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史节目
《国家记忆》是一档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历史纪录片节目,于2016年10月3日每周一至周五晚间八点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主讲人包括焦晃马少骅鲍国安刘劲等,由贺亚莉任制片人。
该节目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宗旨,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引导社会大众和青少年知史爱党。该节目利用先进的虚拟技术、逼真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还原历史关键细节。《国家记忆》第一季播出后,,节目播出时段的收视表现对中文国际频道收视水平提升的贡献率近60%。2020年,该节目观众规模达6.22亿。2022年5月9日,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新中国气象纪事》第一集《延安岁月》。2024年5月,为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这一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胜利,《国家记忆》栏目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推出5集系列片《战上海》。
2018年,在“‘TV地标’(2018)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发布会上,《国家记忆》获得年度上星频道最具开创性国史节目,2021年,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节目历史
节目背景
历史类节目可以说是专业难度最大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 专注于中国当代史的节目更是难上加难。电视作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主流传播媒介,成为普及国史知识、形塑正确史观的媒介平台。通过常态化的日播形式和晚间黄金档的时段电视平台播出,培养观众收视习惯,稳定受众群体,形成长效机制,达到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关注国史、热爱国史的传播效果。引领观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集体记忆是社会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集体记忆,需要不断被建构、传承,以此来增强民族认同。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和国内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集体记忆的建构十分必要。如今纪录片媒介不断发展成熟,成为国家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国家记忆》,再现了国家历史发展的奋斗征程和重要瞬间,承载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记忆。
节目发展
2016年10月3日起,《国家记忆》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每周一至周五的晚间八点档推出,《国家记忆》第一季播出后, 该播出时段的收视表现对中文国际频道收视水平提升的贡献率近60%。2017年4月3日起,该节目由季播改成日播栏目,在中文国际频道每周一至周五在晚间20:00黄金档复播,2017年,《国家记忆》栏目组目前已经策划完成100余期节目,其中,针对“香港回归2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90周年”等社会热点,专门制作推出系列相关节目。2018年3月29日至12月29日,该节目于每周一至周五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晚间八点档播出,2019年4月2日起,该节目于每周二至周五晚8点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2020年3月30日起,该节目于每周一至周五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晚间八点档播出。该栏目2020年观众规模达6.22亿,成为黄金档热播节目中唯一一档专题节目。2021年5月3日起,CCTV-4《国家记忆》栏目将播出10集大型纪录片《大国粮仓》。5月31日起每晚8:00,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4)《国家记忆》栏目陆续播出。9月7日起,CCTV-4《国家记忆》栏目将播出三集纪录片《军事博物馆建成始末》,详细披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设背后的故事。2022年5月9日,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新中国气象纪事》第一集《延安岁月》。
2023年3月27日,《国家记忆》再次亮相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以电视纪录片《黄帝陵》介绍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陵,阐释中华民族精神及黄帝文化的重要意义,《黄帝陵》分为《人文初祖》《民族同心》《世纪整修》三集,于3月27日至29日在节目中播出。2024年5月,为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这一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胜利,《国家记忆》栏目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特别推出5集系列片《战上海》。7月22日至7月26日,《国家记忆》推出五集纪录片《中国与奥运》,全面回顾从新中国派出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到1984年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从2001年申奥成功到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的全部历程。该片分为《艰辛历程》《零的突破》《申奥之路》《筑梦北京》《双奥之城》五个篇章。7月22日20:00,CCTV4将播出了第一期《艰辛历程》。
节目内容
《国家记忆》是一档国史节目,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宗旨,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观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社会凝心聚力。
《新中国1949》
《国家记忆》节目组奉献给观众的开篇巨作是《新中国1949》系列节目。和平解放北平市、中共中央进北京、定都北平、开国大典,一幕幕关系着国家命运的重大事件,分为五集节目呈现于观众面前,详述北平解放前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一系列故事,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那些不为众人所知的历史,带领观众重新回到67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在“开国大典”中,利用虚拟技术,主讲人张光北从演播室瞬间推开历史门,走入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城楼,缓缓引出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经典的历史时刻。
本片由《开启归途》《神圣时刻》《凝聚共识》《同舟共济》《同心圆梦》这五集构成,通过回望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阐述“一国两制”这个伟大构想的由来;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二十年来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彰显“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空军一级战斗英雄》
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90周年,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推出五集系列节目“空军一级战斗英雄”。节目组先后采访了10余位参与抗美援朝空战的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人,包括年过九旬的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王海和张积慧。节目大量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空战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珍贵影像,通过讲述五位空军一级战斗英雄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全面回顾中原地区如何“在一夜之间成为空军强国”的辉煌历史。
《1964全军大比武》
本片主要讲述了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以及在这种艰难环境下,中国军队所承受的种种困难与压力。中国军队脱离了“以战练兵”的训练方式之后,为了保持部队战斗力,下连队锻炼成为了中国军队探索练兵方法的一种有益尝试。本片除呈现大比武过程中许多精彩的瞬间外,同时还向观众展现了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战术技能以及运筹帷幄的水平,都有了新的飞跃。
《1971重返联合国》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然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却一直被败退到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当局占据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全面封锁,并阻挠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但时间到了1971年的秋天,眼见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美国知道再阻止新中国入联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他们抛出了“双重代表权案”,即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联合国,但也同时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地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就恢复中原地区合法席位举行投票。结果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顺利通过。
2017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特别推出五集纪录片《高考一九七七》,讲述四十年前那一场在历史关头的转折性考试。《高考一九七七》纪录片共分为《停废高考》《决策内幕》《突破禁区》《走上考场》和《改变命运》五集内容,既全景展现中国的高考从废止到恢复过程中的历史进程,又关注历史大事件中普通人的命运。在影片中,您将看到:邓小平决策背后的曲折艰难;科学与教育座谈会上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慷慨陈词;无数个知青在农场、田头、厂矿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复习备考。如今,1977、1978级大学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无数个“他们”又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
全片通过深挖最能体现厦门大学在百年历程中一路艰辛的办校故事,将宏大的历史背景、通过大量珍贵文献史料、历史影像、亲历者口述和珍贵的手稿日记、深邃的思想内涵融入故事性叙事当中,呈现出厦大师生传承嘉庚精神、恪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共济时艰、传播薪火,勇于创新。
节目制作
《国家记忆》在内容上,选题遴选兼顾历史与当下;叙事范式更贴近个体个人;史料论证上铺陈第一手珍贵史实;形式上,三维动画、科技赋能还原历史场景;九宫格海报将精彩画面与金句解说相结合;系列化编排长短搭配,小故事既能独立又能组合。通过硬核内容与形式创新,紧密跟踪当下舆论热点,《国家记忆》将线上与线下融合。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推进,社会传播也迎来视频化转向。《国家记忆》也因势而动,进行线上线下传播的融合,除了跨平台、多渠道宣介电视节目外,还积极入驻各类媒体平台,注重日常运维,让节目内容得以最大化利用。
该节目邀请焦晃马少骅鲍国安刘劲等在节目中担任主讲人,讲述历史故事;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回历史场景;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还原历史关键细节。
节目邀请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作为学术支持;此外,节目组工作人员还遍访国家档案馆和各地档案馆,寻找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挖掘尘封的历史故事,寻找相关的历史细节,以向观众展示重大历史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
节目特色
《国家记忆》紧扣新闻时效和热点事件,融合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逼真的三维动画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视觉元素。
《国家记忆》以小切口带入大视角,其意识到,历史是一个个鲜活个体构成的记忆共同体,因此,突破以往以宏大叙事为特征的宣教传播套路,挖掘历史背后的个性化、故事化、微观化等要素,将个人的选择与前途同国家的发展与命运紧密联系,既体现了节目的高度、广度、深度、温度,更贴近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同时,也赋予了宏大历史人文关怀的情感温度。
《国家记忆》将内容与形式配合。《国家记忆》讲真实故事、探真实历史、诉真实情怀,打造历史纪录片的精品内容,并同步进行形式创新,两相配合形成了现象级的“四史”学习教育力作。《国家记忆》的节目内容满足了不同受众、不同场景下的多元影像消费需求,拓展了节目的品牌价值。
节目深谙社交媒体传播之道,高燃的背景音乐、MV延伸作品等,屡屡“出圈”,登上热搜。《国家记忆》节目在传播创新上也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通过海报展示、短片播放的形式现身城市核心商圈大屏幕、地铁公交电视、站台通道等人流密集区域,拓展了纪录片传播的新局面,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将节目影响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用实践丰富着“四史”表达。
创作团队
职员表
参考资料:
主讲人
参考资料:
节目列表
获得荣誉
播出信息
节目评价
该节目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以真实影像纪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独特优势和责任担当,对各类媒体坚持党性原则树立阵地意识、端正创作态度勇出精品,作出了积极示范。它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优势,筑牢国史传播话语权,实现了思想导向与艺术趣味的有机统一。在内容结构上以悬念结构打破历史纪录片沉闷单一的叙事逻辑,视听感受、节目模式等多个维度上形成了独特的创新亮点。在用原始视频史料的同时,充分运用虚拟技术、三维动画,为观众营造出一种穿越到历史现场的震撼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评)
《国家记忆》开创了国史大众传播的新起点、新高度、新品格, 为电视媒体如何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鲜活范本、积累了有益经验。《国家记忆》的成功表明, 尽管媒介终端日益多元, 视频节目形态花样翻新, 但主流电视媒体在核心价值建构方面的独特优势仍然不可替代。广大电视从业者应坚守工匠精神、扎实创作, 以精品节目筑牢电视宣传阵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评)
节目周边
2021年5月3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中国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世义和于雪涛联合艺术设计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世纪双子印”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
CCTV《国家记忆》“世纪双子印”着眼于一个世纪前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以玉雕的形式创新演绎了“开天辟地”和“基业长青”软玉双子印,完整展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伟大事件与成就。顶面镌刻“国家记忆”字样和五角星、麦穗、齿轮徽标,象征中华民族的两大奋斗目标。该作品分别选用青玉碧玉、青白、白玉、羊脂白五种和田玉籽料料创作,每种玉料均重约1公斤。“天地扣”整雕设计,双印合一,寓意两大奋斗目标有机衔接;“错层雕”精细薄巧,八面连续,演绎开天辟地、基业长青内涵。整体尺寸约70×70×72mm,寓意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历史飞跃。
参考资料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2024-03-23
..2024-03-23
..2024-03-23
往期回顾.央视网.2024-10-15
《国家记忆》 20161019 《1971重返联合国》系列 第二集 两种力量的博弈.《国家记忆》 20161019 《1971重返联合国》系列 第二集 两种力量的博弈.2024-10-15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国家记忆.央视网.2024-10-15
目录
概述
节目历史
节目背景
节目发展
节目内容
节目制作
节目特色
创作团队
职员表
主讲人
节目列表
获得荣誉
播出信息
节目评价
节目周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