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菲尔德·司各特(1786年6月13日-1866年5月29日),美国军事家,被誉为美国独立以来到二十世纪前对
美国军队建设最具影响力的名将。他出生于弗吉尼亚州丁温迪县的家族庄院,曾在
威廉与玛丽学院法律系接受高等教育并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1807年,21岁的
沃尔特·司各特成为一名骑兵,1808年晋升为炮兵上尉。在
新奥尔良服役期间,他公然指责上司詹姆斯·威金森将军是“流氓加骗子”,尽管指控正确,但司各特因此被送上军事法庭并停职一年。他是继
乔治·华盛顿之后第一位获得
中将军衔的美国军人。
人物简介
美国历史上的历次战争,以美国与
墨西哥的战争最为重要。这场战争对于墨西哥来说,
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从此墨西哥失去了成为世界强国的机会。对美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历程。尽管美国军人的鲜血流在了墨西哥的沙漠和丛林,但是,在
美国军队占领
墨西哥城国家宫的时侯,美国政府和美国人就开始有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自信。这次战争中,诞生了一批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将领,温菲尔德·司各特将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温菲尔德·司各特将军由一八一二年战争发迹,历经
黑鹰战争、远征佛罗里达、
美墨战争等一系列战争,是内战前美国掌军二十年的美军总司令。司各特是美国独立以来到二十世纪前,对美国军队建设最具影响力的名将,也是继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之后第一位获得
中将军衔的美国军人。(图片说明:美国墨西哥战争英雄:温菲尔德·司各特(Winfield Scott))
沃尔特·司各特在
威廉与玛丽学院的法律系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当了律师。一八零七年,二十一岁的司各特成了一名骑兵。一八零八年,晋升为炮兵上尉。在
新奥尔良服役期间,司各特公然指责上司詹姆斯·威金森将军是“流氓加骗子”。司各特没错,但结果是他被送上军事法庭,停职一年。
一八一二年,美国和
英国之间爆发了史称“
1812年战争”的一八一二年战争。战争期间,司各特作为新任指挥官,作战勇敢,指挥果断,被升为
中校。在昆士顿之战中
沃尔特·司各特被俘,被囚禁了三个月。一八一三年,司各特率部强攻乔治堡要塞时受伤,但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一八一二年战争初期,美国陆军全面战败,只有海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陆军失利的原因是:总统麦迪逊缺乏军事才能,陆军部长尤斯迪斯指挥不当。一年后,美国陆军进行了机构改组,陆军在战争中开始占上风;而海军则处于下风,那是因为双方海军的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一八一四年起,
美国军队大胆起用了一批年轻军官以取代独立战争中的老将。高级将领的平均年龄从六十岁降到了三十六岁,大大地提高了指挥效率和活力。二十八岁的
沃尔特·司各特被升为
准将,成为北方战区副司令。司各特认为美军败给英军的主要原因是士兵素质差、军官能力低下、装备战术太弱。司各特知道,只有训练才能补救。一八一四年的三至五月,司各特训练了三千名官兵。司各特按照斯图本在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福奇谷的训练方式重整部队,他不厌其烦地操练士兵,对士兵的举止和仪表也一丝不苟。司各特亲自教授军官枪械战术应用,再由军官教士兵。司各特要求每天训练十小时。司各特向士兵们灌输严格的纪律,因为士兵们要面对的是强悍的
英国正规军。
沃尔特·司各特毫不犹豫地扑灭士兵的挑衅,还处决了四名逃兵。经过司各特训练后的部队,战术能力大大提高。司各特为了增加士兵的自豪感,想尽办法为他们换上正规军的蓝色制服。但司各特失败了,他的部队不得不穿
地方武装的灰色制服。战区司令布朗对司各特很欣赏,把他训练过的六个团中的四个交给司各特指挥。这四个团和两个炮兵连组成了司各特旅。
这时,从拿坡仑战争中脱身后的英国,开始对美国大举增兵。英军一面在东岸发起进攻;一面由
北面的
加拿大南下;再从
新奥尔良增兵北上,企图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夹击
美国军队。美军一度陷于困境。一八一四年八月,首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陷落。加上
英国的海上封锁,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沿海的
渔业和
航运全部中断。
美国海军被迫停泊在港口内,无法出海作战。形势对美国十分不利。在美军最不利的日子里,反战的新英格兰联邦党人秘密召开了哈特福德会议,其中的激进分子曾想脱离联邦。但最终头脑冷静者占了上风。会议要求修宪,削弱南方各州的影响;派代表面见总统,要求停战,否则脱离联邦。
沃尔特·司各特清楚地意识到美国已无法承受再次战败了。他下令部队在一八一四年七月三日清晨渡过
尼亚加拉河进入
加拿大。傍晚,就夺取了
伊利湖要塞,俘虏了那里的一百七十名守军。布朗要司各特赶在英军菲尼亚斯·里亚尔
少将结成火力网之前渡过齐佩瓦河。但
伊朗里亚尔很清楚
美国军队的企图,七月四日在齐佩瓦河北岸布下了防务。司各特估计几天内不会发生战斗,他下令士兵们在河南岸扎营。司各特还为前一天的
美国独立日举行庆祝。宴会过后,布朗将军向他们飞驰而来,大声警告战斗就要开始了,英军已经渡过了齐佩瓦河。
沃尔特·司各特命令部队在河边形成战斗序列。司各特把炮兵配置在右侧,使其不会陷入英军的侧翼包围,同时把步兵布置在炮兵的射程之内,这让英军大吃一惊。当里亚尔看见美军的灰色制服时,觉得已经胜券在握:这不是正规军,不过是
地方武装而已。他们无法挡住炮击和英军的
刺刀冲锋。但是,当炮弹从
美国军队士兵们中间飞过时,这些人没有逃散也没有失控,他们的编队在炮击下屹然不动,等待着冲锋令。英军明白了一个可怕的现实:这些士兵是正规军!英军仍然努力向前。进入射程内后,双方停下来射击,然后装弹前进。
伊朗里亚尔确信胜利在即,让他的
右派也向前推进,此举让他们失去与有掩护作用的森林间的连接。
沃尔特·司各特抓住机会,派第二十五步兵团从左侧推进。该团从侧翼包围了英军,然后右转直指英军侧翼。司各特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剩下的几个团分成两部分:左侧一个团转到右侧,右侧的两个团向内转入左侧,在两个部队之间形成了一个缺口。
埃克托·里亚尔看出了他的破绽,开始了猛烈的攻击,企图将司各特旅撕成两半。这正是司各特等待的战机。里亚尔的军队遭到了三个团的交叉火力的攻击。司各特的炮兵也加强了对步兵的支援。此役,英军伤亡六百零四人,
美国军队伤亡三百三十五人,英军大败。
七月二十五日,司各特对隆迪小道发起了猛攻,激战后美军撤出,两千美军死伤八百五十三人,司各特本人也负了伤。英军伤亡八百七十八人。在七月的这几次战役中,美军的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
新英格兰后,脱离美国的议论马上就平息了。
沃尔特·司各特和他的部队拯救了国家,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决心、纪律和艰苦训练的成效。从此,美国陆军开始从一支半业余的
地方武装发展成为一个职业化军队。为纪念司各特的部队在齐佩瓦取得的胜利,
美国军事学院的学员至今一直采用灰色制服。
一八一二年战争,以和谈告终。双方都称赢得了战争,但美国从战争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美国政府从战争中得到了以下的教训:必须有一支常规军;必须有常规海军;必须加强
海防市;必须加强本国工业。
一八一二年战争结束时,
沃尔特·司各特受到美国军界和老百姓们民族英雄般的欢呼。
一八一九年,司各特率部镇压
美洲原住民,表现突出,国会授予他
少将衔。
尽管司各特不是科班军校出身,但他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因此他被任命为陆军战术委员会主席。司各特把他的军事理论倾注在一八三五年出版的《步兵战术》一书中。该书在内战前一直是美国陆军的标准
教科书。
一八三二年到一八三五年,司各特参加了
黑鹰战争和收复佛罗里达的战争。
一八三九年,美国和
加拿大因阿鲁斯图克河流域的未定边界产生争端。一八三九年二月,
缅因州官员试图驱逐进入这片地区的加拿大人,被加拿大逮捕。双方将
地方武装集结在边境线上,同时寻求自己政府的支持。美国总统
马丁·范布伦抵制了战争的呼声,司各特将军前往该地和。一八四二年,司各特与加拿大缔结了《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平息了两国的边境危机。
一八四一年起,司各特担任美国陆军总司令,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他对
美国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使历史并不悠久的美国军队在战术、素质和装备上大大提高。
一八四六年一月十二日,美国和
墨西哥正式开战。一月十三日,泰勒将军的部队占领了属于墨西哥的格兰德河南岸。四月二十五日,两国军队正式交火。
司各特是辉格党人,现任总统波尔克是民主党人,因此对司各特存有戒心。波尔克曾提议设立中将衔,打算提名一位民主党人来担任此职,但国会没批准。于是波尔克只好与他不信任的
沃尔特·司各特一起指挥
美墨战争。在后来的战事中,司各特说,“前有墨西哥军队的明枪,后有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暗箭。”
美国的最初作战方案,是司各特和波尔克内阁一起制定的。战略目标很明确,用海军封锁
墨西哥东海岸,由陆路夺取北美西部地区和
得克萨斯州南部。
詹姆斯·波尔克想用经济压力和武力来迫使墨西哥接受他的领土要求。陆军部的战略部署是在战争进行中逐渐完善的。
美国军队分兵三路:西线由
斯蒂芬·卡尼上校指挥远征
新墨西哥州和
加利福尼亚州;由约翰·斯洛特率海军直取
太平洋沿岸;再由总司令率陆军直捣墨西哥首都
墨西哥城。
战争初期,虽然
扎卡里·泰勒将军在墨西哥北部连连得手,但是司各特还是认为泰勒的进攻是白费功夫,他觉得要赢得全面胜利,必须在墨西哥腹地作战,拿下首都墨西哥城。波尔克总统接受了
沃尔特·司各特的建议,让司各特接管了全部侵墨美军。
一八四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司各特率领一万美军入侵
墨西哥。一八四七年三月九日,司各特发动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墨西哥军队没有任何抵抗,
美国军队顺利登陆。三月二十七日,维勒克鲁斯要塞最坚固的城堡向美军投降。三月二十九日,美军占领了维勒克鲁斯要塞,从这里可以沿陆路直取
墨西哥城。
一八四七年四月八日,司各特率九千美军,从维勒克鲁斯沿国家公路向墨西哥腹地进发,这是当年西班牙人
埃尔南·科尔特斯征服
阿兹特克帝国的故道。在塞罗戈多谷地,墨西哥军队集结了一万二千多名守军。对美军来说这会是一场血战。四月十三日,美军两位西点高才生罗伯特·李和乔治·麦克莱伦上尉侦察到了塞罗戈多谷地的布防情况。十几年后的
南北战争中,这两人将分别指挥南北双方,有史以来最大的两支军队,抓对厮杀。这时,他们都是司各特手下的得力军官。四月十八日,司各特指挥
美国军队向
墨西哥军队的阵地发起进攻。三小时后,击败墨军。俘虏了三千零四十一名墨军官兵,四十三门
火炮,四千多枝枪。美军伤亡四百人。
一八四七年四月十九日,司各特占领哈腊帕,四月二十二日,占领佩略第,五月五日抵达距
墨西哥城只有八十英里的普艾布腊。这时,司各特的部队损失了三分之一,只剩下了七千一百人,其中还有一千多伤员。部队缺乏军饷和补给,医药用品也极为缺乏。
沃尔特·司各特在普艾布腊休整了三个月。
一八四七年八月六日,三千名
美国军队抵达普艾布腊,司各特的部队增加到了一万零七百人。这时司各特决心“把这支小小的军队变成一台自行维持的机器”。他作出了一个大胆又明智的决定:放弃补给和交通线。随军远征的惠灵顿公爵说:“司各特输定了,他即攻不下
墨西哥城,也无法返回基地。”
战败的
墨西哥军队总司令
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集结了三万人保卫首都,他在墨西哥城四周建起了坚固的城防工事。司各特派人侦察了通往墨西哥城的所有通道。然后,
沃尔特·司各特故技重演,避开了圣安纳的正面防御工事,由南面向墨西哥城发起攻击。墨西哥军队匆忙调兵遣将,最后在康特雷拉斯和丘鲁布斯科两军展开血战,墨军损失一万多人,
美国军队伤亡不到墨军的十分之一。
一八四七年八月七日,司各特领军进入墨西哥谷地,三天后在那里设立了司令部。这个山谷是一个被沼泽与湖泊覆盖、四周环山的盆地。司各特手下的罗伯特·李上尉对该地区进行了仔细的侦察。李发现圣安纳率二万人驻守康特雷拉斯和丘鲁布斯科。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三千名美军对康特雷拉斯发起了猛攻,墨军死伤一千五百多人,美军仅伤亡六十人。随即两军又在丘鲁布斯科激战,墨军以教堂和
修道院为据点,美军遭到重创,死伤一千多人;墨军死伤七千余人,为其参战部队的三分之一。圣安纳退入
墨西哥城,
美国军队则进驻与墨西哥城仅五英里的地方。
一八四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圣安纳建议进行停战谈判,
沃尔特·司各特同意了。司各特知道圣安纳只是利用休战的时间来恢复部队的元气。不过,司各特很清楚自己来到
墨西哥的目的:他不是来消灭
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及其军队的,他要迫使墨西哥政府与美国进行谈判,从墨西哥政府手中获取北美西部的土地。要是他很快拿下墨西哥城,圣安纳逃跑,无政府状态的墨西哥将无法与美国谈判。
一八四七年九月八日,美军向
墨西哥城进军。在莫利诺得雷,
美国军队遭遇墨军顽强抵抗。经过一天激战,美军以八百对二千七百人的伤亡比例,占领了莫利诺得雷。
一八四七年九月十三日,为了最后夺取墨西哥城,在前一天强大的炮火的轰击下,美军仅用一小时就占领了查普尔佩克高地,那里可以控制通向墨西哥城两个城门的公路。十四日上午八点,美军在司各特的指挥下,由约翰·葵特罗和杰迪·皮洛将军率领,冲向通往墨西哥城的大路。美军在
云梯和小锄头的帮助下爬上城墙,九点半就登上了制高点,击退了山顶上墨军的激烈反抗,下午一点拿下贝伦城门,然后又夺得圣科斯美城门。
美国军队伤亡八百余人。
沃尔特·司各特以不足七千人的部队占领了
墨西哥首都
墨西哥城,进入国家宫。墨西哥政府向司各特投降。这时,司各特发现,国家宫已升起了美国国旗。原来,司各特手下一位将军一小时前就赶到了那里。九月十六日,司各特下令对墨西哥军管。
与司各特的远征相比,经常为人所忽视的是
美国海军的关键作用。在战争中,美国海军主宰了
加勒比海、
墨西哥湾及墨西哥与
加利福尼亚州的西海岸。美国海军负责运送军队,封锁敌方港口,为陆军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整个战争中
美国军队死亡一万三千人,其中一千七百人阵亡,其他人死于疾病和恶劣的卫生条件。
墨西哥军死亡人数为二万五千人。当惠灵顿公爵得知司各特获胜的消息后,称他为“活着的最伟大的军人”。并要求
英国军人研究维勒克鲁斯和
墨西哥城战役。
沃尔特·司各特的大胆出色的指挥,对此当之无愧。战后,司各特被授予金质奖章,同时获
中将军衔,这是从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以来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美国人。
一八四八年,美国特使特里斯特与墨西哥签订了《瓜达卢普—伊达尔戈条约》。按条约,
加利福尼亚州和
新墨西哥州划归美国,以
格兰德河为
得克萨斯州南部边界。该条约使美国增加了一百二十万平方英里的领土,
墨西哥领土缩小了一半,美国领土则增加了三分之一。墨西哥得到了一千五百万美金。战争中五万多墨西哥人丧命。
美国军队死亡一万三千人,其中五千九百人是正规军,其余是
地方武装。美国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达一亿美元。经过此次战争,美国的领土一直向西扩展到了
太平洋。合众国增加每寸土地,都浸透了泰勒和
沃尔特·司各特将士的鲜血。就在《瓜达卢普—伊达尔戈条约》签订九天后,
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
金矿,大量移民涌入加州,淘金热的头十年中,他们挖掘出价值五亿美元的黄金。到一八四九年底,加州人口已达一百二十五万。
战争结束后,
詹姆斯·波尔克总统于一八四九年病逝。战争英雄
约翰·泰勒将军在辉格党提名中战胜了司各特,赢得了总统大选。泰勒总统上任没几个月,就死于
伤寒;继任者为米拉德·菲尔莫尔。一八五二年大选,司各特被提名为辉格党总统候选人,但败给了民主党的
富兰克林·皮尔斯,
美墨战争中的老部下。
一八六一年四月十二日凌晨四点半,南卡罗莱纳的
查尔顿竞技足球俱乐部市的宁静被扑天盖地的炮火声打破。在皮埃尔·博瑞加德将军的指挥下,炮兵向塞穆特要塞进行了三十四个小时的炮击。要塞守军指挥官
罗伯特·安德森少校克尽职守,最后下令降下国旗,换上白旗,宣告投降。
南北战争正式开战。
内战初期,年逾古稀的司各特将军仍是
美国军队总司令。墨西哥战争中司各特指挥过的年轻人,成了南北双方军队的顶梁柱:
北军中有
尤里西斯·格兰特,
约瑟夫·胡克和乔治·麦克拉伦;南军中有
罗伯特·爱德华·李,詹姆斯·朗斯特里特,“石墙”
托马斯·杰克逊和博瑞加德。
林肯总统的战略很明确,就是捍卫联邦,目标是要全胜,不留任何妥协的余地。为此,联邦军队总司令司各特制订了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
蟒蛇行动”,要打一场以消耗南方总体实力为目的的
消耗战。
“蟒蛇行动”要用海军强行占领南方港口,封锁南方的海上运输,切断南方与
欧洲的一切来往。然后,沿
密西西比州河南省下,由东西两路步步紧逼,把南方军队挤入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最后全歼。这是一个以逸待劳的作战方案,一旦北方
蟒蛇的包围缠住了猎物,就可以坐等它窒息。同时,司各特特别强调“蟒蛇行动”的第二个重点:封锁
密西西比河。但是,该方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猎物致死的速度较慢,而选民和政治家们都希望能迅速攻占里士满取得胜利。
一八六一年三月五日,林肯总统正式就职,面对混乱的政治和军事,他需要一个迅速解决的办法,因此他并不欣赏
沃尔特·司各特的“
蟒蛇行动”计划。对
亚伯拉罕·林肯来说,当务之急是进行战争动员。司各特建议组建一支三十万人的部队,服役期为两到三年。但四月十五日,林肯集结了一支服役期只有九十天的七万五千人的军队。这一仓促举动,使南方四个在摇摆中的州脱离了联邦。其中以盛产军人和名将闻名的弗吉尼亚州的脱离,给后来的战争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弗吉尼亚州脱离联邦,使得内战名将
罗伯特·爱德华·李为了保卫家乡弗吉尼亚州,放弃了司各特委以他的北方军队总司令职务,加入了
南北战争。同时,内战第一名将“石墙”
托马斯·杰克逊也加入了邦联。正是因为这两个人加入了邦联,才使得内战变的残酷而漫长。
一八六一年五月三日,
亚伯拉罕·林肯再次招募四万二千多名志愿兵,同时把常备军增加到二万六千人。尽管有了部队,但陆军部即没有作战计划,又缺乏后勤保障。直到七月四日,国会才重新开会,批准征兵五十万,服役期为半年到三年。
最初,林肯只是采取了
沃尔特·司各特“蟒蛇行动”计划的一部分,从一八六一年四月十八日起,对南方的港口实行封锁。但没象司各特建议的那样彻底封锁,尽管港口被攻克了,但很多港口还是让舰船自由出入,严重限制了整个计划的执行。
大多数北方将领也希望采取比司各特的“蟒蛇行动”更有效的行动,建议在大战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来迅速平息叛乱。
亚伯拉罕·林肯也支持这些想法,他敦促将军们“要尽一切可能,消灭叛军。”
司各特已年迈体衰,无法上阵了。内战初期,他负责北军的作战指导。
沃尔特·司各特坚持要部队训练好之后再上阵。在舆论和政界的压力下,老将的忠告被看作是怯战。于是,没有训练好的士兵就被投入战争,结果在最初的几次战役中,北军被李和“石墙”杰克逊指挥的南军打的一败涂地,只是因为南方政客的愚蠢,首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才没被南军攻下。在一系列的战败之后,林肯才认识到了司各特的远见,他最终靠的是“蟒蛇行动”计划,赢的了内战的胜利。
司各特将军,这位为美国最初的军队建设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于一八六一年十一月退休。
沃尔特·司各特将军幸运地活到了北方联邦政府赢得了内战胜利。一八六六年五月二十九日,司各特将军在
纽约州的西点去世,安葬于西点公墓。
司各特将军从军四十七年,历经十四任总统,担任
美国军队总司令二十年,为美国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司各特将军是十九世纪最成功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的指挥者,
英国名将威灵顿公爵称他为“活着的最伟大的军人。”司各特将军在
美墨战争中大胆成功的指挥直接影响了美国、墨西哥及美洲的历史,使美国成为美洲的霸主。
沃尔特·司各特将军在内战中的“蟒蛇行动”计划,为北方赢得内战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就个人来说,司各特将军的个性极强,耿直坦率,常与上司甚至总统发生冲突。但是,司各特将军的战略眼光、战术才华和领导能力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