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学派
在诊疗上具有重阳特色的学派
扶阳学派(别名:火神派),是中医历史上形成的众多学派中的一个具有重阳节特色的学派。扶阳学派起源于四川,由清代伤寒学家郑钦安创立,其理论有以易理释医理、重视六经理等特点。其传人有刘沅、卢禹臣、范中林、祝味菊等。
扶阳学派启蒙于《周易》《黄帝内经》,发展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经过宋、元、明、清朝等诸多医家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至清代由四川著名医家郑钦安(1804-1901)最终发展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理论、实践体系。郑钦安晚年公开设帐收徒,其弟子及私塾者众多,扶阳名家层出不穷。现代更有众多热衷于扶阳理论的中医人士不断地发扬、整理扶阳理论。中华中医药学会连续举办四届扶阳论坛会场都人数爆满。
扶阳学派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著作。
形成背景
扶阳学派形成前夕,正值温病学派兴盛,用药多以寒凉轻灵为风气,相延日久,更形成一种倾向,出现崇尚阴柔,恣用寒凉的流弊,郑钦安在此背景下,提出推重阳气的学术主张,反对过用寒凉,目的希冀“为医林之一助”。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生活方式有了显著变化,损耗人体阳气的因素远高于从前,如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长期透支导致烦劳太过伤阳;过用空调、熬夜、恣意生冷及凉茶、房劳过度等不良生活方式暗耗阳气;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及苦寒类中药中成药的滥用损伤阳气等等。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扶阳学派思想在当代社会能够广泛应用的新时代背景。
创始人
郑钦安,名寿全,当代扶阳学派鼻祖。清四川邛州(今邛崃县固驿镇)人。早年学医于双流名医刘沅。刘止唐,清代著名经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医学家。博学广识,兼通儒、释、道及医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师出刘门的郑钦安自然对《周易》《黄帝内经》《伤寒》有着深入的研究。于爱新觉罗·旻宁中叶悬壶于成都市,治病深思敏悟、博贯古今、敢于创新,数愈危疾、医名日噪。在学术上自成一家,有郑祝融之美誉。郑氏学识渊博对《周易》、《内经》、《伤寒》有颇多新的见解,不随俗流,旁集先贤诸家所长,积七十余年之所见,著书三种名曰:《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后人将此三本书合而为一,名曰:《郑钦安医学三书》,成为扶阳学派的奠基之作。但郑氏晚年的思想并不完全包括在这三本书里,所以研究其晚年就要研究其嫡传弟子卢铸之卢氏县心法的重心是“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治疗原则。
发展历程
形成
扶阳学派起源于四川省,前后相沿仅一百多年,治病全在阴阳上下夫,善以姜、桂、附治疗重病沉疴,疗效显著。但是究其学术思想的根源,却是源远流长。它启蒙于《周易》《黄帝内经》发展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经过宋、元、明、清代等诸多医家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至清代由四川著名医家郑钦安(1804-1901)最终发展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理论、实践体系。
发展
郑钦安晚年公开设帐收徒,其弟子及私塾者众多。一百多年来扶阳名家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者包括嫡传弟子卢氏县一门(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私淑者包括范中林、唐步祺、吴佩衡、祝味菊、李可等。临床善用重用姜、桂、附等辛热药物治疗阴证,成为当代扶阳大家。其中民国时期上海市著名医家祝味菊,将扶阳思想从四川省带到了上海,证明了火神思想并无地域之限;山西省李可老中医结合毕生研究张仲景学说,自创破格救心汤、加味奔豚汤等28张方剂,善于用辛温重剂治疗30余种西医病名的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
壮大
现代更有众多热衷于扶阳理论的中医人士不断地发扬、整理扶阳理论。刘力红、张存悌、傅文录、庄严、邢斌等当代扶阳学派的追随者发表大量论文并著专书研究、探讨扶阳思想。《火神派学习与临证实践》《中医火神派探讨》《姜附剂临证经验谈》《危难重症倚附子》等书成为大家了解、学习扶阳思想的方便途径。中华中医药学会连续举办四届扶阳论坛会场爆满。
理论特点
以易理释医理
郑钦安受《周易》影响甚深,在《医理真传》中,以《乾坤大旨》为开篇,论及八卦生成,以乾坤为先天,六子为后天,并特别指出坎离秉天地正气而生,为人生立命之根,揭示全书的主旨。及其后的《坎卦诗》直至《五行总括图》,皆从易理阐明阴阳五行之医理。及其在《医法圆通》中的自创方剂,也用“补坎益离丹”命名,以示“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之范例。
重视六经理论
扶阳学派扩展了伤寒六经特别是三阴病症的适用范围如对于四逆汤的论述,郑氏谓之“四逆汤力能扶先天之真阳”,“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而四逆汤的圆通用法达23条,涉及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扩展了张仲景三阴病症四逆辈的适用范围。
学术思想
综观扶阳学派之学术思想,其核心就是重视阳气,推崇阳气,力主阳主阴从。也就是说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在生命观、疾病观和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等方面,都极其注重阳气,特别强调阳气的作用和重要性,视阴盛阳衰为病势观。因而在判断疾病时总以阴阳为纲,突出阴阳总纲地位,善辨阴虚火旺识假热在临证立法上以扶阳为要务,主张扶阳抑阴,用阳化阴在处方用药上擅用附子,广用附子,对姜、桂、附等温阳通阳方药运用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扶阳学派从理法至方药多崇温热,对阳虚阴寒病证的辨识全面而深刻,重视阳气是扶阳学派的学术思想核心,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因此治病立法,首重扶阳。临证擅长使用以姜、桂、附为代表的火热温性药物治疗各类疾病,疗效显著,故而得“火神派”之名,其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方药运用也极具独特个性,因屡起危急重症、疑难杂症而为人所传颂。
扶阳学派核心思想推崇以阴阳为纲来阐发人的生理、病理,并作为辨证论治的根本纲领。在《医理真传》中设专篇介绍“辨认一切阳虚症法”及“辨认一切阴虚症法”,可为全书辨证之眼目。其中尤其重视元阴元阳,认为是人身立命之根本,治疗上注重扶助元阳,使“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在《医法圆通》中,郑氏进一步提出了“一元论”的思想,认为“张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病有万端,发于一元。一元者,二气浑为一气者也。一气盈缩,病即生焉。有余即火,不足即寒”。将阴阳辨证阐释为一气盈缩的结果,是以更具动态的、发展的、全面的、对立统一的眼光看待阴阳辨证,实为其学术思想理论的升华。
郑钦安为代表的扶阳学派,学术底蕴直承《伤寒论》,融合前贤的重阳气思想,强调“阳主阴从”。郑钦安指出“阳者阴之根”“阳主而阴从”“阳统乎阴”,于阴阳之中尤重阳节气的作用,认为人身以阳气为主导,阳为主、阴为从。人体正常的“阳主阴从”生命协调状态若被打破,就会导致以阳为主导的“阴平阳秘”关系失调而发生疾病。在诸种阳气中,郑氏特别强调肾阳虚的作用,认为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坎中一阳”即肾阳,“下阳为上、中二阳之根”,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本,立命之根。强调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并进一步提出了“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治疗主张,在临床实践中,始终奉行“阳主阴从”的主导思想。这是郑氏扶阳学派的理论核心,也是其倡用附子、四逆辈温扶肾阳的理论依据。郑钦安极其重视人体阳气,对阳气亏虚证的辨治有独特的认识与经验,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其治病立法,重视扶阳,在论治时强调“治之但扶真阳”,使阳气旺而阴邪自消,真阳复则精血津液自生。
创新发展
扶阳罐疗法
“扶阳罐疗法”是指利用带有热能磁场和红光的温灸磁疗红光罐在身体表面进行有温刮痧、有温推拿和熨灸,从而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本疗法适用于身体因寒湿阻滞、经脉不通所致的相关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和调理。本疗法极大丰富和充实了传统的刮痧、艾灸、推拿疗法,相比类似产品红外线保健仪、磁疗保健仪等治疗设备更为方便、实用,效果更好。因而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对多种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有极其显著的效果。该疗法依托的器具扶阳罐,已获得产品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等9项专利,是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中医理疗产品。“扶阳罐温刮温推疗法”2017年1月被评估确认为第二批“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2019年12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纳入第二批“中华中医药学会适宜技术国际推广合作共同体推广项目”。
传人
卢铸之、卢永定
郑钦安的亲传弟子卢铸之、卢永定深得其真传,临证经验丰富,善用辛温重剂治病,而在成都独树一帜。卢铸之孙卢崇汉,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批名老中医。善于用自创肉桂法、四逆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吴佩衡
云南省吴佩衡学而承之,广用、重用、专用附子,屡起疑难大证。所谓广用,即凡见阴证都可以用附子进行治疗。所谓重用,附子剂量常用至百克以上,对婴幼儿童也敢于放手加量。所谓专用,认为“扶阳驱寒,宜温而不宜补,温则气血流通,补则寒湿易滞”。因此他用扶阳诸方所治阴证案例,绝少夹用滋补药品。
祝味菊
民国时期上海市著名医家祝味菊,首开以附子治疗属湿温病之伤寒,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沪上名医陈苏生、徐小圃亦为其折服,投于祝姓门下。
李海霞
李海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北京市中医局第二届张仲景国医优秀传人,知名心脏康复专家,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医扶阳派传承代表专家,临床上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擅长应用姜桂附,重视未病先防,以及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
谢亚苏
谢亚苏医生出生于中医药世家,其父谢浴凡是重庆市政府首批授予的“名老中医”之一。谢亚苏医生自幼学习中医,深得大师嫡传,截至2023年2月,已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理论基础扎实,经验丰富。作为家传第4代中医,在临床辩证论治中,他以古中医和经方为基础,注重阳气,善用姜、附重剂,治疗沉疴痼疾,属中医“扶阳派”。
彭江云
彭江云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吴生元教授学术继承人,全国第六批、第七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获云岭名医等称号。1983年,彭江云从云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到省中医医院工作,除了临床工作外,也承担一些行政管理工作。1997年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启动时,彭江云辞去行政职务,跟随云南省四大名医之一吴佩衡先生之子、云南扶阳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学习。三年的跟师学习,她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深得老师真传。
相关著作
参考资料
医理真传.豆瓣读书.2024-12-06
医法圆通.豆瓣读书.2024-12-06
伤寒恒论.豆瓣读书.2024-12-06
一代扶阳大家郑钦安.中国中医药网.2024-12-07
胡木明:中医国粹,守正创新.胡木明:中医国粹,守正创新.2024-12-07
扶阳讲记.豆瓣读书.2024-12-06
扶阳论坛.豆瓣读书.2024-12-06
扶阳调理与扶阳罐.豆瓣读书.2024-12-06
扶阳·补阴心法.豆瓣读书.2024-12-06
扶阳解读.豆瓣读书.2024-12-06
扶阳歌诀.豆瓣读书.2024-12-06
扶阳名家医案评析.豆瓣读书.2024-12-06
扶阳中药临证应用.豆瓣读书.2024-12-06
火神派扶阳临证备要.豆瓣读书.2024-12-06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豆瓣读书.2024-12-06
目录
概述
形成背景
创始人
发展历程
形成
发展
壮大
理论特点
以易理释医理
重视六经理论
学术思想
创新发展
扶阳罐疗法
传人
卢铸之、卢永定
吴佩衡
祝味菊
李海霞
谢亚苏
彭江云
相关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