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
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位于
重庆市北碚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云山麓,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历史沿革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从创办之初到2015年,学院名称经历了多次更名:1950年美术学院最初的名称为西南师范学院美工系,主要以培养美术工艺师资为目标;1952年更名为图画系,1952年招收五年制图画科;从1957年起改为单专业,并继续沿用图画系这一名称;1963年更名为美术
汉语言文学系;后来更名为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1994年10月更名为西南
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5年7月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
西南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前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随之更名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两校合并组建西南大学,为学院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学院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发展潜力,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学院“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确定了奋斗目标。
机构设置
美术学系
美术学专业依托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历史,融合
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以“开中外视野、立时代精神、办特色教育、育美术人才”为指导思想,以“跨文化、强专业、重实践”为专业建设理念,发扬传统教学优势,加强
教师教育能力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与实践能力。立足于美术学院60余年艺术教育的历史积淀和艺术教育改革的探索,按照“宽口径、厚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知识面广、能力突出、文素养和教育创新能力兼备的能够在西部乃至全国的艺术教育领域中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优秀美术教师。
绘画系
绘画专业是美术学院的主体专业之一,其油画方向和
国画方向代表了绘画的基本专业内容。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本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30余人,开设了基础素描、基础色彩、专业素描、专业白描、材料技法、
实验艺术、工笔重彩、水墨写生、山水、人物、花鸟等主干课程,以及十余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还开设有心理学、
教育学等通选课程,并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和自主创新学分,尤其是在近几年开设的实验艺术课程,使艺术的创新思想教育和自主实践很好的在课程中结合起来,适应了美术教改的需要。课程体系合理、办学目标明确、师资结构优化、科研成果突出。
艺术设计系
艺术设计专业是美术学院的主体专业之一,从1950西南师范学院建院伊始即设立的美术工艺系算起,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设计专业课程的引进与改革,1983年开设现代设计课程,1993年开设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当时来说是走在了全国设计艺术教学改革的前列。现有的艺术设计系,是九十年代初随西南
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更名而建立的。发展至今的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已设有
平面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一部分已经成为设计界、设计教育界的佼佼者。
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本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约300人。
雕塑系
雕塑专业是2002年申报并成立的新办专业。本专业现有主讲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3人;硕士学历8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需系统掌握雕塑艺术创作、
城市雕塑设计原理等方面的造型知识,通过东西方古典雕塑技法及现代雕塑材料的综合性教学,培养学生在公共雕塑项目策划、雕塑方案设计及现代雕塑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理论教研室
自美术学院建立以来,理论教研室一直承担美术各个专业的基础理论教学。承担了中外美术史、中外绘画理论、艺术概论、艺术美学、艺术鉴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理论教研室有主讲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历3人。理论教研室不仅注重本科生的艺术基础理论教学,而且积极展开学术研究。近三年以来,编辑出版《中国本土艺术学建构丛书》达八部之多,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学术动态,在《美术》、《
文艺研究》、《美术观察》、《装饰》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积极编辑出版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审查通过的高等艺术院校教材《艺术美学》等多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现代艺术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积极策划并举办相应的艺术展览和艺术批评活动,逐步形成了受到国内艺术界关注的中国本土艺术批评学派。
师资队伍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从创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近60年的历史,经历了60年的沧桑、60年的发展、60年的攀升、60年的辉煌,一代代薪火传承。在这60年的历程中,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已经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人,主讲教师52人,主讲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讲师16人,助教11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50%,校外学历的教师比例为31.5%,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现设有
美术学、
艺术设计、绘画、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均实行学分制教学计划。此外,学院还招收美术原理与实践、油画、
中国画(山水、花鸟)、壁画、版画、美术理论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1、美术学系现有教师12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7人,硕士导师5人。
2、美术学系现有在校本科生400余人,实行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
美术学系
绘画系
艺术设计系
雕塑系
理论教研室
行政教辅
学科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
学科结构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本科学士学位点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是学院的优势学科,并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学术研究队伍。在此基础上于1982年获批成为
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学理论、艺术批评、中国画技法研究(山水、花鸟)、油画技法研究、现代壁画与装饰艺术研究、版画研究。
一、学科人员结构
现有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博士学历9人,硕士学历22人。目前学科人员结构已经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
二、学科方向
1、美术学理论研究:该方向重点进行美术理论及
美术教育研究,关注美术发展以及现当代美术教育诸问题。过去作为美术史论研究方向,
尚莫宗、
符易本、
黄宗贤等一批先生曾在美术史论领域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同时在美术教育方向亦使
西南大学美院成为全国美术教育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这样的基础对目前美术原理与实践研究方向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以
邱正伦教授为领衔人的该方向,重点以美术学、艺术批评及美术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美术理论性探讨与研究,诸如,美术文化、当代
美术批评及当代美术教育等,目前在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
2、中国画技法研究:该方向以山水画、花鸟画为龙头平行发展,继
苏葆桢、
李际科、郭克、
符易本、段七丁等先生之后,在
陈航(山水)、
李白玲(花鸟)二位主要导师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山水画与花鸟画创作的现代意义以及诸多前沿问题。山水画方向以
水墨画研究为主,花鸟画方向则以重彩画研究为主,各具特色。开展教学的同时,亦积极参予全国各类相关学术活动及大型展项与各类出版项目。
3、油画技法研究:该方向在
张宗禹、
刘一层、陈晓熙、
钟定强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导师名家之后,以
马一丹、
刘沛沛等为主的导师带领下,积极进行油画民族性与当代性的研究,并在全国各类重大展项与学术交流中具有大的影响。
4、版画研究:该方向在中国第一代新兴木刻的代表人物
尚莫宗、
胡定宇、
朱万芳等导师名家之后,目前在
戴政生教授领衔的版画研究领域中,注重版画的中西方语言融合,尤在版画的民族性品格追求中有重大的突破,在全国当代版画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现代壁画与
装饰艺术研究:该方向在
张启文教授等导师名家之后,目前在以
刘曙光教授领衔下的现代壁画与装饰艺术研究领域中注重对壁画当代视觉语言的关注与研究。在开展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公共艺术创作,参与全国相关学术活动和城市环境文化建设,在公共艺术领域有大的影响和重要的学术地位。
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五个研究方向,均有尚佳的教学业绩和学术研究水平,教学上除了课程教学注重广泛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外,针对专业特点,犹重实践性。研究生在三年就读期间,除在国家或省市级刊物杂志上发表论文或作品外,亦广泛介入全国及省市级各类美术展项或学术交流,部分作品在这些展项中获奖。
三、各方向正在进行的研究
(一)美术学理论、艺术批评
通过对美术学、艺术批评、
美术教育的研究,构建美术学、艺术批评、美术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
(二)中国画技法研究
1、当代水墨山水画语言探索
从研究历代山水画理论与技法为起点,以历代水墨山水画为主要对象,研究水墨山水画发生、发展及现状。绘画创作以坚持直面现实,表现现实为主旨,强调于现实中寻求表现语言,摸索个性风格的艺术创作方式。实现山水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换。
2、当代重彩花鸟画语言探索
(1)主要研究敦煌壁画技法的变迁,尤其对
唐朝敦煌壁画进行研究,探索该时期中壁画遗失部分并参与壁画的恢复项目。(2)以传统主流绘画技法为基础,主要研究
北宋院体画以及受院体画影响的元、明二代花鸟画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民间绘画的表现方式,探索画花鸟画新语言;
(三)油画技法研究
研究油画艺术语言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关系,探索油画艺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坚持艺术观必付之创作实践的观点,从而使油画艺术的研究既保持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又能展现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
(四)版画研究研究
一,研究中国版画文化内涵。并把它置于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吸取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创建具有文化特征的中国版画。二,关注现实并正确处理个性与社会性,艺术与生活,创新与发现等关系。实现版画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飞跃。
以现代公共环境和当代文化为认知点,探索壁画艺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强调壁画的公共性艺术特质和内涵的时代性,探索表现语言的多样化和材料运用的综合性,在壁画的公共性价值、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
环境美学形式等方面展开研究。
四、拟做科研工作、主要内容、特色、创新之处
(一)美术学理论、艺术批评
继续进行
美术教育原理与美术教学理论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共享学校的相关教育类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资源,以高的起点,使美术教育研究更具前瞻性、前沿性。结合教育部正在开展的美术教育研究的课题,并以西部美术教育研究为落脚点,对西部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共理论性支持。
(二)中国画技法研究
1、山水画研究
山水画研究方向探索将山水画的表现从传统表现语言的习惯性方式返回到对现实生活新领域的表现,即在平淡中探求美的本质,同时利用因对新内容的所带来的必然的新手法的尝试,促成山水风格极具有个性色彩,与此同时坚持水墨(黑、白)表现方式的探索,使得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绘画手法在重彩绘画表现日益盛行的今天更具意义。也使水墨山水画从表现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能出现根本性的突破,从而形成当代中国山水画一独具特色的画风。
2、花鸟画研究
(1)在对
唐朝敦煌壁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宋代壁画与
北宋院体画和民间绘画作横向的比较研究。同时再从将敦煌壁画各阶段风格作纵向的比较研究。范围包括描绘技法的演变,造型的演变,内容的演变以及艺术风格的演变。同时着手
敦煌现代石窟的创作工作。营造断代600年的敦煌艺术。(2)在对传统花鸟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富于时代性的重彩花鸟画探索。
(三)油画技法研究
继续把握当代中国油画的民族精神这一研究方向。并将这一思想贯穿教学与科研、创作,使油画创作立足本土,植根时代,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
(四)版画研究
在研究纯粹的版画表现语言的同时,更要研究版画内在的精神内涵,使作品缩短与观众的生活距离和情感距离,赢得观众,从而不断地从中获得新的感知、思考、素材、灵感、激情和力量,打造独具个性的艺术,推动中国的版画艺术向前发展。
继续关注壁画视觉语言的研究,并将这一研究融入到当代公共艺术的背景下进行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探索壁画艺术的审美特质和精神属性,使之从单纯的壁画作品的层面转向对人们生存空间的文化建构,从而使壁画艺术生活化,从表现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有根本性的突破。
人才培养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
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美术教育人才。
办学理念
办学6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重人格塑造,求创新实践”的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质量求生成,以特色求发展,按照“宽口经,厚基础”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培养了近1.5万余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教育。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立院之本,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校园环境
校园地图
获得荣誉
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