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平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
汪建平,男,汉族,1954年9月出生,婺源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前常务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特聘专家、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亚太地区肠造口协会中国区主席。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8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医疗系并留校在附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任外科医师。
1982年考入中山医学院就读外科学硕士研究生,
1985年毕业留校在附属一院胃肠外科工作,1987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199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3月至1993年8月赴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系进行博士后研究。1986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2000年任博士生导师。
1994年任附属一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院长助理。
1996年任附属一院副院长。
1998年3月任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
2001年10月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07年2月至2012年7月兼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胃肠肛门医院)院长。
2016年11月入选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
2018年9月4日,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调研交流。
社会活动
广东省胃肠外科学组组长,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中央保健局特聘专家,亚太地区肠造口康复治疗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学组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营养学组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医学生统编教材《外科学》副主编。《胃肠外科》副主编,《胃肠外科手术学》主编。
在国内外学术界任职:亚太地区肠造口康复治疗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会员(FACS);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Gastroenterology Report》主编;《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编委(SCI);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专家组组长;全国五年制临床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六版编委、第七版副主编、第八版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大肠肛门外科杂志》特邀编委;七年制、八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编委等。
研究领域
善于处理结直肠外科疑难病例,如超低位大肠癌保功能手术、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外科处理、腹膜后肿瘤、直肠肛门胃肠道间质瘤外阴克罗恩病的手术治疗、回肠储袋手术等。
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诊治30余年,在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及肛门良性疾病等方面有着极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推动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带动学科的年轻医生熟练掌握了腔镜技术。
研科成就
主攻结直肠肛门良恶性疾病、胃肠肿瘤,擅长于结直肠肿瘤、炎性肠病、坐骨直肠窝脓肿良性疾病,尤其对结大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TME和自主神经保护的直肠癌根治术、家族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和痔瘘的诊治有较深造诣。撰写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5篇。负责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研经费400多万元。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主要论文
获得荣誉
主持课题“直肠癌保功能系列研究”获得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与的“胰岛移植实验研究系列”获1992年卫生部三等奖和省科委三等奖;
“结直肠炎症与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获201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10年丁颖科技奖;
2012年度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结肠直肠肛门外科上榜名医。
人物评价
建平的话道出了作为一名优秀医生的标准,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要拥有良好的医德。由于结直肠肛门外科工作的特殊性,“生理功能,关乎尊严”,这八个字沉甸甸地铭刻在汪建平和他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底。
参考资料
汪建平 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2021-04-22
汪建平.中国知网.2024-11-0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活动
研究领域
研科成就
主要论文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