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鳞斑鲆
牙鲆科斑鲆属动物
栉鳞斑鲆(学名:Pseudorhombus ctenosquamis),又名栉鳞扁鱼,是牙鲆科斑鲆属的一种鱼类。栖息在底层水域。其生活习性尚不明确,模式产地在台湾台南市安平。栉鳞斑鲆的编号为8626,该物种由Oshima于1927年命名。
形态特征
栉鳞斑鲆的背鳍78;臀鳍59。侧线小孔85个。鳃耙4+10。
体长为体高2倍,为头长4.65倍;头长为吻长3.42倍,为上眼径3.42倍,为上颌长1.84倍,为侧线弯曲部高度的3.42倍,为此弯曲部长的1.2倍,为左胸鳍长的1.33倍,为左腹鳍长2.17倍。
体薄,背、腹缘弯度匀称。吻稍短;背缘凸形,在上眼前方有一凹刻。口腔弧形;上颌伸达下眼瞳孔中央下方;上下颌前端约相等;下颌前端截形,下缘近似斜直线形,前部微凹,下缘前端附近及后端均呈钝角形。上颌左前方有4大牙,后方为一行小牙;右前方有10大牙。下颌左侧有6个稀大牙,右侧有16个尖牙。两眼邻近,眼间隔低骨嵴状;下眼较上眼位较前。鳃弓下肢鳃耙较密,细长形,端尖形。
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为圆鳞;奇鳍鳍条与上颌后端有鳞。侧线前部有一弯曲部;自鳃盖骨上端附近向前上方有一附枝,后转向下方到眼后缘。
背鳍始于无眼侧,始点与吻背缘凹刻相对;后部鳍条较高。臀鳍始点前方有一短棘(为第一间脉棘突出部分),伸向前下方;后部鳍条较长。左胸鳍较右胸鳍长,伸达侧线折弯处。腹鳍位置及大小左右对称,伸过臀鳍始点。尾鳍后端双截形,上下缘斜形,中部鳍条较长。
乙醇浸存标本体左侧淡灰褐色,不规则地散布有中央较淡的暗色圆斑,侧线折弯处有一周缘环绕一圈小白点的暗色大圆斑;左腹鳍与奇鳍灰褐色,胸鳍与右腹鳍淡白色。
分布范围
栉鳞斑鲆主要分布于台湾省台南附近的海区,当地俗称为扁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