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芽镇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下辖县
槐芽镇位于眉县东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310国道(西宝南线)穿境而过,法汤高速、槐汤和槐小公路沟通南北,地势平坦,海拔492米,交通便利,是去太白山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地。
全镇辖9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197亩,果园面积24683.2亩(其中猕猴桃总面积17547.2亩、草莓2950亩、大桃苹果等其他杂果4186亩)。总人口28052人(2021)。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和“大桃之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槐芽镇地处眉县东部,东邻横渠镇,西连金渠镇,南与汤峪镇接壤,北临渭河扶风县帐镇相望。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2千米,总面积33.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31.29平方千米,占90.7%;水域3.21平方千米,占9.3%。
地形地貌
槐芽镇地处山前平原地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形主要为秦岭褶皱带。境内最高点凤凰台位于范家沟村,海拔487.8米;最低点张家滩村,海拔448.7米。
水系水文
槐芽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流域面积3.5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汤峪河,流经红崖头村、东柿林村,境内流长2.6千米,流域面积2.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1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饮马河、见子河等。
文化
特产
槐芽镇盛产水果有草莓、猕猴桃、车厘子。其中在黄家庄建有西北最大的草莓市场,每日草莓供应量占整个县城80%以上。
古迹
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的古村落清湫遗址,西柿林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范家沟的周朝烽火台遗址,赵家庄的汉代眉邑遗址等。明初镇西大将军曾志贤曾在此屯军种田,明末清初”关中三李“之一的李雪木故里就在今天的红崖头村
行政区划
1961年9月,复归眉县,更名槐芽公社。
1984年4月,辖11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辖东柿林、西柿林、红崖头村、保安堡、肖里沟、西街、权四滩、槐西、清湫9个行政村;下设6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槐芽镇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西街村。
历史沿革
槐芽镇位于县城东15公里的西宝公路南线,槐芽至汤峪口公路交汇处,为本县东部的文化教育、贸易服务中心。至1989年,镇区人口102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0人,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
据传:北宋时,该地名曰槐里驿,驿之街道百步植一槐,干粗叶茂。后眉地发生地震,震前气候异常温暖,槐里驿的槐树于三九天绿芽丛生,时人视为祥瑞之兆,故改称槐里驿为槐芽街。
清代因人口渐增,形成集镇,镇以村名。
解放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在镇区设槐芽市,亦为槐芽区公所所在地。
1956年,撤区并乡时,唯独保留槐芽区(辖县东部的青化、横渠村、武家堡、槐芽、小法仪、楼观庵6个大乡)。
1958年秋,组建东风人民公社,12月更名槐芽人民公社。
1967年,复改为东风人民公社。
1972年,改为槐芽人民公社。
1984年改设建制镇——槐芽镇。
镇区呈长方形分布,面积1平方公里,有街道六条,总长度7.2公里。其中正街东起槐汤(槐芽—汤峪)公路,西至槐小(槐芽—小法仪)公路,与西宝公路平行。镇内安装路灯40盏。商业街位于镇区中部,呈南北向,北起西宝线,南至正街,长420米,宽25米。镇东、镇北为工副业及食品加工用地,正街两侧定为公建用地,正街南部为居住用地。镇区有以布匹、刺绣、服装为主的手工业品批发市场,以生产资料、家具为主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苹果、桃为主的瓜果批发市场。镇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4所,幼儿园1所,影院1座。临近镇区有县钢木家具厂、县奶粉厂、供销社鞋厂、秦华特种油品厂、淀粉厂、粮站等企业,还有地段医院、供销社、法庭、派出所、邮电支局、兽医站、财政所、税务所、工商所等单位。是本县东部最大的商业集镇。
1996年,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辖东柿林、西柿林、红崖头、肖里沟、保安堡、仓房堡、范家沟、权四滩、赵家庄、黄家庄、清湫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赵祯景祐年间地震发生之前,境内一棵古槐隆冬季节突发槐芽而得名。
清代设镇,镇以村名槐芽,民国沿之。
2005年10月,范家沟村与仓房堡村合并为西街村,黄家庄村与赵家庄村合并为槐西村。
2011年,槐芽镇辖9个行政村。
社会
基础设施
小城镇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先后拓宽硬化了仁和路、北新街,完成了镇区电网改造,建成槐芽高中公寓楼、信用社办公楼、农行营业所办公楼、医院门诊楼,新建益民水厂、草莓协会专家大院、草莓批零市场、饮食市场、蔬菜商场、心连心超市等一批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完善了小城镇基本功能。
文化教育
槐芽镇教育事业发达:有省重点中学——眉县槐芽中学,槐芽初级中学,槐芽镇中心小学等10余所小学。师资队伍精干、合理、规范,办学格局科学有效,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教育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槐芽高级中学远近闻名,是陕西省第一所地处农村的省级重点高中,每年向国家输送大量高材生,是多所名校的优质生源基地。2009年,槐芽中学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到922人,重点上线386人,比往年均有提升。近两年,学校改善了学生生活住宿、学习娱乐硬件措施,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了具有“园林风貌、学府风采、现代风格”的省级重点中学。
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604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3所,在校生1258人,专任教师9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05人,专任教师12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605人,专任教师192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卫生院2个;病床11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50张,固定资产总值0.066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28人,其中执业医师34人,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18人。2011年,槐芽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8万人次。2011年,槐芽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95万人,参合率98%。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有体育场地25个。100%的村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0%。
社会保障
2011年,槐芽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5户,人数229人,支出58.58万元,比上年增长30%,月人均213元,比上年增长2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2户,人数1037人,支出143.2万元,比上年增长21%,月人均115元,比上年增长2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6人,支出0.67万元,比上年增长5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7人。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辖区总人口2223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09人,城镇化率8.14%。另有流动人口261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44.5人。
截至2018年,槐芽镇户籍人口2311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槐芽镇财政总收入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05万元,增值税575万元,企业所得税5734万元,个人所得税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68%、23.16%、52%、21.3%。人均财政收入136元,比上年增长0.35%。农民人均纯收入7120元。
2018年,槐芽镇有工业企业64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38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槐芽镇农业总产值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2011年,槐芽镇粮食生产13812吨,人均621千克。2011年,槐芽镇生猪饲养量3000头,年末存栏2800头;家禽饲养量26000羽,上市家禽19000羽。2011年,槐芽镇生产肉类18.3吨,其中猪肉16.5吨;禽蛋286吨。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累计造林4600亩,其中防护林3200亩,经济林12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6万株,林木覆盖率70%。2011年,槐芽镇水果种植面积2.4万亩,产量3.9万吨,主要品种有猕猴桃、草莓,其中猕猴桃1.8万吨.草莓0.24万吨。2011年,槐芽镇大型农业机械10台(辆)。
第二产业
2011年,槐芽镇工业总产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g%。2011年,槐芽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31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家,职工31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9%。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有商业网点531个,职工2300人。2011年,槐芽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1%;人均储蓄5216元;各项贷款余额5842.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4%。
交通
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镇区道路总长度6.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3.2米;道路铺装面积6.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3.2平方米。截至2011年末,槐芽镇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达30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0辆,其中汽车30辆,万人拥有量为15台,年客运量3万人次;出租车15辆,万人拥有量7台,年客运量0.8万人次。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槐芽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1-05-27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水系水文
文化
特产
古迹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社会
基础设施
文化教育
卫生事业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人口民族
经济
交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