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亚论(
日语汉字:脱亜论;日文假名:だつあろん;英语:Datsu-A Ron)是福泽谕吉于1885年3月16日(明治十八年)在日本报章《时事新报》发表的著名短文。作者主张“
日本应该放弃中国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方文明。”该文至今仍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影响巨大,而福泽谕吉被认为是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
注释译文
文言文译文
近世以来,交通便捷,西洋文明之风乃借此东渐,其势遒劲,所向披靡,虽草木清风竟不免。概而论之,古今之西人殊无大异,且远古之西人颇称愚钝,然今世反得灵通,盖因借交通之利器也。东方诸国视此西风东渐,倘阻之以螳臂,似未为不可,然放眼四海,洞见五洲,则万不可行也。阻之无益,何若因势疏导,同沐文明之和风,扬帆
东海,共享其利,舍此别无他途也。
西洋文明恰如疹疫之蔓延也,
东京之疹疫,先发于关西之
长崎市,借春风而东,旋即弥散,当此时也,虽恨其之毒,然防御之策安在?余曰:无良策也。所谓百害之疫,其势汹汹如此,况利大于弊之西人文明乎?故螳臂之阻不可为,惟推波助澜使之广,期国民早得沐此文明之风,诚智者所必为之者也。
西人近世文明入我国,以嘉永元年始,虽民心早有所向,然肉食者鄙,循守旧制,奈何?彼等拒之千里,与西洋文明势同水火,如脱旧制,彼等无存,若留彼等,国将不国,幸我朝有识之士,秉「国为重」、「肉食者为轻」之大义,更赖帝室尊严,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
亚洲诸国。其核心者,唯「脱亚」二字而已。
我国虽处东亚,然国中早有脱亚而入欧之民意。所不幸者毗邻二国—
中原地区、
高丽,此二国因循亚洲旧俗,本与我国旧制无异。或人种之异,或虽同师所授,所得不同,三者相较,彼二国何其相似乃尔,民众并国家,均不思进取之属。
处当今之世,于文明之风熟视无睹,实与掩耳盗铃无异。然仅见闻尚不足以动人心,概因循守旧实为人之常情。若论新旧之争,必伐所谓之「儒教」,其号虽称「仁义礼智」,实徒具其表,无分毫真知灼见,如无耻之徒,傲然尚不自省。
愚以为,彼二国者,于今文明东渐之际,保全疆土尚力有未逮,若非突起智者义士,效法我朝,革旧弊,聚民心,则不出数年,彼定国将不国,自裂其土以供文明诸强分而食之。
当西洋文明如疹疫流行之际,彼二国逆天而行,杜言防川以自闭,实属不智。虽云「唇亡齿寒」,然彼于我无丝毫之助。非特如此,盖因地理相连,西人或将我与彼二国等量齐观,是故鄙彼即非我也。如彼无法可依,西人疑我亦无法也;二国无知,西人谓我亦如此;彼等卑屈无耻,西人则视我之侠义为无物;韩人刑酷,西人思我亦然;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比如邻庄之人皆无法无天,愚昧残暴,偶有一二品行端庄者,亦不免受其累也。如斯例也,今之彼二国於我,有百碍而无一利,此乃我国之大不幸也。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
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待彼二国,则如西人即可,子不闻近墨者黑乎?是故,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
白话译文
随著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其所到之处,就连青草和空气也被此风所披靡。大致说来,虽说古代和今天的西洋人没有多大不同,但他们的举动在古代较为迟钝,而今天变得活跃起来,无非是利用交通这个利器的缘故。对于东方国家的当务之急来说,此文明的东渐之势十分强劲,如果下定决心来阻止它的话,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但观察当今世界的现状,就会发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文明就像
麻疹的流行一样。眼下
东京的麻疹最初是从西部的
长崎市地方向东传播,并随著春暖的气候逐渐蔓延开来。此时即便是痛恨该流行病的危害,想要防御它的话,又有可行的手段吗?我确信没有这样的手段。纯粹有害的流行病,其势力的激烈程度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利害相伴、或利益往往更多的文明了。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
西洋近代文明进入我
日本以嘉永年间的开国为开端,虽然国民渐渐明白应该采用西洋文明,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但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著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这裏的政府指
江户幕府――译者注)。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因为近代文明与日本的陈规旧套势不两立。而要摆脱陈规旧套的话,政府也同时不得不废灭。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的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
对此,我们
日本的有识之士,基于「国家为重」、「政府为轻」的大义,又幸运地依靠帝室的神圣尊严(这里的帝室指
日本天皇――译者注),断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
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
虽然我日本之国位于亚细亚东部,但国民的精神已经开始脱离亚细亚的顽固守旧,向西洋文明转移。然而不幸的是在近邻有两个国家,一个叫支那(这里的支那指
中原地区――译者注),一个叫朝鲜。这两国的人民,自古以来受亚细亚式的政教风俗所薰陶,这与我
日本并无不同。也许是因为人种的由来有所不同,也许是尽管大家都处于同样的政教风俗之中,但在遗传教育方面却有不尽相同之处。日、支、韩三国相对而言,与日本相比,支国与
韩国的相似之处更为接近。这两个国家一样,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不思改进之道。
在当今交通至便的世界中,对文明的事物不见不闻是不可能的。但仅仅耳目的见闻还不足以打动人心,因为留恋陈规旧习之情是千古不变之理。如果在文明日新月异的交锋场上论及教育之事,就要谈到儒教主义。学校的教旨号称「仁义礼智」,只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虚饰外表的东西。实际上岂止是没有真理原则的知识和见识,宛如一个连道德都到了毫无廉耻的地步,却还傲然不知自省的人。
以我来看,这两个国家在今日文明东渐的
风暴潮之际,连它们自己的独立都维持不了。当然如果出现下述的情况的话,又另当别论。这就是:这两个国家出现有识志士,首先带头推进国事的进步,就像我国的维新一样,对其政府实行重大改革,筹画举国大计,率先进行政治变革,同时使人心焕然一新。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毫无疑问,从现在开始不出数年他们将会亡国,其国土将被世界文明诸国所分割。
在遭遇如同
麻疹那样流行的
文明开化时,支、韩两国违背传染的天然规律,为了躲避传染,硬是把自己关闭在一个房间里,闭塞空气的流通。虽说经常用「唇齿相依」来比喻邻国间的相互帮助,但现在的支那、
朝鲜对于我
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不仅如此,以西洋文明人的眼光来看,由于三国地理相接,常常把这三国同样看待。因此对支、韩的批评,也就等价于对我日本的批评。
假如支那、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陈旧专制体制无法律可依,西洋人就怀疑日本也是无法律的国家;假如支那、朝鲜的知识人自我沉溺不知科学为何物,西洋人就认为日本也是阴阳五行的国家;假如支那人卑屈不知廉耻,日本人的侠义就会因此被掩盖;假如
朝鲜王朝对人使用
醢刑,日本人就会被推测也是同样的没有人性。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打个比方,屋院相邻的村庄内的一群人,在他们出现无法无天的愚行而且残酷无情的时候,即使这个村庄里偶尔有一家人注意品行的端正,也会被他人的丑行所淹没。和这个例子一样,支、韩两国的影响已成为既成的事实,间接地对我外交产生了障碍,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并不少,可以说这是我
日本的一大不幸。
既然如此,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
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
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
创作背景
福泽谕吉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在日本弘扬西方文明,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价值观。他积极提倡在当时正经历
明治维新的
日本应该放弃中国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方文明。写作当年,他所支持的朝鲜人尝试在朝鲜筹组改革党派,但没有成功。他曾邀请一些
朝鲜的年轻贵族到他的学校,但他们只是嫖饮挥霍,浪费光阴,福泽便减少他们的旅费。于是,他们就去偷钱。他决定不再支持这些贵族,然后写作《脱亚论》。
其实,日本在1880年代给朝鲜的支援,并非为了让她独立,反而是增加日本在朝的影响力。福泽支持的朝鲜人在朝鲜引起权力斗争,以及后来日本发动的
中日甲午战争,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福泽谕吉的这篇《脱亚论》写于1885年,当时这篇文章并无题目,是作为《
时事新报》(现在
日本《
中国产经新闻》的前身)的
社论发表的,《脱亚论》这个题目是后人出版福泽谕吉的著作时加上去的。福泽谕吉之所以作此文,是因为那时在日本舆论界展开了一场思想争论:日本应该怎样与中国和
朝鲜这两个邻国打交道?
作品鉴赏
文章主旨
《脱亚论》开篇说道:「世界交通,日益便捷,西洋文明之风东渐,所到之处,无不风靡于一草一木。」福泽又写道:「文明又如
麻疹之流行,......我辈断乎不具(治愈)其术。有害无益之流行病尚且不可阻挡其势,何况利害相伴且常以利为主之文明乎!」他认为西洋的文明必将征服世界,东洋各国对它绝对没有抵抗能力,就像东京人无法抵御从
长崎市传来的麻疹;既然无法避免,因此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助其蔓延」,使人民「早浴其风气」。福泽在日本也正是这样做的。
基于福泽对日本现代化的看法,他很支持
中日甲午战争。一如不少日本政府的官员,福泽深信要实行
亚洲的现代化,最好的途径就是战争。他认为
中原地区的弊病在于她那些陈腐、不变的制度。中日交战时,
清代仍有缠足的陋习;
醢刑在日本早已被废除,但仍在中国盛行;
鸦片大量出口到中国,令国人
精神萎靡。清朝的政治制度未能防范外国侵凌:朝廷被迫出卖铁路、采矿等权利,以偿还
公债。当时的日本,同样要承受不平等条约的委屈。对福泽而言,战争不但可以给
日本一个翻身的机会,还可以借此令她强大,让其他亚洲国家早日「警醒」,变革图强。
对邻国的看法
福泽曾写道:「依吾之见,以西方文明猛击东方之势,此两国(
中原地区与
朝鲜)诚不能存活矣……此如一城以愚昧、法斁、暴横与无情而恶名昭彰,一义者居于此,其德鲜有人知,此为乡人丑行之所蔽也。」
对于东亚的邻国,由於福泽谕吉基于优胜劣汰的思想,认定东方文明必定失败,因此他呼吁与东亚邻国绝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视为与邻国同样的「野蛮」之地。他对当时的东亚其他国家采取蔑视的态度,比如将
中日甲午战争描述为一场「文野之战」;认为朝鲜、中国是「恶友」。故而《脱亚论》又被认为是
日本思想界对
亚洲的「绝交书」。在主张与东亚邻国「绝交」之外,福泽还主张「东洋连带论」。他认为东亚各国只有进行改革旧体制的革命,才有可能摆脱被西洋国家
殖民的宿命。因此,福泽主张对邻国的
洋务派给予实际支持,帮助西洋文明在东洋的「蔓延」。福泽曾支援
朝鲜的
金玉均等人,并将自己的财产投入到朝鲜首份以朝鲜文字出版的报纸《汉城旬报》的创办上。
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福泽谕吉对于西洋文明并非没有取舍。可以说在其
自由主义的表像之下,始终贯彻不移的是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他的思想中隐含著
日本日后
军国主义思想的萌芽。此后,也有人批评福泽是一位肯定侵略行为的
种族歧视主义者。但是,根据平山洋的《福泽谕吉的真实》(文艺春秋新书)的文字,其实这应该归因于《福泽谕吉传》的作者、《
时事新报》的主笔、《福泽全集》的主编石河干明。根据
平山县的论点,虽然福泽批评了支那(
中原地区)和
朝鲜的政府,但是并不是贬低其民族本身。至于将
清代的士兵称为「猪猡」等种族歧视的说法,其实是石河将自己的观点伪造成福泽的说法写入
全集的。但是,对于这种观点,仍有不少人表示质疑。
兴亚论与脱亚论
1853年,
美国炮舰侵入
长崎市,迫使
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日美亲善条约》。此后英、俄、法等国接踵而来,强迫日本签订类似条约,其遭遇与中国非常类似。日本被迫「开国」后,有识之士提出学习西洋的强国之术,自强保国,1868年的
明治维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起的。由于当时
中原地区和日本、
朝鲜同样被西洋列强侵略,都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因此中日韩三国在「抵抗」西洋侵略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在这个背景下,日本有人提出「兴亚论」(后来又被称为「大亚细亚主义」),代表人物有日本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比如
胜海舟、
植木枝盛、
大井宪太郎、
樽井藤吉等。「兴亚论」认为
日本与
亚洲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日本的邻国一旦亡国,日本也会遭殃。所以他们提出唤醒亚洲(主要指中国和朝鲜),日本与中国和朝鲜结成
反法西斯同盟,日中韩相互提携,共同抵抗西洋列强,这是日本的最善国策。
中原地区也同样产生过类似的亚洲联合起来抵抗西洋侵略的思想,比如
梁启超的「亚粹主义」,
章太炎的「亚洲和亲主义」,
孙中山的「
大亚洲主义」,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等。这个「兴亚论」后来又变成亚洲在日本领导下,共同抗击西洋列强的理论,比如「
大东亚共荣圈」、「东亚新秩序」等。
不过1880年代的「兴亚论」,还是主张
日本以平等的关系与中国和
朝鲜结盟抗击西洋,因为那时日本的国力还很弱,比起当时的大清国还有相当的差距。对于这种「兴亚论」,福泽谕吉提出相反的思想理论,即「脱亚论」。针对「兴亚论」唤醒
亚洲、共同对抗西洋侵略的设想,福泽反论说:中国和朝鲜死守陈规旧套,不思改进,不愿革新,所以日本不应该对中国和朝鲜的醒觉抱有希望(当然他也指出如果中国和朝鲜国内出现有识之士,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维新,将另当别论)。福泽指出:陈腐守旧的中国和朝鲜,不但对
日本毫无帮助,反而因为他们落后腐败的「坏名声」,会让西洋人误认为日本也是同样的落后腐败。因此他主张日本不要再犹豫,应该拒绝与
中原地区和
朝鲜这两个不文明国家(「坏朋友」)继续交往,而与
欧洲的文明国家交往。福泽指出中国和朝鲜这两个国家没有前途希望的关键是:中国和朝鲜对西洋文明采取被动的抗拒态度,中国和朝鲜想把自己置身于西洋文明之外,保持自己的独特文明。而维新后的日本对西洋文明采取主动接纳的态度,把自己也投身于西洋文明之中,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福泽认为中国和朝鲜对西洋文明的抗拒不可能成功,因为西洋文明有像「
麻疹」那样的传染性,对西洋文明抗拒的结果就是亡国,国土被西洋列强瓜分。
作品影响
福泽谕吉的肖像印在
日本一万元
银行券—“万元札”上被整个日本民族所铭记,而他的“脱亚论”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脱亚论亦称为“脱亚入欧论”,文中论点反映了明治初年主张「
文明开化」的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对日本国家发展道路的设计。文中包含了贬抑中华文明的因素,鼓动日本积极加入列强行列,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福泽谕吉身为日本近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家,其脱亚论思想对日本此后的
亚洲政策和思想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多名研究日本思想史的学者称福泽为近代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