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需岩
王需岩
王鸿(1023年-1075年),字翼道,号需岩生,于都县(今江西赣州市于都)人,系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第二十四代孙,工隶篆,善八分书,文章古崛峭劲。北宋进士、著名理学家,书法家。赵祯皇佑年间,王鸿以乡举游太学,再荐省试第一,因作《众贤和则万物和赋》云:九官相逊,凤仪虞舜之韶;多士以宁,鱼跃医疗文王之。“沚”误作“沼”失韵,被黜。王鸿,因一字之误而被黜,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想来年再试,决定退出官场,隐居群山深处。
人物生平
王鸿,字翼道,号需岩生,雩都人,系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第二十四代孙,宋仁宗皇祐年间被推荐到京城太学,后参加解试,名列第一。王鸿中解以后,更为勤奋攻读经书,善书法,尤工隶、篆、八分书,长于文,但在礼部应试时,因为在文章中,把“沚”字错写成“沼”字,而被除名。王鸿从此绝意仕途,在县城四十里的泉石清幽处筑室隐居,自题居之洞曰“需岩”。郡守刘彝聘请他主管郡校教学,他不出任。邑令张宗谔招请他出来做官,他婉言辞之。周敦颐赣州市通判,曾来需岩与王鸿讨论学问。曾注《太元经》,今不存。
王鸿与周敦颐
据《周子年表》载:赵祯嘉祐八年(1063)正月初七,周子与于都县(今江西于都县)县令沈希颜、好友钱拓、邑名士王鸿同游雩都罗岩。五月,周子作《爱莲说》,沈希颜书,钱拓上石,立于沈希颜在罗岩早先所建的濂溪阁。
北宋著名哲学家,虔州(今赣州)通判周敦颐在繁忙的公事之余想放飞一下自己的心情,于是便邀了同僚钱、沈二先生以及书法家、于都处士、王羲之的四世孙王鸿同游罗田岩,并兴致勃勃地题刻了一首七言绝句《游罗田岩》赠以王鸿。诗曰:“闻有山岩即去寻,亦云外入松阴。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从而开创了于都罗田岩摩崖石刻之先河。对于周通判的厚爱,王鸿自然是感动不已,他当即赋诗表示深深谢意:“临别溪头承诲嘱,此心当为圣贤求。”周诗所体现出来的与生生不已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人生襟怀,对时人有着很大的感染力,加上名人行动本身就有一种非凡的广告效应,于是,后人步韵唱和者甚众。“道本人存,地由人胜。”从此,罗田岩便声名鹊起,文官武将、骚人墨客、名家学者们纷至沓来,或揽胜观景,或瞻仰唱和,历千年而不衰。
王鸿与需岩
王鸿归择邑治之南四十里,泉石清胜筑室隠焉,目其山曰峿山,岩曰需岩,从学者百馀人,周敦颐倅郡时以书币聘掌郡校不就,肥四十馀年,尝注太元经今不存。
《钓台府志》:在于都县需岩,西宋邑人王鸿钓鱼处手篆犹存。(江西通志-卷四十二,164)。
《王鸿隠居府志》:雩都县南四十里为需岩,宋孝王鸿隠居在焉。鸿工篆,有泉曰龙光液,松曰甘露松,皆鸿表也。木樨岩在其下,有池曰需塘,左涵虚洞,右钓鱼岛,又里许为墨烟岩,曲径盘旋,松竹茂密,亦鸿所辟。(江西通志-卷四十二,168)。
《望需亭府志》:在雩都县城西隅,宋县令张宗谔招邑人王鸿于需岩不能致,乃作亭以望之。(江西通志-卷四十二,169)。
曾贤宰作有《望需亭》诗曰:“惆帐鸿飞入杳冥,江干结个小茅亭。晓来露冷思芳草,夜静云开盼德星。目断空余流水碧,心悬闷对远山青。丝丝情绪徘徊久,再四吟哦上铭。”来表达他对王鸿的追忆和崇敬。
需岩(县南四十里,小溪乡桃枝村。上下两穴,凿级相通。邑人王鸿隐此,园曰“需园”,塘曰“龙光液”,松曰“甘露松”。而其中有“木樨岩”、“涵虚洞”、“钓鱼台”,皆鸿所题,篆迹尚存。邑人宋应桂有记。)
人物作品
《米囷铭》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诸姓部之23《古今图书集成王姓部列传十六宋三篇:按尚友录,鸿字翼道,雩都人,右军之后,博学善草书,一试不第,隐居山中,尝作米囷铭曰:夫窃人之食而不任其事,又骚然而为害者,鼠也。暴人之物而不知畏,又肆然而不足者,虎也。吾暴而不忍为虎,窃而不忍为鼠,宁守斯,以安吾处。
《众贤和则万物和赋》
九官相逊,凤仪虞舜之韶;多士以宁,鱼跃医疗文王之沚。
《回周敦颐诗》
周敦颐游罗田岩时以七言绝句《游罗田岩》赠以王鸿。诗曰:“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跻云外入松阴。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
王鸿赋诗表示深深谢意“临别溪头承诲嘱,此心当为圣贤求。”
文化研究会
王鸿研究会的宗旨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搜集挖掘整理于都宋代名贤王鸿的学术文化资料,研究其理学著作及其理学传播事业的重大影响,大力唱响“宋明理学重要发祥地——于都”历史文化品牌,助推于都优秀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
王鸿文化研究会成立:
2017年4月19日,王鸿文化研究会在于都县小溪乡王鸿修行处“需岩”举行成立大会,来自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和各地的专家学者及会员近百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王鸿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于都县理学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广大王氏宗亲追根寻源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追求,也是于都县重视文化传承、注重文化挖掘、促进文化强县的一项有力举措。相信王鸿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一定会为宋明理学思想的挖掘整理、资治于都县经济社会发展、培植个人理学文化真髓、启迪人生经验智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下午申时,与会人员还祭拜了王鸿塑像,宣读了《祭三槐王鸿先师文》,王鸿后裔同时参加了祭祀仪式。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作品
文化研究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