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散
无患子目芸香科植物
小黄散是无患子目芸香科植物,亦名三苦、三叉虎、三丫苦、三脚赶、斑鸠花、三羊虎。载《岭南采药录》。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的干燥枝叶。经试用对多种炎症有一定疗效,渐推广应用并收载于两广及云南省多种地方性中草药手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也收载。
正文
中药三叉苦的历史
作用
【植物名称】三叉苦
【拼音】SANCHAKU
【拉丁名】Euodia lepta (Spreng.)Merr.─芸香科Rutaceae
【历史】本品原系两广等地的民间药,名称三丫苦,始载于《岭南采药录》。经试用对多种炎症有一定疗效,渐推广应用并收载于两广及云南多种地方性中草药手册中。《中国药典》1977年版也收载。
【植物图片】
【img】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5/PART02/PX01.JPG【/img】
【别名】三丫苦(岭南采药录),三叉虎(福建省),三桠苦,斑鸠花,小黄散,三岔叶(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枝枪,跌打五(广西),鸡骨树(广东省)。
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全株味苦。树皮灰白色,有长圆形皮孔。叶为三数复叶,对生;叶柄长3~10cm,基部略胀大;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2~6cm,纸质,先端钝尖,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叶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有腺点,小叶柄短。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梗及花梗初时被短柔毛,花后渐脱落。花小,单性,黄白色,略芳香;萼深裂,广卵形,长约0.5mm;;花瓣4,卵圆形至长圆形,长1.5~2mm,有腺点;雄花雄蕊4,较花瓣长,花丝线形,花药卵状长圆形,退化子房短小;雌花子房密被毛,退化雄蕊4,较花瓣短,花药不育。果常2~3,稀1或2,外果皮暗黄褐色至红褐色,有乳点;种子黑色有光泽,卵状球形。分布于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等省区。生于丘陵、平原、溪边,林缘的灌从中。
【性味与归经】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治咽喉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痛、疟疾、黄疸、湿疹皮炎、跌打损伤及虫蛇咬伤等症。用量9~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肿痛、风湿骨痛、疟疾、黄疸、湿疹、皮炎、跌打损伤及虫蛇咬伤等症。
【用法与用量】根0.3~1两,叶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或煎汤洗患处,也可阴干研粉调制软膏搽患处。
化学成份】叶中含芳香油,主要成分有α-β-蒎烯α-呋喃甲醛等。另含有生物碱。
【临床应用】曾用于治脑炎初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外用治湿疹、肿、虫蛇咬伤有一定疗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正文
作用
植物形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