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
日本科学家
赤崎勇、
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
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的新型节能光源。这三位
诺贝尔奖得主分别来日本名城大学、
名古屋大学和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
有趣的是,得主之中的前二人为师徒关系。1989年,天野浩在时任
名古屋市大学教授赤崎勇的研究室中攻读博士学位时,两人共同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
中村修二则是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工程学家,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青紫色激光二极管的发明者,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爱媛大学客座教授。
赤崎勇,1929年生,日本工程学、物理学家,曾任松下电器研究员、
名古屋市大学教授。现任名城大学
终身教授、
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赤崎勇开发了
氮化镓结晶化技术,并完成世界第一个高亮度的蓝色发光二极管。
天野浩,1960年生,
日本工程学家,专长
半导体器件制造,现任名古屋大学教授。曾与赤崎勇合作,完成世界第一个高亮度的蓝色发光二极管。
中村修二,1954年生,日裔美籍
电子工程学家,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青紫色激光二极管的发明者,世称“蓝光之父”。现任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他于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Nichia Corporation)就职期间,基于GaN开发了高亮度蓝色LED,从而广为人知。当时,开发一种蓝色LED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此前的20年间只有红色和绿色LED。中村修二教授的创新使得LED生产商能够生产三原色(红、绿和蓝)LED,从而使实现1600万色成为可能。或许最为重要的是,LED行业利用这种新技术来开始白色LED(半导体生态光源)的商业化生产。
三位获奖者在发现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光源,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在蓝光LED的帮助下,白光可以以新的方式被创造出来。使用LED灯,我们可以拥有更加持久和更加高效的灯光代替原来的光源。
发光二极管,也就是LED,是继油灯、
白炽灯和荧光灯之后照明技术的又一次突破,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诞生补齐了光谱,使得白光LED成为可能,最终走入千家万户。今年的获奖成就,一方面继承了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应用精神,另一方面也呼应了眼下的环保主题。
根据
汤森路透的预测,2014预测名单包含来自9个不同国家、27个不同学术和研究组织的27位研究人员,并首次同时出现四位华裔科学家。因已成功预测了35位
诺贝尔奖得主,汤森路透的“
引文桂冠奖”颇受关注。上年更是成功预测了11位诺奖得主中的8位。
与此前获诺奖的华裔科学家不同,张首晟、杨培东是
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内地接受教育的新一代,两人成为今年诺奖热门人选更令国人期待。
杨培东和
邓青云此前曾分别在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讲学。
“他早就应该得诺贝尔奖了”,昨日,长期研究诺贝尔奖的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杨建邺表示,对
张首晟成今年
诺贝尔奖物理奖获奖热门人物并不奇怪。
1978年,15岁的张首晟高考被复旦大学录取,后出国深造。他2006年提出“拓扑绝缘体”理论,次年实验得到证实,并因此获得“
欧洲物理奖”等三大顶级奖项。“拓扑绝缘体”意义在于,可提高
计算机的计算极限,“约可以提高一倍”。
张首晟用“集市”和“高速公路”为例讲述该成果应用和意义:电子在芯片
中国移动就像跑车开进集市中,再怎么高档也跑不快;但若在高速公路上就可畅行无阻。这可能是未来计算机持续进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