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泉,位于
南海区石门村,相传饮此水者,即便廉洁的官员,也会沾染上贪的不良品性,“贪泉”一名最早出自《正史二十四史之晋书》中。
石门是古时官员南来北往的歇脚之处,这里有一处甘泉,赴任的官员路过此地饮上一杯泉水,便从两袖清风的清官变成腰缠万贯的贪官了。百姓便把他们饮用的这口泉称为“贪泉”,讥讽官员们喝了“贪泉”无一不贪。后来,新上任的
广州市刺史吴隐之对亲人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为了表明立志清廉,他特意来到贪泉,掬水而饮,并赋诗为志:“古人云此水,一怀千金。试使
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人们都说喝了这泉水就会贪财爱宝,假若让伯夷叔齐那样品行高洁的人喝了,我想终究不会改变那颗廉洁的本心。
相传此泉因为晋
吴隐之的事迹而得名。
吴隐之操守清廉,为
广州市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相传饮此水者,即廉士亦贪。隐之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贪泉位于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道朝阳居委石门自然村南面。西临
流溪河,南近
珠江水。五代时期,
南汉君主不喜欢“贪泉”这个名字,派人把泉填了。明朝万历廿四年(1596)李凤重刻贪泉石碑竖立在江边。后因各地官员慕名而来,令当地村民生厌,便将贪泉填塞,石碑埋于江中。到民国四年(1915)
广东省发生大洪水后,贪泉石碑露出泥面,村民便把它竖于原处。1963年把原件移至广州博物馆碑廊,由广州文物管理委员会复制一碑竖在原处。2002年9月,
石门贪泉遗址被公布为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隐之是
东晋时期廉吏、名士,也有学者称其为“千古第一廉吏”。吴隐之得到吏部尚书
韩伯赏识,受荐出仕。元兴元年,吴隐之出任龙骧将军、广州刺史,领平越
中郎将。特意经过“贪泉”,挹泉而饮,还放歌言志:“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
伯夷叔齐饮,终当不移心。”当时的广州虽不如当今这么繁华和富庶,但也是一块肥得流油的地方。自
东汉以来一直是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和通商口岸。来自南洋、天竺、
斯里兰卡(今斯里兰卡)、
波斯等地的
商船,一年数次运来大量的珍奇异宝、海外洋货。当权者只要随意“捞一把”,洋财、横财便发定了。诚如《南齐书·王琨传》有言:“
广州市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然而饮了贪泉并放歌唱誓的
吴隐之破了这个例。他在广州
刺史这个肥缺上,始终保持不贪不占的清白操行。任期满后,他从广州乘船返回建康时,与赴任时一样,依然身无长物,两袖清风,与前后刺史离任归还时“船载洋货,
汽车服装珍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唐朝周昙诗曰:“闻说贪泉近郁林,隐之今日得深斟。徒言滴水能穿石,其那坚贞匪石心。”从饮贪泉之水到终生不贪,“贪泉”因吴隐之而成天下“名泉”,名在吴隐之这个人身上。
吴隐之关于贪泉的故事,为历代所称颂,文人雅士写下的诗文超过300篇。例如:《晋书·吴隐之传》:“吴隐之,操守清廉,为广州
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相传饮此水者,即廉士亦贪。”隐之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明尹凤岐《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珍重平生清节在,不妨引满酌贪泉。”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帝曰念哉,骏业惟戏。钞关
江南,贪泉自付。”白居易有诗曰:“尚书清白临
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
范仲淹诗曰:“酌以广州泉,不易
伯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