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龙(学名:Gobisaurus)是一种已灭绝的恐龙,属于
鸟臀目甲龙科沙漠龙亚科。化石发现于中国蒙古地区的苏红图组,
地质年代为
白垩纪早期,约1.17至1.04亿年前。正模标本(编号IVPP V12563)包含了一个头颅骨及一些至今仍未描述的颅后骨。戈壁龙只有一个物种,即G. domoculus。戈壁龙属于基础的甲龙科恐龙,食性为植食。栖息环境为半沙漠地带。
栖息地内的恐龙包括
吉兰泰龙属、
假鲨齿龙属。可能是吉兰泰龙的主要猎物。
戈壁龙是一种大型
甲龙亚目,体长约6米,体重约3.5吨;
头骨长度46厘米,宽45厘米。戈壁龙与盾甲龙有许多头骨相似之处,包括圆形骨、短颞骨角、低的眶上突、大的椭圆形眶孔和外鼻孔,眼眶的横截面约为头骨长度的五分之一,狭窄的喙部背面轮廓,颧骨突起(颊角)、尾侧向后侧的枕骨过程。
但两个分类单元可以通过最大齿列长度、未融合的基翼腭突-翼腭骨过程、翼腭骨前部垂直位置、
戈壁龙上颚骨的延长腭骨前突和盾甲龙头骨雕刻的存在与否来区分。外鼻孔约占头骨长度的23%。
戈壁龙的化石最初由中苏远征队在1959-1960年间在
阿拉善沙漠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莫阿图附近发现。这一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直到1990年至1997年间在中国-
加拿大恐龙项目的巡回展览中被选中展出。
2001年,马修·K·维卡里厄斯、安东尼·P·拉塞尔、菲利普·约翰·库里和赵锡金命名并描述了戈壁龙的模式种G. domoculus。属名意为“
戈壁(沙漠)蜥蜴”,指其产地。种名“domoculus”意为拉丁文中的“隐藏不见”,指其在三十年间被忽视。模式标本IVPP V12563发现于乌兰苏海组
地层,最初被认为是阿普第阶的,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它的年代更晚,为图隆期。
戈壁龙最初在2001年被归类为
甲龙科。2004年,维卡里厄斯等人发现,盾甲龙和戈壁龙形成的支序群“嵌套在甲龙亚科的深层次,是甲龙亚科的第一个连续外群”。其他分析发现,戈壁龙是盾甲龙的姐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