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1954年11月6日出生于
台北市,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史学家、评论家,同时也是
哈佛大学中国文学的爱德华·C·亨德森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涵盖晚清后期中国小说、比较文学理论、台湾殖民地和现代文学、海外华人文学、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等。王德威的理论概念,如“被压抑的现代性”“后忠诚主义”和“现代抒情传统”,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具有深远影响。他曾任台湾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并在1986年至1990年间担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助理教授,1990年起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担任副教授、教授,并曾任系主任。2004年,王德威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并继续在
哈佛大学担任教授至今。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现代抒情传统四论》《台湾:从文学看历史》《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等。
学习经历
-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76年)
- 威斯康辛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1982年)
- 成功高中毕业
主要经历
- 台湾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83年-1986年)
-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助理教授(1986年-1990年)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1990年-1995年)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1995年-2004年)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1997年-2002年)
-
哥伦比亚大学丁龙汉学讲座教授(2002年-2004年)
-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2004年-)
-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研究院
亚洲和
中东委员会主席(2000年)
-
剑桥大学艺术、社会科学和
人文科学概论研究中心的中国研究人文访问教授(2013-14年)
主要荣誉
-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10)
- 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
-
苏州大学及
山东大学荣誉访问教授(2000、2002)
- 联合报最佳图书奖(文学批评类)(1998、2001、2002)
- 中国台湾地区文艺奖(文学批评类)(1994)
主要著作
- 《现代抒情传统四论》
- 《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
-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
- 《台湾:从文学看历史》
- 《一九四九:伤痕书写与国家文学》
- 《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
- 《后遗民写作》
- 《自由主义与人文传统》
- 《想像的本邦:现代文学15论》
- 《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Narrative)》
- 《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
- 《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
- 《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20家》
- 《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
- 《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
- 《二十世纪中国的虚构现实主义:茅盾、老舍、沈从文》(1992年)
- 《世纪末的辉煌:晚清小说的被压抑的现代性,1849-1911》(1997年)
- 《历史怪物: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暴力和虚构写作》(2004年)
其它信息
- 2006年11月9日,
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于
北京师范大学以《粉墨中国——性别表演与国家论述》为题发表演说。王德威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
鲁迅、
巴金、
梅兰芳等四位大师为例证,探讨一代
中原地区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在面对各种家国苦难的挑战时,如何借助性别表演或扮装的观念,来重新面对或定义中国人、中国的民族性以及中国国家如何建构的种种想象或实际论述问题。
-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台湾现代中国文学”系列的编辑。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出版了大量书评,被认为是台湾活跃而有成就的文学评论家。
- 因对中国小说的批评性著作获得台湾艺术奖(1993年)。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