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70坦克
美国、联邦德国所属的主战坦克
MBT70坦克(德语:Kampfpanzer 70, KPz 70),是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西德)和美国的联合开发、研制的一款拥有尖端科技的主战坦克。该款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悬吊系统,并拥有一个容纳所有乘组员的大型炮塔。MBT70坦克的主要武装为一门152毫米XM150坦克炮,可以使用普通炮弹,也可以发射152毫米的MGM-51制导导弹。
到20世纪60年代末,MBT70坦克的开发远远超出预算,导致西德于1969年退出该项目。美国继续研发MBT70坦克(被分拆为 XM803),直到1971年该项目最终被取消,MBT70坦克项目的资金和技术被转用于研发M1艾布拉姆斯。
起端
历史回到40年前。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华约集团的鼎盛时期,几万辆T系列坦克虎视眈地时刻准备越过柏林墙西进,成为悬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如何应对华沙条约组织集团的“铁甲优势”,成为北约军事将领日夜思考的头等问题之一。在大力发展反坦克武器和小型战术原子弹的同时,研制一种性能先进的主战坦克,便是对抗华约“铁甲优势”的一项重大举措。
发展背景
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美国三军的武器装备“通用化”问题。1961年约翰·肯尼迪上台,成为美国的第35任总统。他的大学同窗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当上了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上任伊始,就大刀阔斧地拿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庞大的三军武器研制计划开刀,大力提倡武器装备的“通用化”。首当其冲的是研制美国空军和海军通用的飞机及其他武器装备。在这方面,F-4“鬼怪”Ⅱ战斗机、A-7“海盗”Ⅱ攻击机和“麻雀”空空导弹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做出了表率。这几种兵器都是美国海军研制成功、美国空军一道采用的武器装备。在地面兵器的研制上,麦克纳马拉强调要实现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装备的“通用化”,并进而实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的武器装备的通用化。
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已经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复兴。联邦德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性能先进的“豹”1主战坦克,继承了“战车王国”深厚的“铁甲底蕴”。美国人想借助联邦德国的强大研究和设计力量,德国人想利用山姆大叔鼓鼓的“钱袋子”。一场“强强联合”的坦克研制计划终于浮出了水面。
美德合作
1963年8月1日,美国和联邦德国共同签订了“20世纪70年代主战坦克研制计划”协定。研制的代号分别为MBT-70坦克(美国)和Kpz.70坦克(德国)。1963年12月,双方确定了研制坦克的战技指标,主要有7条,包括:战斗全重50吨左右;单位功率在25马力/吨以上;装152毫米两用炮管,有双向稳定器;装自动装弹机,乘员3人;高性能火控系统提高首发命中率和夜战能力;采用液气悬挂装置,车高和车姿可调;具有对抗敌弹直接和间接攻击的坚强装甲防护力,有三防装置。其中,采用152毫米两用炮管这一条,明显地带有当时的“导弹万能论”的色彩。参加研制的公司有美国通用动力德国莱茵金属、亨舍尔公司、克劳斯·玛菲公司等多家“兵工大腕”。1964年8月成立了联合领导小组。1964年9月,设计工作全面铺开。1965年2月,在两国提出的5个设计方案中选出了3个方案,并开始了实车设计。在全部34套部件中,美国负责研制6套,西德18套,两国共同研制的为10套。到1966年,两国分别各研制出2辆样车。直到这时,共同研制计划的进展还算顺利。
论点
不难看出,MBT-70/Kpz.70坦克,几乎把20世纪60年代的坦克先进技术全都用上了,什么炮射导弹啦,自动装弹机啦,液气悬挂装置啦,先进的多燃料发动机啦,多种遥控操纵装置啦,显示出这种“豪华型”坦克的高贵气质。不过,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让我们看一看研制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吧!
火炮研制
最大问题是火炮。从研制的过程中不难看出,MBT-70/Kpz.70坦克最大的“亮点”是火炮,但问题出得最多的还是火炮。在采用什么样的炮管上,德美两家一开始就各执己见。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坚持采用152毫米两用炮管,而西德的莱茵金属则坚持采用120毫米滑膛炮。德方认为,反坦克导弹有以下不足:飞行速度低,在制导过程中限制了坦克的机动,易于被敌方反击;导弹的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在欧洲战场上地形较复杂,交战距离在1000米左右,导弹跟踪容易失去目标;有线制导的导弹易被树枝等小障碍物干扰起爆;反坦克导弹的价格是炮弹的20倍,成本太高。对此,美方不以为然,在“导弹万能论”的思想指导下,坚持采用XM150型152毫米两用炮管。各执己见的结果,使合作双方一开始便种下了“不睦”的种子。
XM150型炮弹/导弹两用炮管,既可以发射普通穿甲弹破甲弹,也可以发射MGM51型152毫米“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它和基本上同期研制的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及M60A2中型坦克上的M81和M162型152毫米两用炮管是一个类型的,但炮管更长些(XM150为4353毫米;M81为2870毫米),这是兼顾发射反坦克导弹和普通炮弹的折衷结果。
主炮的弹药基数为:反坦克导弹13枚,破甲弹53发。导弹的飞行速度为150米/秒,射程为200~2500米。存在的问题是,发射破甲弹时,其威力要比发射反坦克导弹降低20%~30%,原因是破甲弹的旋转稳定对其金属射流的集中有不利的影响。另一个大问题是,导弹的飞行速度低,故障率高,使它的实际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是一种红外指令制导、直接瞄准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弹径152毫米,发射重量27千克,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飞行速度200米/秒,最大射程为3000米,最小射程200米。它的最大缺点是发射制导装置的故障较多,导弹的可靠性差。
相反,德国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技术成熟,发射破甲弹时的威力不亚于大口径的152毫米炮弹。这种120毫米滑膛炮,经改进后,最终成为装在豹2主战坦克和M1坦克上的一代名炮。可以认为,两国军方在主炮口径和类型上的意见相左,也是MBT-70/Kpz.70计划最终告吹的原因之一。
火控系统
MBT-70/Kpz.70坦克的火控系统是相当先进的,采用了稳像式火控系统,系统中包括: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火炮双向稳定器、激光测距仪、自动装弹机、红外及微光夜瞄装置、光学瞄准镜、导弹制导装置等。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这无疑是一套“豪华型”的火控系统。
辅助武器
辅助武器也是“亮点”之一MBT-70/Kpz.70坦克的辅助武器也很有特色。它采用了20毫米机关炮,装在炮塔左上方的小炮塔上。另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以机关炮为辅助武器,只有MBT-70和AMX-30主战坦克等少数坦克,目的是节约主炮弹药。更难得的是,辅助武器采用全景潜望遥控方式操纵射击,美国人宣称:“即使坦克乘员离开坦克,这种机关炮也可以自动射击。”两国采用的机关炮型号不同,德国人用的是莱茵金属制造的Mk20DM5型20毫米机关炮,而美国人则采用了引进的HSS320型20毫米机关炮。一件辅助武器也统一不起来,足见国际合作研制武器装备有多难。
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上的“二重奏”和主要武器、辅助武器一样,在动力装置的选择上,美国和西德也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美国一方选用的是“大陆”AVRD-1100多燃料风冷发动机,最大功率达1474马力。这在当时,是一款相当先进的动力装置,如采用可变压缩比技术等,升功率高,体积相当紧凑。与它相匹配的是阿里逊公司的XM1500-2型液力机械式变速器。这套动力-传动装置的性能很先进,但可靠性较差。与此同时,西德一方则选用MTU公司的MB873Ka型水冷12缸多燃料发动机,最大功率1500马力,配用伦克公司的HSWL354型液力机械式变速箱。这套动力-传动装置性能先进,可靠性高,经过小的改进,最终成为豹2主战坦克的动力-传动装置。显然,这曲动力装置的“二重奏”并不和谐。
参考资料
Licht vom Mond.spiegel.de.2024-02-08
Just a moment....zh-cn.topwar.ru.2024-02-08
目录
概述
起端
发展背景
美德合作
论点
火炮研制
火控系统
辅助武器
动力装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