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美村位于
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南部,下辖东门、北门、西门三个自然社。
石美村有1850户居民,总人口约为6100人。村内主要姓氏有黄、陈、徐、林、王、张、施、蔡等,其中
黄姓占全村人口总数的29.7%,陈姓占18.14%,
徐姓占8.6%,
林姓占7.44%,
王姓占5.21%,
张姓占4.1%,
施姓占2.2%,
蔡姓占2.1%。此外,还有郭、吴等姓1280人,占总人口的22.45%。
石美原名“石尾”,位于覆舟山(又名北舟山)下,因山顶都是石头,山下溪水里也布满石头,故名“石溪”。石溪畔有十八坑,石尾篁坑是最后一坑(
闽南语称之为“最尾坑”),故将石溪之石与篁坑之“尾”组成“石尾”,雅称“石美”。明
嘉靖(1522—1566年),朝廷在石尾建“石尾城”,设西门、南门、东门、北门四个城门,后来人们用城门命社名,东门、西门、北门社及已独立成行政村的南门社。东门社又名“篁坑社”,
原石溪畔有一处坑涧长满篁竹,后来居民在此居住建社,故名篁坑。西门社又名“西昆”,因位于西昆慈济宫,故名。北门社由厚山、后埔、徐厝、朱厝等社组成,厚山,又名“后山”,因在山之后而得名。后埔社,成社之初为溪畔草地,近溪为前埔,离溪较远为后埔,后因先民在此建社,称后埔社。徐厝社,
徐姓居住地,以姓名社。朱厝社,原为漳州南乡塘北社(今
长福村)朱氏戏班在石美城演戏的居住地,后以姓名社。并社四个,即林厝埔(原是一片草埔,后因
林姓在此建厝居住,称林厝埔,并入东门社)、布市头社(原是外来布匹交易之地,并入东门社)、城外社(社在城墙之外得名,并入东门社)、施坑(
原石溪畔的一处坑涧,后因施氏建社在坑涧之上,故名,并入西门社)。
石美村主要宗祠有东门黄氏“迪光堂”、北门徐氏“慤诚堂”、北门陈氏“宝镜堂”、北门陈氏“格承堂”;主要宫庙有西昆“慈济宫”、北门“厚山庙”、北门“山美庙”、东门东庵“
关林”。
陈氏祠堂“宝镜堂”,供奉有陈永华的牌位。陈永华在中国台湾的地位非常高。陈永华在台近二十年,首开文教事业先河,被誉为“台湾文化教育的奠基人”:其亲自在承天府(今
台南市)宁南坊鬼仔埔建造
孔子庙,还建学院并亲任学政。台南孔庙建成时,为台湾孔庙之始,有“全台首学”之称。仍有许多庙宇供奉其神像,还有许多地方依其命名,如永华宫、永华镇、永华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