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光(1935 - 2017),贵州镇宁人,1935年5月5日生。著名
刑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0年毕业于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1986年加盟
武汉大学法学院,历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于2003年退休。
赵廷光教授设立全国第一个计算机犯罪与法律对策的研究方向,先后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反计算机
犯罪学博士、第一位反
电子商务犯罪博士、第一位反计算机犯罪学博士后。赵廷光教授是我国法学界既有较高学术造诣又精通电子
计算机的著名专家,被誉为“法学与计算机之间的桥梁架设者”。
赵廷光曾经培养了中国第一位反计算机犯罪法学博士,第一位反
电子商务犯罪法学博士和第一位互联网与
信息安全法博士后。
自1978年以来,赵廷光主持和协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委基金和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先后出版《中国刑法原理》、《量刑公正实证研究》、《计算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等著作10余部。担任总设计师兼知识库总编,主持研制大型
人工智能软件《中国刑法专家系统》(于1990年11月通过鉴定)、《刑事审判辅助系统》(2002年7月交付验收)、《辅助量刑系统》(2004年取得国家软件著作权证书)三个大型人工智能软件。在《
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中国刑法原理》、《中国刑法专家系统》、《量刑公正实证研究》、《辅助量刑系统》和《论量刑精确制导》是赵廷光教授的主要代表作。其中:《中国刑法原理》在宏观上优化了犯罪构成理论,在微观上建立起具体犯罪的构成模型,是一部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别具理论特色,具有可操作性的专著,深受同行学者与司法干部的好评和欢迎。《中国刑法专家系统》包括咨询解答、辅助定性和辅助量刑三大子系统,《
人民日报》1993年5月31日称:“该软件的问世结束了我国社会科学低层次应用
计算机的历史。”除了量刑专著之外,赵廷光还发表系列量刑专题论文19篇(约28万余字),《
法治日报》2004年9月13日称:“赵廷光教授是我国最早进行规范化量刑研究的理论界专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在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赵廷光还是我国刑法学界最早研究网络机犯罪的专家,《
光明日报》2001年11月17日称,赵廷光教授“发挥
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开创出许多新的前沿学科。他的《计算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一书被誉为中国研究计算机犯罪的‘滥觞之作’”。赵廷光教授是我国法学界既有较高学术造诣又精通电子
计算机的著名专家。目前,赵廷光教授经国家新闻出版部署核准,正主持“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法律项目)《罪刑通论》和“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法律项目)《计算机辅助量刑系统》两项科研项目。
所谓“量刑的精确制导”,是指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视角出发,以实现量刑公正为目的,采用科学方法精确计算罪责程度和刑罚程度,揭示两者相互对应与转化的规律性,求解量刑的最佳适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刑罚打击的误差。
(3) 将量刑情节的轻重积分与量刑空间的轻重刻度按“1∶1”相对应,前者在相应量刑空间中的读数,便是量刑公正的最佳适度。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实现量刑的精确制导,而且可以用电脑操作。
1998年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