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西夏博物馆位于甘肃武威文庙门前,座东向西,为"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展览用大型浮雕、文物图片、壁画、背景画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了反映了
西夏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国宝
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经文等。展品中最为珍贵的当属西夏碑。西夏碑,本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文与
文言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
西夏碑刻于
李乾顺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清嘉庆九年(1804年),我国著名学者、金石学家、邑人
张澍在
大云寺发现,1898年
法国学者德维利亚考定此碑正面为西夏文,近代,我国著名文字学家、金石家学
罗福成破译了碑文。
西夏碑高2.6米,宽1米,厚0.3米,两面刻文。正面以
西夏文书题名,意为“敕感通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
楷书28行,每行65字,背面为汉字
篆书“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正文为
文言文楷书26行,每行70字,碑文大意讲述了护国寺塔的初建、显灵及重修的经过,保存了许多史料,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经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被中外学者称为研究西夏文的活字典。除文字外,尚有多种图案,花卉、人物等,雕刻技巧高超优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十六国时,
前凉、
后凉、
南凉、
北凉都曾建都于此。当时这里佛教兴盛,自前凉后一度成为北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北凉开凿的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
佛窟艺术的代表;北大街罗什寺,是后凉时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卓锡地。
唐朝武威市设都督府,后期又是
河西节度使驻地。
吐谷浑王室也迁居这里。
宋代,武威基本上由
西夏统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刻。西郊林场发现的木塔、木版画,清嘴湾、塔儿湾发现的西夏瓷器,小西沟岘、亥母洞发现的西夏文文书、泥活字版本、经卷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