师为772人。5名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
教育教学
截至2021年合校前,台湾交通大学拥有12个学院,各学院下设学系和研究所(中心)共计53个,博士及硕士专业课程30个。
录取方式
台湾交通大学博士班、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及学士班招生事务由学校招生委员会办理。其中,学士班招生录取依照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办理,学士班转学生依照《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学士班转学生招生规定》办理。硕士班、博士班除办理一般招生考试外,还得视需要以推荐甄选的公开方式办理甄试招生,甄试申请条件,由各系(所、学位学程)自行载明于招生简章中。外国学生招生另依《台湾交通大学外国学生入学规定》办理。博士班、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学士班报考条件依照《台湾省大学法》第23条、入学大学同等学力认定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报考博士班在职生、硕士班在职生及硕士在职专班生,除必须具备该学制资格外,在职且工作年限满一年以上(含)方可报考。
侨生、港澳生、大陆地区居民及未在台湾领有外侨居留证、永久居留证的外国学生,是否可以其身份报考硕士在职专班,应依照各规定办理,同时,台湾省外报考者,需符合大学办理国外学历采认办法、香港澳门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大陆地区学历采认办法等规定。各学制班别的招生考试依性质不同采取笔试、口试(面试)、资料审查、术科或实作等项目进行。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学术期刊
台湾交通大学创办有《客家研究》《技术与法律评论》《管理与制度》《全球客家研究》《传播与科技》《网络文化与信息社会学报》《交大管理学报》《数学、科学、历史和文化》《台湾交通大学科学通讯》《台湾交通大学学报》《交大体育学报》以及《交大法学评论》等期刊。
《客家研究》
该期刊创刊于公元2006年,由台湾交通大学
客家文化学院与“中央大学”客家学院共同合办,
客家委员会专案补助发行,属于半年刊。该期刊旨在借由相关客家方面专业的的
学术期刊,提高客家研究的学术性,以及广征各领域的有关客家研究,丰富客家文化的研究成果与内涵。涉及领域包括:客家
政治经济学、社会文化、人文史地、语言文学、艺术传播、
族群关系等。
《交大法学评论》
该期刊是由台湾交通大学科技法律学院与台湾科技法学会共同发行。其主题涵盖智慧财产权与知识创业、企业法律与财经刑法、国际经贸法律、
社会正义性别平权与劳动权益、生物科技与医疗法、数位经济与资讯通讯法、基础法学、
专业伦理、法学教育、仲裁调解、诉讼、非讼与法律之执行等。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合校前,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拥有馆藏资源:中文图书451236册,外文图书3463985册。馆藏资源种类有哲学类、宗教类、
自然科学类、
应用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史地类、语文类、美术类等。此外,图书馆还有线上资料库297个,光碟及其他类型资料库3个,电子期刊62485种,电子书570115册。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合校前,台湾交通大学设有1个编制内一级研究中心“电子与资讯研究中心”,另外有防灾与水环境研究中心、交大-
台积电联合研发中心、物联网智慧系统研究中心等9个校级研究中心。同时,电子与资讯研究中心与各学院下设置36个任务编组研究中心,如:
人工智能普适研究中心、巨量资料技术创新中心、运筹与供应链研究中心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合校前,台湾交通大学在2011-2021年期间,发表文章37770篇,申请专利1856个,出版书籍334本。期间,学校还获得1537项奖励。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首见于1920年代,当时徽中仅有中英文校名、校训、
齿轮及外环。1926年新制校徽去掉校训而增加了砧、锤、链、书和创校年代,至此校徽大体定形。
校徽释义:徽中铁砧上的左侧为中文线装书,右侧为英文书,取其“学贯中西”之意。英文书背分别印有“E”“S”“A”三个字母,其中“E”代表Engineering(工程),“S”代表Science(科学),“A”代表Administration(管理),概括说明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砧尖悬吊三环铁链一段,表示科学之间“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砧前斜置铁锤一把,与砧上书箱合为“理论与实作并重”的意思。铁砧的底座“1896”四字,则表示交大创校的年代。砧外的
齿轮,形状有如圆形的天。齿数六十,则代表一甲子。
校训
台湾交通大学的校训是:“知新致远,崇实笃行。”该校训是1974年
凌鸿勋校长颁布的,此前是应1974级电子研究所同学之请所写的毕业纪念题词,后来该级学生将它刻成
匾额,赠给新竹交大,并悬挂在博爱校区图书馆礼堂,成为学校校训。
校训释义:期许学生不但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也能掌握社会脉动,与时代思潮同步前进。
校歌
台湾交通大学的校歌是《国立交通大学校歌》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
青年之楷模,邦国之荣华。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
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
启发吾睿智,激励吾热枕。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
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校旗
该校旗于1958年在台湾复校时,由卢善栋、吴伯两位学长共同设计完成。图案与
上海交通大学基本上相同。蓝底黄图,上面印有由右至左白色楷体的“国立交通大学”校名,校徽由最初的二十四齿改为现行校徽。三条黄色平行直线代表沪、平、唐三所交大彼此血脉相通之意,后又代表新竹交大与北方、唐山三所交大的深厚渊源。
历任校长
校区情况
台湾交通大学在合校前共有五大校区,分别是光复校区、博爱校区、
台北市校区、
台南市校区和竹北校区,其中,光复校区为校本部。
光复校区
光复校区位于台湾省
新竹市东区大学路1001号,于1979年建设。校园占地面积62.72公顷,此外还包括3.19公顷校外宿舍。属于台湾交通大学的总校区。除了生物科技学院在博爱校区、客家文化学院在竹北校区外,其他学院、系所皆位于此。
博爱校区
该校区位于台湾省新竹市东区博爱街75号,占地面积14.3公顷。最初开设电子所,位于市郊名胜十八尖山下博爱街。1964年交大在台恢复大学部后,在此增设四个学系。校区内有实验一馆、教学大楼、图书馆、半导体中心、实验二馆、男生1-6宿舍、逸轩女生宿舍、游泳池及篮、排、足球场等建筑设施。
台北校区
该校区位于台湾省台北市中正区忠孝西路一段118号,占地面积1793平方千米。该校区是管理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和“经营管理研究所”主要的教学及研究场地。
台南校区
该校区位于台湾省
台南市归仁区高发三路301号,占地面积8.2公顷。该校区内有光电学院、智慧科学暨绿能学院,同时设有育成研发园区。另外,修建有研究生宿舍暨学人会馆及生活运动设施等。
竹北校区
该校区位于台湾省
新竹县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1号,占地面积2.5公顷。因客家传统建筑三级古迹“问礼堂”坐落其中,为
客家文化学院发展使用校区。另外校区内还有忠孝堂等古迹。
知名校友
学术界
商界
校园环境
杨英风雕塑
学校与雕塑艺术家杨英风的缘分始于缘慧润生,该作品为1996年庆贺交大百年校庆的作品。之后校方便与杨英风艺术教育基金会合作成立“杨英风艺术研究中心”,希望透过其个人思想及作品研究,带动美学艺术的提升并创造台湾艺术的独特价值。
学校之中另外还有正气、明月、
普通海鸥、翔龙献瑞、水袖、茁生、风调雨顺、龙赋、凤凌霄汉、南山晨曦、龙啸太虚、梦之塔共13件杨英风的作品。这些雕塑虽有原版标示,但据悉为复制品。
浩然图书资讯中心前的凤凰来仪同为
杨英风先生的作品。学校也搜集校园美景并分别汇整为:图书馆八景、交大十六景。
竹湖
1978年整建光复校区时,便计画在之中设立人工湖。隔年竣工,并命名“竹湖”,以纪念前校长
凌鸿勋(字竹铭)。竹湖为交大的象征,也是附近居民平时散步的好场所,交大的学生也时常在竹湖附近约会,而竹湖音近似“竹狐”,因此
梅竹赛交通大学的吉祥物为“狐”(而清大的吉祥物为熊猫,因为其主食为“竹子”)。竹湖同时也被选为
新竹市的新八景之一。
校园生活
梅竹赛
梅竹赛是
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交通大学于每年三月间所举办的校际比赛。1969年正式举办,梅竹赛历史可追溯到1961年,台湾清华大学与台湾交大
在台复校后,因两校地理位置相邻,且学生人数相近,而学生背景与就读的
科系性质也相似,所以两校同学彼此之间在生活、课业与活动的往来也就相当的频繁,因而不断的有联谊活动。1966年,两校之间举办技艺对抗赛,1968年,时任活动中心干事的钱锋同学获得
课外活动主任任戈武先生及学校的允许,开始筹备一个由
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交大学生参与的大型竞技活动,负责筹备的学生连夜赶赴清华,与清华学生商议,双方皆认为此项比赛对促进两校同学间情感交流、生活调剂、学艺及体育等发展。因此达成共识,决定举办此项比赛。最后台湾清华校长
张致一教授从口袋拿出一元硬币道:“出现梅花则称梅竹,出现一元那面则称竹梅。”铜板落地,梅竹之称从此便正式确定。
自制电影
红野狼
一群台湾交大学生用了两个月,花费五千元新台币,自编自导电影《红野狼》,以校园写实爱情喜剧的方式,企图改变社会对宅男的扭曲看法。该影片时长75分钟,导演为就读交大电工西的蔡翼,他笑说:“交大被人成为‘宅大’,其实很多同学都是有才华又思想单纯的宅男,这些新好男人常被人忽略。”因此,他决定改写交大学生翁隽明写的网络小说,拍成电影。这部电影引起了热烈回应,同学及教授普遍认为“非常交大”。学校也因此成立“白文正T五十”筑梦基金竞赛,鼓励同学们发挥创意来创业,每年提供总金额五十万元新台币奖学金。
学校排名
2021年,台湾交通大学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501-600名,为台湾排名第六(并列)。
在2021年QS
亚洲大学排名,台湾交通大学则在全亚洲排名第46名。
依据Quacquarelli Symonds所公布的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台湾交通大学排名世界240名,为台湾排名第4。
参考资料
陈信宏先生.阳明交通大学发展馆.2023-11-28
学员介绍.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2023-11-28
学院简介.阳明交通大学光电学院.2023-11-28
本院历史.阳明交通大学科技法律学院.2023-11-28
缘起及愿景.阳明交通大学国际半导体产业学院.2023-11-16
学院简介.阳明交通大学智慧科学暨绿能学院.2023-11-28
历史沿革.阳明交通大学电机学院.2023-11-28
学院历史.阳明交通大学咨询学院.2023-11-28
管院介绍.阳明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023-11-28
林明璋.台湾省“中央研究院”.2023-11-17
吴成文.台湾省“中央研究院”.2023-11-17
吴妍华.台湾省“中央研究院”.2023-11-17
张懋中.台湾省“中央研究院”.2023-11-17
研究期刊.阳明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2023-11-28
寻找研究成果.阳明交通大学研发优势分析平台.2023-11-28
寻找奖品.阳明交通大学研发优势分析平台.2023-11-28
交大校徽.阳明交通大学发展馆.2023-11-28
新竹新八景.WayBack Machine.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