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学
印度文学
印度文学(Indian literature)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和10世纪前后发展起来的各地方语言文学的总称。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宗教发达,种族复杂,语言众多,印度文学以丰富多彩著称于世。
历史溯源
(公元前15~公元4世纪)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文学。通用的文化语言为梵语,包括早期的吠陀语和规范化梵语。另有俗语。古代文学主要是梵语文学,又分为3个发展时期,即吠陀时期(公元前15~前5世纪)、史诗往世书时期(公元前4~公元4世纪)、古典梵语时期(公元1~4世纪)。在古代印度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诗歌总集、史诗、寓言故事、戏剧和文论等。
在这些作品形成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印度古老的宗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和种姓制度的影响。《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共有4种本集,即《梨俱吠陀》、《阿达婆吠陀》、《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以前两种本集文学价值最高。《吠陀》是印度文学的最初源头,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广义的吠陀文学还包括《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
此外,公元初期伐致呵利的抒情诗集《三百咏》也流传很广。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文学的重大收获,集中地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两大史诗对亚洲各国,特别是对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在古代产生的不少寓言故事中,代表性的作品有《佛本生经》、《百喻经》、《五卷书》等。古代印度戏剧发达,于公元1、2世纪即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4、5世纪步入高潮。先后出现了马鸣跋娑首陀罗迦迦梨陀娑等戏剧家。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和首陀罗迦的《小泥车》是印度古典戏剧的典范和重大收获。由于戏剧起源较早并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就为戏剧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舞论》是一部用诗体写成的印度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
这时期除了梵语古典文学,还出现不属于雅利安语系统的南方泰米尔语文学
发展中期
(5世纪~19世纪中叶)包括封建社会中、晚期文学,是梵语古典文学繁荣和各地方语言文学兴盛的时代。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从4世纪到12世纪的梵语古典文学时期,和从10世纪开始的各个地方语言文学兴起的时期。按照印度传统,梵语古典文学开始于1世纪,而史诗往世书时期在1世纪并未结束,而是延续到10世纪。所谓往世书是指这期间形成的18部用诗体叙述神话和英雄传说的作品,另外还有18部小往世书。往世书用神话宣传宗教,印度教把18部往世书奉为经典。梵语古典文学中还有长篇小说,如波那(7世纪)的《迦丹波利》、《戒日王传》,檀丁(7世纪)的《十王子传》等;诗体故事总集,如月天(11世纪)的《故事海》等;文学理论,继《舞论》之后,又出现檀丁的《诗镜》、婆摩诃的《诗庄严论》、欢增的《韵光》、曼摩吒的《诗光》等。
在各种地方语言文学中,成就较大的有印地语文学、乌尔都语文学、孟加拉语文学、旁遮普省语文学、马拉提语文学、克什米尔语文学、信德语文学,以及南方的历史比较久的泰米尔语文学、泰卢固语文学、马拉雅拉姆语文学和卡纳尔语文学等。它们在发展上虽不平衡,但大都继承了前代梵语史诗文学和梵语古典文学的传统,一再到古代神话、史诗及古典名著中取材,搬用其情节和人物;另外,同样大量吸收民间口语和民间口头文学的营养。
印地语文学
开始于10世纪,成就最为显著,出现金德·伯勒达伊(约12世纪)、格比尔达斯(约15世纪)、加耶(1493~1542)、苏尔达斯、杜勒西达斯等一系列作家和诗人,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如伯勒达伊的《地王颂》,苏尔达斯的《苏尔诗海》,杜勒西达斯的《罗摩功行录》等。乌尔都语文学兴起于11、12世纪,比较明显地接受了波斯文学影响。最早运用乌尔都语创作的是诗人哈佳·玛苏德·萨迪·苏莱曼(1047~1121),但第一个获得重大成就的诗人是阿密尔·霍斯陆(1253~1325)。米尔札·迦利布(1797~1869)的创作被誉为乌尔都语文学的典范。孟加拉语文学产生于10世纪前后,最早的书面作品是《恰利耶歌集》,形成于10~12世纪之间。钱迪达斯(14世纪)的《黑天颂》和维德亚伯迪(14世纪)的《维德亚伯迪诗集》对后世影响较大。
中古印度文学对周围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志怪小说、说唱文学、唐朝的传奇和变文等,都受到影响。
近代印度文学
(19世纪中叶~第一次世界大战)17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大举入侵,到19世纪中叶印度已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一批近代知识分子迅速成长,为民族意识的觉醒准备了条件,同时奠定了近代文学的社会基础。近代文学是用许多种地方语言写成的,此外还有英语文学。其中最重要的是东印度的孟加拉语、北印度的印地语和以德里勒克瑙为中心的乌尔都语文学。
孟加拉是当时印度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孟加拉语新文学最早反映民族主义思想意识,并推动整个印度新文学的前进。B.C.查特吉是孟加拉近代文学先驱之一。S.C.查特吉(1876~1938)是孟加拉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作家。R.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同时用孟加拉语和英语写作的作家,他是印度近代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印地语新文学的产生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有着密切联系,其启蒙者和开创者是帕勒登杜(1850~1885)。他在诗歌、散文和戏剧领域都有杰出贡献,6幕剧《印度惨状》为其代表作,也是印地语文学中第一部爱国主义作品。乌尔都语新文学也很丰富,其中以迦利布的作品流传最广,还有杰出的诗人苏比拉马尼亚·巴拉蒂(1882~1921)。
现代文学
现代印度文学(第一次世界大战~194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印度人民同英帝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印度人民反帝反殖的斗争日益高涨。印度作家的思想也发生深刻变化,作品中更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战斗精神。1936年,以普列姆昌德为首成立了全印进步作家协会,印度文学进入新阶段。现代印度文学以表现人民的疾苦和斗争,揭露英帝国主义和印度上层统治者的罪恶为重要主题。在与西方颓废派、神秘主义及个人主义倾向的斗争中,现代印度文学沿着现实主义的方向前进。普列姆昌德是现代印度文学的杰出代表。
这时期的重要作家还有乌尔都语诗人阿里·萨尔达尔·贾弗里,作家阿来德·阿巴斯、克里山钱达尔,以及同时用乌尔都语和波斯语写作的诗人伊克巴尔;孟加拉语作家马尼克·班纳吉,诗人苏冈德·帕达加里耶;印地语作家沃林达文拉尔·沃尔马;马拉雅拉姆语诗人纳拉衍扬·梅农·瓦拉托尔;英语作家穆尔克·拉吉·安纳德等等。
印度英语文学
18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征服印度后,英语逐渐成为印度上层的通用语言,由此产生了印度英语文学,即印度人用英语创作的文学。它的读者主要是知识分子阶层。它的第一个散文作家拉姆.莫汉.拉伊(1774~1833),以一种明快流畅的英语宣传社会改革。它的第一个诗人是亨利.代罗兹奥(1807~1831),其代表作是叙事诗《琼基拉的托钵僧》,写一个婆罗门寡妇的不幸遭遇。迈克尔.默图苏登.德特(1824~1873)的代表作是叙事诗《被俘的女人》(1849),表现拉杰布德人的勇武精神。19世纪下半叶,阿露.德特(1854~1874)和朵露.德特(1856~1877)两姐妹用英语翻译的法国浪漫主义抒情诗集《采自法国田野的一束》(1876)获得众口交誉。拉姆希.金德尔.德特(1848~1909)改写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被认为是这两部史诗的最好的英语缩写本。这时期著名诗人还有曼莫汉.高斯(1867~1924),代表作是《情歌和挽歌》(1898)和《爱情和死亡之歌》(1926)。20世纪初期是印度民族运动高涨时期,印英文学也反映了这一时代潮流。罗宾德拉纳特.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主要属于孟加拉文学,但他也用英语写作散文和论文,并将自己的诗歌、戏剧作品译成英语。1913年他的诗集《吉檀迦利》自译成英语出版,获得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金。这时期重要的作家还有师利·奥罗宾多.高斯(1872~1950),主要作品有叙事诗《优哩婆湿》、《爱情与死亡》、《赌主》,诗剧《救星佩尔修斯》等;倾其毕生心力写成的《莎维德丽》是一部长达二万四千行的长篇叙事诗。萨罗季妮.奈都(1879~1949)是一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女诗人,她的诗集有《金色的门槛》(1905)、《时间之鸟》(1912)和《折断了的翅膀》(1917)。她的弟弟赫林德拉纳特.恰托巴底亚耶(1898~)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代表作有《青春宴会》(1918)、《大地的芳香》(1922)、《灰云和白雨》(1924)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英文学空前繁荣。这一时期崛起的一位作家是穆尔克.拉吉.安纳德(1905~),他与乌尔都语作家萨加德.查希尔、印地语作家普列姆昌德等共同发起组织“印度进步作家协会”。他的长篇小说着力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和控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恶,如《苦力》(1933)、《不可接触的贱民》(1935)和《两叶一芽》(1937)。拉.克.纳拉扬(1906~)的长篇小说大多以南印度一个虚构的摩尔古迪镇为背景,揭示生活中的荒谬现象,笔调幽默诙谐,如《斯瓦米和朋友们》(1935)、《文学士》(1937)、《暗室》(1938)、《英语教师》(1945)等。拉贾.拉沃(1909~)的长篇小说《根特浦尔》(1938)叙述了30年代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对南印度农村产生的深刻影响。加.西.温格特拉默尼的《农民穆鲁甘》(1927)、《爱国者甘丹》(1932)和格尔.拉姆的《尘土之爱》(1938)也是这时期的重要长篇小说。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英文学仍然与印度其他语言的文学并存和发展。在小说领域,老作家的新作不断问世,如安纳德的长篇小说《七个夏天》(1951)、《一个印度王子的私生活》(1953)、《道路》(1960),拉.克.纳拉扬的长篇小说《等候圣雄》(1955)、《向导》(1958)、《摩尔古迪的食人者》(1961),拉贾.拉沃的长篇小说《蛇和绳》(1960)和《猫和莎士比亚》(1965)等。巴巴尼.巴达查里雅(1906~)是独立后涌现的一位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反映印度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揭露和批判的特点,主要长篇小说有《饥饿》(1947)、《骑虎的人》(1954)、《黄金女神》(1960)等。在诗歌领域,印度传统的宗教诗歌继续在发生影响,另一方面也日益受到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熏染。前者的代表诗人和作品有:塞特纳的《启示录历险记》(1949),迪利普.古马尔.拉耶的《光之眼》(1948)、《薄伽梵往世书的诸神》(1957)等;后者的代表诗人和作品有:拉尔的《鹦鹉之死及其他》(1960),道姆.莫雷斯的《开端》(1957)、《诗集》(1960),尼辛.伊齐基尔的《转变的时刻》(1951)、《第三》(1959)、《未完成的人》(1960)等。
当代印度文学
(1947年以后)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原来的印度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印度文学进入新阶段。仍是多民族多语种文学,以各地的方言为基础的语言不下几百种,主要的有15种左右。1965年,印度政府宣布印地语为国语。英语可作官方语。印度独立后政治斗争形势复杂,各种社会主义和文艺思潮都在影响作家。许多作家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但也有的接受了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如乌尔都语文学的现实主义有健康发展,出现了克里山钱达尔的中篇小说《当田野苏醒的时候》、阿巴斯的《四颗心——四条道路》等。又如印地语文学作家伊拉钱德尔·乔希、阿盖伊受到弗洛伊德主义影响,40年代阿盖伊开始倡导实验主义文学,对印地语文学进行革新。这一流派在50年代相当活跃。
代表作
60年代初,又提出“新诗”、“新小说”,想以此取代实验主义,到70年代日趋消失。50年代还出现边区文学,如帕尼希沃尔纳特·雷努的《肮脏的边区》。这派到70年代也开始衰败。小说家杰南德尔·古马尔的长篇小说《苏克达》和《旋转》受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影响,被称为心理小说。耶谢巴尔也是重要的小说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溯源
发展中期
印地语文学
近代印度文学
现代文学
印度英语文学
当代印度文学
代表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