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乡位于
梓潼县县境中部,地处潼江河以西,距梓潼县城13公里,分别与仙鹅、许州、双板、豢龙、宏仁、白云等乡镇接壤,幅员面积39.9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0%。乡内辖11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2016年总人口10194人(其中农业人口9871人),耕地面积13713亩(其中田7235亩)。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1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0元。
石台乡位于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石台历属
梓潼县辖区,原名石香台,
清代前朝隶属忠乡(属重华场),清
宣统六年(1909年)划入吉阳乡(今
许州镇)。民国2年(1913年)
北洋政府实行团练制,隶入四区区公署(今黎雅场)设石香台团,民国24年(1935年)隶入二区(今许州镇),设石香台联保。民国29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割黎雅、复兴(今
许昌市)两联保交接地,设石台乡。民国32年(1943年)奉命整顿保甲,石台乡辖县境中部13个保。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新政权接管石台乡公所,治石香台场。1952年1月,成立乡政府,隶属二区。1958年7月,
石台县、向阳、仙鹅联合成立向阳乡,9月改为跃进人民公社。1959年,复名向阳公社。1960年析出,恢复石台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乡制。1992年9月并入
白云镇,1996年1月析出,恢复石台乡建制。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39.93平方公里,人口1万。雨(庙山)东(安)公路、白(云)许(州)公路过境。辖元包、文星、双星、尖山、群力、
铜铃、枣垭、新华、星金、宝塔、红溪11个村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
油菜籽、玉米、花生。养殖业以蚕、猪、家禽、淡水鱼为多。
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乡初步形成以水稻制种、西瓜、苎麻、水果、畜禽生产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到2006年全乡实现水稻制种2500亩,西瓜3000亩,苎麻1000亩,栽植枇杷、金花梨等1500亩,年出栏生猪近1余万头,小家禽20多万只,培植各类种养殖业大户21户。全乡正在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社一格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力求根据各农户的实际情况有规划有步骤地实现产业互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几大产业的收入占到了农户总收入的50%以上。
劳动力转移度进一步增大:全乡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到2006年全乡转移劳动力达3500多人,常年在处务工的人达到了3200多人,年实现劳务收入1200万元以上,有力地带动了农民的增收。到2006年全乡已建各类楼房达到400多栋,更多的人已走上富裕文明之路。乡内各类个体经营户达到了170多户,年实现营业收入2100万元,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自然环境:境内地处丘陵,东高西低,全乡没有大的山坡,平均海拔高度不足300米。乡内
扶余市由西向东流经全乡。东方红渠系纵横交错,使全乡七个村近7300亩耕地、6500多人受益。全年无霜期在300天左右,年平均温度17度,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气候四季分明。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大的成效:2004年至2006年投资近100万元对68个合作社的农网进行了改造,户户都用上了放心电。投资近10万元维修和整治了村社道路30公里,实现村社通公路。投资近5万元,牵通了电视光线,使电视节目由11套增加36套,到群众自筹资金近20万元,为8村1100多户连通了闭路电视,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投资7万元,新修引水渠道3公里。投资7万元对乡政府机关办公楼进行了维修和排危。投资16万元,新修卫生院一处,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投资近8万元,新修了新华、星金两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室,添置了新的办公设施。
全乡建乡中心广播电视站一个,11个村分别建起了二级
广播站,实现了
村村通广播,场镇和十一个村建设起了闭路电视。乡内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村卫生服务站11个,医疗设备齐全,设置病床30个。乡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集镇站地面积15公顷,临街两旁建成了可供经商的门面400余间。乡内建有中心小学一所,在校学生350多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历次考试都位列全县前列。全乡到2011年未有手机用户9700户,电话3300部,摩托车6860辆,小轿车1291辆,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全乡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交通网络新体系,计划在2007年建成5.9公里的出乡
水泥路;改造石台场镇使其亮化、美化,并建成水泥街道;修通红溪、尖山两个村的通村水泥路4.93公里;改造其余九个村16公里的通村碎石路,2008—2009年全部建成水泥路。全乡计划在2007年完成场镇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场镇2300多人饮用水不合格的现状,计划在全乡打人工进700余口,使2900多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在经济发展上立足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引导农民走公司加农户的种植模式,尽快使全乡农户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