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召棠
清朝道光年间状元
林召棠(1786-1872年),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癸未科状元,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林召棠出生在吴川市霞街,父亲是东安县教谕泰雯,是广东省历史上九大文状元之一。
林召棠三岁能背诗,六岁熟读四书及部分五经,七八岁起学诗作文,十七岁以一等成绩考取秀才,被为“海滨俊才”。爱新觉罗·颙琰十七年(1812年),被恩师程国仁选充癸酉科拔贡生,并命入官署肆业,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通过顺天府的乡试被录取为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在殿试中写出了“天下第一策”,被爱新觉罗·旻宁钦点为状元,名扬天下。道光十二年,林召棠告假返粤,远离朝廷,自此后终身从事教育,讲学于广雅书院、端溪书院,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
林召棠一生主要著述有《心亭亭居诗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等。
人物生平
粤西唯一的状元林召棠的故乡吴川市吴阳镇有一座文笔塔,名为“双峰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召棠少年随父教馆攻读。
早年经历
爱新觉罗·颙琰八年(1803年)17岁为秀才,学使姚文田称赞为“海滨俊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儿子一起研读。
爱新觉罗·旻宁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及第。
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丧返家丁忧。
道光八年返京供职。
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张芾(曾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名,后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
召棠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雨屏曾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年十一随父到馆学习,攻读《庄子》及《王渔洋集》,酷爱四六文,喜学诗词。年十八,应童试,取得生员资格,学使姚文田赞之为“海滨秀才”。
嘉庆十七年(1812年)学使程国仁(河南商城人)选充癸酉科拔贡生,命入官署肄业。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应顺天乡试中举,志犹未已。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四年(1819年)、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先后两次参加会试均落第,以功名有馁意志,不欲逐角文坛,即回东安见父。适值此时,程国仁受职广东省布政使,召棠前往拜会,深受程国仁的教诲与激励,从而继续奋力进取。
道光三年(1823年)召棠第三次参加会试,被取中二十八名,殿试拔为一甲,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充国史馆修官。
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为陕甘正主考,立心为国求才而自我告诫:一不徇私舞弊,受贿贪财;二不崇尚浮华,误选纨;三务求真才实学,择其优秀。其言必行,行必果,备受陕甘士人赞颂。当年九月,回京复命,适逢军机大臣郭佳·穆彰阿庆寿,召棠无奈送上五百两白银作为寿礼,穆彰阿嫌少,拒而不受。时隔不久,穆彰阿向召棠索借二万两白银,召棠无法筹措,自度不能于群奸中立足,翌年以乞终养老母而告退还乡。
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年)受制军卢厚生之聘,主讲于肇庆端溪书院,长达十五年。召棠治学严谨,教导有方,造就了一批俊秀良才。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奉旨到广东省查禁鸦片,曾致书召棠询问查禁鸦片事宜。召棠敬复,赞颂林则徐严厉禁烟的壮举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晚年经历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离端溪书院回吴川市老家颐养,不习奢华,甘居平淡,待人平和,好为善事。当时,与他同科的探花王广荫在京任职,知悉召棠淡泊生涯,起念同僚之谊,奏准将吴川盐围税予以补给,召棠却而不受。此金保存省里多年,后由同乡陈兰彬代送回京。族中祭祖,所分给他的谷物,半留义仓,以备赈济饥民。召棠不仅注意修身,而且注意齐家,撰写《治家格言》,教育儿孙时刻要牢记:“食饭当思耕田人之苦,著衣当思织布人之劳。”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逝世于家,终年87岁,现葬于吴川浅水镇双塘村。
个人作品
林召棠晚年,或吟咏于高雷山川滨海,或挥毫落笔于书斋。其书法,欧底赵面,自成一家。其诗词颇多佳作,清丽可颂,脍炙人口。一生主要著述有《心亭亭居诗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等手抄本,而刊行于世的则散载于《万花谷》《高州府志》《吴川县志》。
轶事典故
新科状元
清代吴川市出了一个才子,名叫林召棠。他父亲从小对他管教甚严。有一回,他父亲听人说,林召棠戏弄女性,行为不端,十分生气,本想责罚儿子一番。后来,他想到事情尚待证实,便出一合字上联,令儿子对下联,从中进行试探。上联是:奴手是拏,切其乱拏奴手;
少年林召棠聪慧过人,猜到有人诬告自己,父亲正信疑参半,于是对以下联:人言是信,不能轻信人言。他父亲见下联对得好,言之有理,便去调查,证实是邻人诬告。有一天,林召棠来到鉴江古渡的南桥头,想过河去,撑渡的老船工对他说:“林公子,早就听说你一肚文才,我有一句上联,你若对通,我立即撑你过河,如何?”林召棠回答说:“这有何难?请把上联道来。”老船工出的上联是:南桥头二渡如梭,横织江中锦绣。林召棠望了一望两岸的佛塔,略一沉思,便对出下联:西岸尾一塔似笔,直写天上文章。老船工听后,见下联果然对得工整贴切,立即开船,渡林召棠过河。
林召棠自幼聪慧好学,秀才举人皆一试而中。爱新觉罗·旻宁三年(公元—八二三年),他赴京应试,又一举考中了头名,在殿试时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并当众夸奖。消息传遍九州,南北文人既羡慕又妒嫉。
不久,林召棠告假回家省亲,路经苏州市,投宿广东会馆。会馆主人宴请林召棠,也请来一批苏州才子作陪。苏州是个文化发达的古城,在座的苏州才子看见林召棠衣着朴素、谈吐无华,便怀疑他的“佳元”之才。于是以苏州的关帝庙欠缺一副对联为由,请林状元挥毫题对。林召棠看出苏州才子的意图,颔首微笑,也不推辞。只见他饱蘸浓墨,一挥而就:匹马斩颜良,河北省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士子尽寒心。苏州才子看后,一个个吐舌难缩,深深佩服。
再说,恩平市城郊的林家村,姓林两房人新建了一座祠堂。一房人认为:论资排辈,他们的先祖林松椒是叔公,祠堂应取名为“松椒家祠”。另一房人则认为:“松椒虽然是叔公,但自己这房的人多,捐来建祠堂的款也占多,应该以自己的祖先林崇岐命名,叫作“崇岐林公祠”,双方吵吵嚷嚷,争持不下。
这时,新科状元林召棠回乡省亲,路过此地,问明情况后,就出面进行调解。他叫人取了纸笔墨,从容挥毫写下“林家祠”三个行书大字,然后又写了一副对联:松木公,椒木叔,木木成林皆叔公;崇山宗,岐山支,山山叠出尽宗支。然后落款:“新科状元林召棠题。”两房人见到新科状元才华出众,办事公平,都很钦佩,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医馆题字
同治五年(1866年),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英国殖民主义大肆向中原地区走私输入鸦片,使中国清政府财政发生危机,政治、军事进一步腐败,广大人民负担沉重,一代才子林召棠忧国忧民因此身体顽疾,林召棠医治多日,不见好转,期间,有一医馆,乐善好施,医扶百姓,所施药方,具有治病养生之特效,其专程为林召棠上门问诊、施药,不日康复,身体安康。林召棠有感于这家医馆的恩德,也被这家医药馆药材的品质和医术所折服,即兴专程登门拜访并为这家医药馆题写了一块牌匾“质每堂”,仅此三个字,道出了林召棠对当时时代的愿景。其寓意“质淳至臻,每度健康”。
后世纪念
墓葬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逝世于家,终年87岁,现葬于吴川浅水镇双塘村。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晚年经历
个人作品
轶事典故
新科状元
医馆题字
后世纪念
墓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