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栋
姚文栋
姚文栋(1853-1929),是一位近代地理学家和藏书家,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人,字子梁,号东木。
人物简介
15岁中秀才,以后应乡试未成,乃纳资捐官,两次以参赞身份出使日、英等国,光绪十七年(1891)至二品衔直隶候补道、缅甸勘界委员,出入多位公使、督抚门下,参与机密事宜和重大外交活动。嗣又任山西侯补道,光绪末为山西大学首任督办、1906年11月任上海佛教协会会董、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师议董、上海城内地方公益研究会会长、西北城地方自治协会干事长等职务。1881年曾出使日本,继又调赴俄德等国作随同办事,周历东西两洋,熟悉外部情形。1891年6月任二品衔直棣候补道、查探印缅商情及滇缅界务,并绘图记载。嗣又任山西省侯补道。平日讲求洋务。1902年3月为山西大学堂首任督办,期间,正值山西大学堂筹建不久。他为学校基本建设,职工聘用,招生上课,做了不少的工作。富于著述,家有“昌明文社书库”、“读海外奇书室”藏书楼,藏书至16万卷,日、朝文献颇多。光绪七年(1881)出使日本期间,曾经到日本栃木县手抄《皇侃论语义疏》古书,今存南京图书馆;又从日本购回《分门琐碎录》、《周易单疏》等宋本珍版书,今存上海图书馆。搜罗上海市地方文献、乡贤著述颇富,如收藏有王昶王韬钱大昕张文虎等人稿本。姚氏晚年寓居嘉定南翔古镇,藏书大部分毁于“八·一三”日寇战火。
长期从事外交工作与地理研究,编有《西陲荟要》、《增订北徼汇编》、《外蒙古喀尔喀四部图说》、《塞外金石记》、《海运汇编》、《俄约汇编》等,著有《东槎杂著》、《云南勘界筹边记》、《琉球地理志》、《筹边九论》、《东北边防论》、《日本地理兵要》、《日本国志》、《海外同人集》等。
人物贡献
清光绪六年(1880年),将近而立之年的姚文栋,受命担任清朝驻日公使黎庶昌的随员。姚文栋到日本后,他广交朋友,与日本朝野人士广泛接触,切磋汉学,讨论世界政局,希望实现中日睦邻友好,并用心观察、探究日本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姚文栋很快发现日本政府的图谋不仅是对朝鲜,也指向中国。于是,他特别注意日本政府中好战的武士、政客集团的言论活动,千方百计地收集有关情报。光绪八年六月十八日(1882年8月1日),他获悉日本将于七天后在朝鲜发动突然袭击的重要情报,便立即向黎庶昌作了禀报,请黎紧急密电国内,采取措施。当时,朝鲜是清代的属国,在朝鲜驻有清军,日本自签订《日朝江华条约》后,也在朝鲜驻有军队。清政府接报后,迅速部署,至日军行动前半日,清军已控制了所有的战略要地。二十五日(8月8日),日军见按计划行动一无胜算,只得悻悻作罢。
姚文栋还将日本陆军省出版的《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一书译为汉文,希望“印给外海水师各营”。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是甲午中日黄海之战前11年。
姚文栋在翻译《兵要日本地理小志》全书的同时,还在卷首进行战例分析:元朝进攻日本,专攻其西,日本得以全力防御一方,因而得胜。他还引用了日本历史学家赖襄的话“元幸自一面来耳,若自四面来,扼吾要喉,断吾粮道,杜绝吾兵之策应,其祸岂可胜言”,认为“此诚破的之论,兵家舆地家所宜共知者也”。
姚文栋不仅照译原文,还从战略的高度对日本地理形势进行评述,如在分析对日作战的两条海上攻击通道时说:一条是“上海市长崎市神户而达横滨市”,“自长崎至神户者必经濑户内海。其间岛屿棋布,节节可伏,且一入下关口峡,彼若以兵绝吾后路,则能入而不能出,皆犯兵家所忌。故用兵时,此道不复可行”。另一条是“自香港特别行政区至横滨,即彼所谓南洋,一水汪洋驶行无阻,可以直捣浦贺,进逼品川区东京、横滨皆震动矣。此正道也。”对日本陆上的战略要点姚文栋也叙述得十分清晰。
中根淑《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一书中没有对本国军队的记录,而姚文栋收集记录当时日本陆军步、骑、炮、工兵各营驻地及人数以及军、师管区、近卫军、常备兵、预备兵、后备兵、国民军的人数,依我国地方志之体例编成《兵制》一章收入《日本地理兵要》中,还针对我国威胁最大的日本海军舰船逐一记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