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又称电子战,是指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而采取的综合措施,其实质是敌我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即“制电磁权”)所展开的斗争。
电子对抗作战分为通信对抗和雷达对抗,最初是从通信对抗开始的。世界上最早的电子战发生在
日俄战争时期,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通过干扰日军电子通信,导致军事部署失效。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军队在法国
诺曼底登陆中,综合运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对顺利登陆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电子部队成立,此后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专门培养电子对抗人才。
电子对抗分3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按电子设备的类型可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和水声对抗、网络对抗等;按配置部位又可分为外层空间对抗、空中对抗、地面(包括海面)对抗和水下对抗。电子对抗是一种特殊形势的战争。它的战场是电磁波所能涉及的空间,又被称为“第四维战争”。
发展历程
电子战起源
电子对抗分为通信对抗和雷达对抗,最初是从通信对抗开始的。19世纪末,意大利人
古列尔莫·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很快无线电设备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上。世界上最早的电子战发生在
日俄战争时期。1904年2月,
俄罗斯和
日本为了争夺
东北地区和
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大打出手,日俄战争由此爆发。战争过程中,在频繁的无线电信号中,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报务员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强的信号,这个信号仿佛就在咫尺,他凭直觉感到这个信号将对俄军形成巨大威胁。他本能地按下了
无线电发信机的信号键,希望用这种方式能够干扰一下日舰之间的通信联系。他本人也不知道这种办法有没有用,死死地按住按键不放。结果导致日军的通信联络乱了套,日军用来观察弹着点的小型
驱逐舰没能发挥任何作用,大型
炮舰得不到目标指示,只好漫无目的地打了几发炮弹,草草收兵。
日俄战争最后虽然日军胜利了。但就电子对抗来说,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是胜利者。俄军这位报务员开创了
无线电通讯干扰用于实战的先例,也无意中成为电子对抗兵的先驱。
成熟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子对抗的发展。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
诺曼底登陆中,综合运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对顺利登陆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开始的
越南战争中,美越的电子对抗开始成熟应用。战争初期,
美国军队飞机在没有电子对抗系统,损失的飞机达14%,安装了电子对抗设备后,降为1.4,比战争初期减少了十倍。这种干扰与反干扰的电子战贯穿了越南战争的始终。后来,随着电子战的出现,专门从事电子战的
兵种——电子对抗兵也在世界各国因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电子部队成立,在总部、战区和各
集团军都编有不同数量的电子对抗旅、电子对抗团、电子对抗营,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专门培养电子对抗人才,电子对抗兵成为中国
通信兵家族的新成员。
应用场景
太空角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空间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同时,一些军事强国间展开的太空电子对抗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尤其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已相继提出了“太空战”、“空天战”、“空、天、地一体战”等新观点、新构想,试图借助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优势,赢得太空电子对抗优势。目前,美、俄等世界军事强国已先后制定了空间电子对抗政策和条令,不断进行空间电子对抗试验,在一些空间范围和领域重点部署
卫星对抗系统,现已具备了对空间卫星系统实施干扰和摧毁的能力。据报道,
美国军队目前已着手研制卫星威胁告警系统,并开展了天基
定向能武器和卫星自卫电子对抗装备的研究,着力发展
反卫星武器系统。英、法、日等国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始组建空间电子对抗力量,秘密研究发展卫星干扰系统,展开了以争夺空间信息优势为核心的新一轮军事对抗角逐。
反恐作战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就已开始着手将电子对抗应用到反恐战争中。1996年,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击毙杜达耶夫是现代战场捕捉电磁信号的典型战例。近年来,随着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特别是“9·11”事件,更加刺激了电子对抗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受恐怖活动影响较大的美欧、
中东、东南亚等地民用电子对抗也有新的发展。
美国、
以色列等把军用定向红外干扰系统经过改造,应用于商用飞行监测和干扰;
印度也已计划部署电子干扰设备,用来切断
克什米尔地区恐怖分子的通信联络。当前,电子对抗系统在反恐作战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
无线电信号侦察,掌握恐怖分子的行踪;干扰恐怖分子的炸弹遥控信号等。据报道,2003年
巴基斯坦总统车队就是通过利用干扰机上的干扰遥控装置,成功地躲过了恐怖分子的袭击。
战场威慑
人们已愈来愈深刻认识到电子对抗是控制战场主动权、形成战略威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威慑作用不仅表现在直接攻击、毁伤敌方军用电子信息设备,对敌各种电子或信息系统实施硬摧毁和软杀伤方面,而且能对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威慑,从而削弱其战斗力。
海湾战争中,
伊拉克指挥官相信
美国军队的辐射定位系统有能力精确定位伊军的
发射机,并在几分钟内可招致精确火力打击,结果伊拉克陆军的通信人员不愿在前线地域使用无线电台进行通信联络,甚至关闭了雷达探测设备。
相关定义
电子对抗,又称电子战,是指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而采取的综合措施,其实质是敌我双方为争夺电磁
频谱的控制权(即“制电磁权”)所展开的斗争。电子对抗是一种特殊形势的战争。它的战场是
电磁波所能涉及的空间,又被称为“第四维战争”。
基本原理
现代武器的精确打击和快速反应是建立在雷达探测和
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基础上的,通过
电子侦察设备,可以搜索、截获、识别敌方雷达发射的电磁信号,获取敌方雷达的战术技术性能;在掌握敌方信号的特征后,依靠电子干扰设备,发射出和敌方信号类似或频道覆盖的信号,对敌方雷达造成干扰。更进一步的,可利用能够反射或吸收
无线电的材料,使敌方雷达信号
衰减或散射,从而阻碍雷达对真目标的探测或使其产生错误跟踪,令敌方通讯、指挥、控制、
反馈系统完全失效,令敌方作战单位和战术武器之间完全失去视距以外的联系。
相关分类
作战模式
电子对抗作战分3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
电子对抗按电子设备的类型可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和水声对抗、网络对抗等。
按配置部位又可分为
外层空间对抗、空中对抗、地面(包括海面)对抗和水下对抗。
典型装备
中国“DWL001”非协同探测系统
无源探测电子战装备——“DWL001”非协同探测系统,由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DWL001具有良好的反侦察、抗干扰、抗反辐能力和较好的反隐身特性,享有“寂静哨兵”的美誉。 区别于传统的雷达,非协同探测系统本身不发射信号,它只需要利用广泛普及的商用电台作为照射源,就能够有效地对空中运动目标进行实时探测、定位和跟踪,比传统雷达具有更高的生存能力。更巧妙的是,非协同探测系统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即使正在被使用的辐射电台关机了,系统也能实时灵活的搜索新辐射电台进行工作。DWL001非协同探测系统,既可独立作为对空预警设备部署在海岸及边境地区担负探测和预警任务,也可实现低空补盲,并在要地电子防空作战中担负目标指示和引导任务。
俄罗斯“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
“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是“克拉苏哈-2”电子战系统的现代化改进版,最大覆盖范围可达到300公里。“克拉苏哈-4”不仅可以使无人机、
侦察机乃至
预警机致盲,而且能够有效干扰间谍卫星,使其无法继续追踪该区域目标,对敌军无线电电子设备造成永久性损害,是电子战领域的“无形盾牌”。目前,“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已经在
叙利亚战场投入实战,并承担着监控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雷达电磁信号、压制北约各型飞机的重任,进而对北约各项军事活动做出快速反应。凭借这项电子战“大杀器”,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有实力在短时间内使北约军方的电子设备瘫痪,将电子战大国的威严牢牢握在手中。
美国EC-37B电子战飞机
EC-37B
电子战飞机是
美国空军未来电子战的主力机型,也是美国空军唯一的远程全频谱电子战对抗平台。该机采用“湾流”G550公务机作为改装平台,由美国L3哈里斯公司负责电子技术集成与改装,搭载BAE公司的“呼叫罗盘”电子对抗系统。该系统可干扰敌方指挥和控制通信、雷达和导航系统,以限制对手的战场空间联络。
未来发展
在未来的信息化作战中,一体化、通用化的电子战系统装配至各部队甚至是单兵上,彼此形成电磁网络。海陆空三域侦测共同推进,获得敌方目标立体的信息脉络。再通过认知电子战技术,增强实时态势感知能力、提高指挥效率、提升一体化作战效能,以最优解最大效率从无形的
频谱战场中突破敌方的战场赛博空间,夺取关键信息。达到某一界点后,进一步使用网络进攻手段致敌战场赛博网络瘫痪,从而夺得战场的信息统治力。以暗兵攻明敌、以有心算无心,实现降维打击,将敌方的作战指挥中心、战场补给枢纽、王牌作战部队变为己方各种大规模、高杀伤武器的“活靶子”,最终使敌方在正面战场上全线崩溃。这种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的作战方式正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趋势,也可从中窥见电子战系统应用至赛博作战的强悍威力。
为实现电子战系统与赛博空间的深度融合,可将技术先进、效能强悍的电子战武器投入到赛博作战中,如
电子战飞机、超宽带雷达等。同时,最前沿的反辐射打击、多维全域电子侦察、低旁瓣天线等电子对抗技术也能够支撑赛博空间的全面发展。随着新技术的突破,大数据技术、5G技术等都可运用于赛博作战,加强与电子战系统更深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