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寺
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兰若寺([lánrěsì]原名兰若庵,位于扶沟县城东南十八里焦桥村,贾鲁河(原惠民河)畔,建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康熙帝南巡到焦桥村,听说了尼姑的在洪水暴发,疾病流行年间的善举,被尼姑的功德所感动立即恩准拨款,修建尼姑庙,赐名“兰若庵”。至今已有336年的历史。是周口市扶沟县首批开放的佛教伽蓝之一。
历史沿革
清初期,南北惠民运河把焦桥村隔离两岸,又有许昌市淮阳区的古官道经过这里,本有南北两座桥梁,俗称南桥北桥,这样就形成了水旱(漯河市)四通八达的较为繁华的商埠中心。
由于这里地址位置优越,当地人的淳朴厚道,良好的经商道德,吸引了方圆数百里的商人来此买卖。
缘起比丘尼
有一僧尼乘船至此,看到惠民河两岸翠柳成行,鸟语花香,又看到这里市场繁荣,装货卸货的人川流不息,人与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一和谐美好的景象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于是尼姑决定在此处定居。
尼姑入住该村后,她为人善良,热心助人,不久一场大的瘟疫病流行,她用精通的医道,将上百名百姓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常常是手挎竹篮到处采集中草药,预防了疾病的流行,使人们躲过了一场灾难,从而在当地传为佳话。
尼姑勤劳善良,又教人一心向佛,一心向善,使焦桥村出现了更繁荣的景象。不久,尼姑逝去,但她善良的心及做的许多善事却在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人们根据她的言行举止,判断她一定是菩萨派来为人民降灾解难、赐福予人间的仙人,大家为了纪念她,给尼姑盖了一座庙,取名叫菩萨庙。
兴衰时期
庙内香烟缭绕,香火盛旺一时,热闹非凡,夜晚,南来北往的粮船,运煤船、其他货船,于此落脚,船头灯火,映红河道,岸上,生意人的吆喝叫卖声,更是景光盛前,日久,外地客商定居,商贩落户,外来逃荒逃难的人们,也都落脚于此,做些商贩活动,养家糊口,更形成了人口众多,姓氏繁多,占百家姓之说,加之村内其他几处庙观的供卫,更是盛况空前,“万和寨”的由来可能不无关系。中土不宁,日倭猖狂,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8年,花园口决堤,滔滔黄水,滚滚东南,豫、皖、苏数百里数十县区,成了震惊中外的黄泛区,数年的水患,著名的古刹建筑,毁于水患,淹没,荡然无存,痛哉痛哉!!
兰若寺现状
物转星移,河清海宴,一九八九年,国家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落实,原庙内的石碑、香炉、钟等物相继出土,村中长者,善男信女募捐集资,在周边村邻的大力支持下,重修庙宇,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在原址基础北侧建房二十余间,此间菩萨显化,化身去百里外买回建大殿用的小布瓦,运回庙院,结果刚好够用,开始起步时,收的钱,买回的砖,一分不差,正好吻合,令人称奇,期间种种不可思议诸事,令人不可思议。
国逢盛世,二零一二年,幸缘结识释延嘉法师,法师出家于少林寺,在四川文珠佛学院修学,后被委派到加利福尼亚州弘法,归国后,驻锡于本伽蓝,兰若庵从此迎来了唯美的春天。
法师于当地居士、长者,对庙址重新确定,精心设计,规划布局,建造寺院,并报请市、县政府批准,更名为“兰若寺”。是扶沟县首批开放的佛教道场之一。
法师在美国期间,结缘海外侨胞,福建省人氏林严,翁氏姐妹、慨出巨资,2013年始,一年多的努力,建起了“弥陀院”工程,主殿上下两层,两侧房同各上下两层,主殿内奉有“西方三圣”,“千手千眼”观音,上层绘有八十八佛像,东寮房,监院,客堂,斋堂、厨房。西寮房可同时入住百人,修筑了标准围墙,硬化了地坪,首批建筑面积两千平米。
文化活动
康熙赐名
康熙十九年,监察御史乘船巡视到焦桥村,经商户和当地的居民纷纷向御史大人述说尼姑的好处和功德,希望御史大人能拨款重修菩萨庙,让后人永久纪念她。监察御史听了人们的述说,深深的被尼姑的功德所感动。回到京城后,立即上奏朝廷。因当时康熙十九年,又是灾难的一年,这一年,洪水暴发,疾病流行,康熙看到奏折后大加赞赏,认为乡村竟有这样的仙人助我朝廷之力,保一方百姓平安,立即恩准拨款,修建尼姑庙,赐名“兰若庵”。
“兰若”是梵语,音译未“阿兰若”“阿兰若迦”的略称,原为比丘,比丘尼静修之所,后昔佛寺,如杜甫诗:“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真谛寺禅师》,可见,康熙帝赐名意义深远。
传奇故事
在此以后建兰若庵的过程中,至今在当地人们中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仍为老人们所津津乐道,如建大殿时,工匠没有见到备用大梁,催问当家和尚,老和尚说:“不用慌,快咧”,当墙体快要砌成时,从下游来了一艘大船,载有两根大乌木梁(稀有树种),老和尚前去化缘,船主问“要什么?”,老和尚说:“就要你船上的两根大梁”,船主答:“这个谁敢给你?是上方兴工用的”,谁知,河水快速落去,大船搁浅,数日无水,行走不得,老和尚手掂铜锣,在河岸上“咣咣咣······敲锣,天天如此敲的船主心烦,说,你天天敲,弄得人烦,除非你一人把梁搬下船去,你要搬不下去,就放俺们走”,老和尚问:“此话当真”,主言:“君子一言···”当下拍手击掌。惊的河两岸观看的人群越来越多。船主说:“只能你一人,任何人都不得帮忙。”只见老和尚闭目,口中念念有词,解下腰间大带子,系在木头的两端,中间挎在自己的肩膀上,一步一句“阿弥陀佛”,硬是把两根特别沉重的大梁扛下船来,惊的在场的人们鼓掌欢呼,说是神人。结果两根大梁正好与墙体一致,好像预先定做的,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奇故事。
又有后来,需要扩建,附近有一潭坑,深不见底,老和尚挑一对框,挑土填坑,要把大坑填平,人们议论,那么大一个坑,又那么深,啥时候能填平?老和尚到大户人家借用牲口,拉土填坑,可光说借用,不见用,可主人家第二天早上喂牲口时,只见骡马累的浑身汗湿,卧在圈中,很快,大潭坑填平了。
主要景观
寺院坐南朝北,三进院,山门、天王殿、观音大殿,大雄宝殿;两侧各有厢房数十间,各殿房均雕有佛像,菩萨相,四大天王,哼哈二将罗汉像,庙房中前院据说还有十王殿,各有塑像,护法、关羽等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小孩吓的不敢进院。主院两侧外还建有工役房、饲养房、仓库、厨房数十间。自力耕种土地百余亩,整个建筑群,共有一百多间,占地近百亩,后代人俗称“河西大庙”,建筑气势恢恢,雄伟壮观,代代僧人居住,豫东少有的一处佛教胜地。
每逢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附近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来此朝拜,更有每年的二月十九日
观音圣诞节,六月六日、十一月二十五日的古庙会,期间,郑、汴、洛、皖、鄂、鲁、晋等地客商云集于此,经商买卖,形成了商品林立、店铺紧排,主要几条大街拥挤。戏曲、杂技、秧歌、高跷等杂耍娱乐活动。来赶会的人们成群结队,车水马龙,故有“落耳车八百辆”之说。
历史经历
中原地区不宁,日倭猖狂,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8年,花园口决堤,滔滔黄沟水,滚滚东南,豫、皖、苏数百里数十县区,成了震惊中外的黄泛区,数年的水患,著名的古刹建筑,毁于水患,淹没,荡然无存,痛哉痛哉!!
旅游信息
交通
二零一五年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民配合,筑通了水泥路,同时又修筑了一座纯石材性的大型碑坊。
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筹备中,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钟,鼓二楼等,不就的将来,广大的信教群众仰慕已久的佛教圣地即将呈献。加之兰若寺的地理位置之优越,永登高速公路庙前两百米处经过,机周高速(郑州市航空港---周口市西华县)也已通车,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庙东十公里路过,马上开工的郑州至合肥市的高铁庙右侧一百米路过,高铁高速且在附近都设有站口,贾鲁河的内河航运已纳入河南省人民政府的开发之中,数年后,一处环境优美的人间胜境,将出现于豫东大地上。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缘起比丘尼
兴衰时期
兰若寺现状
文化活动
康熙赐名
传奇故事
主要景观
历史经历
旅游信息
交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