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甲科
昆虫纲鞘翅目下的科
分类地位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Coleoptera 隐翅甲总科 Staphylinoidea 蚁甲科 Pselaphidae Latreille, 1802(=Clavigeridae Leach, 1815)
形态描述
体长0.5-5.5mm(一般1-2.5mm),狭长,稍凸起或平扁型,通常前胸背板窄于鞘翅或腹部。多为红或红棕色,体表光滑,或被直立或卧毛,头后收缩成颈,常有一对凹窝,或突起。有时触角会少于11节,或仅有12节;触角向端部或逐渐膨大,或末端有一个由1-5节组成的端锤。下颚须通常很大,端节大,多变化,但个别情况下也分退化,只有1或2节。下唇须很小,1或2节。前胸背板侧边不明显或无侧边。无背腹缝,前足基节邻接或有狭窄的分隔,小盾片通常退化,观察不到。鞘翅目短,末端平截,露出15个腹节背板。后足基节相互邻接到比较远离,有多种变化,向两侧延伸与鞘翅侧边相遇。后胸腹板内骨短柄状。后翅臀区退化。跗节多为3-3-3式,有时2-2-2式。腹节相对固合,可见6节腹板。基部两节背板膜质。有时候,在鞘翅目端部和第1可见腹节背板上有毛状体(trichomes)。雄器有独立的基片,侧叶附着在中央体上,或无侧叶。
幼虫狭长,通常高度骨化,上唇固合到头壳上。触角有长感觉圈,一般长于第3节。上颚镰刀状,内侧为锯齿形;无臼齿和臼叶,下颚合颚叶不分裂,末端钝。无唇舌。咽缝汇合在一起。尾须或者很短固定,或者缺失,有时无气门。
生物学描述
本科有650属5000余种,多分布于湿润地带,发生在落叶层、腐烂的木头中或其它有腐烂食物的地方。多数种类为捕食者,Clavigerinae亚科的种类是蚂蚁窝中的兼性寄食者。北京市的虫友在圆明园公园内的蚁巢中、石头下都采到过本科的种类。
分类及分布
本科有650属5000余种,我国南方各省都有分布。
2017.3.14上海动物园内发现了新物种,被技术研究人员命名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
2015年,上海动物园开展“上海动物园资源昆虫多样性调查及在保护教育资源中的开发应用”课题,特邀以昆虫学研究为专长的上海师范大学作为协作单位,目前课题组已经鉴定出的种类超过了270种。其中有1头与众不同的小甲虫引起课题组成员的注意,经过文献资料查阅和标本解剖的比对,最终由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殷子为副教授鉴定为新物种。
同时,根据这个新种发现于上海动物园,故用上海人最熟悉的“西郊公园”命名了这个新种小甲虫的种名,由于它隶属于毛角蚁甲属,故中文俗名全称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
“西郊公园毛角蚁甲”属于昆虫,简单来说就是一类躯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拥有2对翅膀和3对足的节肢动物门。它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蚁甲𫛭亚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甲虫”,特征是前翅角质化。
隐翅虫是鞘翅目目下的一类特殊的甲虫,是一种主要栖息于落叶腐殖层的小型捕食性甲虫,外部特征是:鞘翅极短,腹部体节外露。全世界已记载的种类超过6.5万种,我国已知超过6000种,其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反映出该地的生态环境的优劣。
然而,上海市地区过去百年来一共仅记录60种隐翅虫科物种,且多为常见的广布种,这可能与上海本身的自然环境——缺乏山地森林系统、近数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以及缺少物种多样性的基础调查有关。
蚁甲亚科隐翅虫科下一类小型甲虫,也就是“蚁甲”,外形酷似蚂蚁,拥有较短的腹部和较长的触角,全世界已记载1万种以上。上海地区过去几乎没有蚁甲的分布记录,仅在2011年记录了1种蚁甲。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描述
生物学描述
分类及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