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子镇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辖镇
四门子镇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北部,隶属于丹东市凤城市。东与通远堡镇相连,南与刘家河镇鸡冠山镇接壤,西与青城子镇相接,北和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连山关交界。四门子镇总面积269.85平方千米,共有9个行政村,83个村民组,4170户。满族、汉族人最多,其次还有蒙古族。民国八年(1919年)7月,设四门子村;1995年12月,撤销四门子乡,设立四门子镇。截至2018年末,四门子镇户籍人口有14728人。2011年,四门子镇财政总收入87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41元。2018年,四门子镇有工业企业30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历史沿革
民国八年(1919年)7月,设四门子村。
1949年,桃源区驻四门子。
1956年,通远堡区设四门子乡,属通远堡区。
1958年3月,辖四门子、人民2个小乡。
1958年3月,撤销通远堡镇区,属凤城市,设通远堡、四门子、桃源、弟兄山、刘家河镇松树6个乡,四门子首次成为乡镇级行政建制名称。
1958年9月,撤销青城子镇、桃源乡、四门子乡,合并设立四门子公社。
1961年7月,人民公社调整,分设四门子公社和青城子公社。
1983年9月,撤销四门子公社,设立四门子乡。
1995年12月,撤销四门子乡,设立四门子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四门子镇下辖9个行政村:新农、扈家、人民、湾珑地、陈小岭、四门子、方家、大荒、小荒;下设8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四门子镇下辖9个行政村:四门子村、新农村、扈家村、人民村、弯地村、陈小岭村、大荒村、小荒村、方家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四门子镇地处凤城市西北部,东与通远堡镇相连,南与刘家河镇鸡冠山镇接壤,西与青城子镇相接,北和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连山关交界,行政区域面积269.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四门子镇地处辽东半岛西北部。地势北高、南高、西高、东低。地形主要为山区和丘陵。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四花山等。最高峰为新农村大黑山,海拔898米。
气候特征
四门子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138天。
水文
四门子镇镇内主要河流有6条,新农河、扈家河流至人民河,方家河流至四门子河与大荒河、小荒河都汇入山羊峪河(陈小岭村),流经通远堡镇大甸子村汇入金家河。
自然灾害
四门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洪涝灾害年均发生1次,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8年8月30日。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四门子镇境内矿藏资源有硼铁、硫化铁、金、重晶石、菱镁石、硅石白云石正长石钠长石方解石大理石等20多种。其中硼铁在境内储量7000万吨(大荒叶家沟),硅石储量34万吨,钾长石储量800万吨。
土地资源
四门子镇有耕地面积37480亩;林地面积332041亩。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四门子镇总人口15450人。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4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7.2人。
截至2018年末,四门子镇户籍人口有14728人。
民族
总人口中,以满族为主,达14677人,占95%;其他民族773人,占5%。
经济
综述
2011年,四门子镇财政总收入87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41元。
2018年,四门子镇有工业企业30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四门子镇农业总产值1.5亿元。2011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190亩,产量7082吨。主要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烟叶、蔬菜。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80亩,产量50吨;烟叶种植面积330亩,产量57吨;蔬菜种植面积2415亩,产量2829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537头,年末存栏2803头;牛饲养量307头,年末存栏518头;羊饲养量2963只,年末存栏4800只;家禽饲养量93万羽,年末存栏30万羽。2011年,渔业以虹鳟鱼养殖为主,水产品总产量2980吨。
第二产业
四门子镇形成以铁矿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四门子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6.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职工489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06万元。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四门子镇有商业网点50个,职工10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50万元;乡镇集市贸易成交额3万元。
2011年末,四门子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900万元;人均储蓄8000元;各项贷款余额4600万元。
文化
人文状况
四门子镇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养人兴业之域。从古自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清代时期出过兵部侍郎。清朝皇帝东巡路径此地,曾经赞叹不已,并亲口封为“南跑北颠,不如辽阳东山”。从此这里更是风调雨顺,人兴业旺。奉张时期,人民村陈氏子弟,曾任张作霖高级幕僚。日俄双方也在这里进行过激烈交战,国共双方也在这里进行过数十场战役,许多无名先烈安卧在这片土地上。
这里文化久远,不断发展。满汉文化相容共生,造就了一代代聪明、淳朴的四门子人。这里佛教和道教文化也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新农响水寺,历经五朝,人民村瓦沟道观香火鼎盛。
建国后近六十年来,勤劳的四门子人,将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变成了一个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进步,民族更加和谐的,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工业强镇。
清雍正四年(1726年),卢氏县迁居此地,二世主卢可荣生四子,人称“四大门人”。后演变“四大门”“四门子”,镇由此得名。亦有传说此地为交通要道,四面八方都可视为门而出入,故称四门子。
交通
四门子镇有203省道经过境内。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四门子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80人,专任教师2人;小学9所,在校生932人,专任教师109人;初中1所,在校生529人,专任教师50人。2011年,教育经费达867.2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5.4%。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四门子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7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39平方米,藏书300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28平方米,馆藏档案538件。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四门子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15张。专业卫生人员17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3572人,参合率89%。
社会保障
2011年,四门子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7人,支出52.4万元,月人均1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3人,支出18.9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4人次,支出1.7万元;农村临时救济37人次,支出1.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3万元。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交通
社会
教育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