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
古天竺僧伽斯那撰书籍
《百喻经》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的汉译佛经,此书本名《痴花》,全名《百句譬喻集》,另外还有八个别名,作者是天竺法师僧伽斯那,它是由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摘录譬喻事类辑集而成的,目的是以故事为喻,向初入佛门的僧徒宣传佛教教义。《百喻经》原为梵语,萧齐永明年十年秋,僧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法师将它译成汉语,撰为一部具有教化性质的寓言集。它因故事短小、设喻诙谐巧妙而备受欢迎。
《百喻经》收在《大正藏》的第四册,属于本缘部,是四卷本。陈洪根据历代目录书介绍《:百喻经》的情况,得出结论:唐朝以来的《百喻经》分别有十卷本、五卷本、四卷本和一卷本等说法。各本中九十八个譬喻的排列次序完全相同,文字也几乎没有差别。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语译成文言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内容简介
《百喻经》,旧题《百句譬喻经》,四卷(或作五卷),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本书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所集。书末有作者的后记六颂。颂后记云:“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花鬘》竟。”《痴花鬘》当是本书的原名。宋元明藏本第一喻前有序品三百余字,说佛在王舍城鹊封竹园,为异学梵志五百人说此经,与僧伽斯那跋颂不符,显然是后人所加。本书的写成正是印度寓言文学的盛时,也是有名的《五卷书》(婆罗门学者所撰用来教授贵族子弟的一部梵语寓言集)流行的时代,可谓应时之作,但在印度,直到现在没有发现它的梵本。
本书译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聪慧强记,能诵大小乘经十余万言。僧伽斯那所集百喻,他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他于南齐元初(479)来建业,住毗离耶寺,永明十年(492)九月十日译出此书,同时并译出《须达长者经》及《十二因缘经》各一卷,后于建业止观寺摄受徒众,甚为有名,中兴二年(502)寂于止观寺。
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本书以戏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蜂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戏笑的树叶。但本经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从前民间所流传,后为佛教学者采取应用。在汉文大藏经中现存的譬喻经,除本书外,还有道略集《杂譬喻经》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道略集《众经撰杂譬喻》二卷等。本书的治鞭疮喻、蛇头尾共争在前喻、蹋长者口喻、劫盗分财喻,就和《杂譬喻经》的第二十三、二十五、十四、十六四喻相当。又愚人集牛乳喻、见水底金影喻,又和《众经撰杂譬喻》的第六、四十两喻相当。它们在源流上可能有些关系。但从结构上看,其余的譬喻经,都不如本书所述的齐整。
本书的内容,四卷本中,第一卷二十一喻,第二卷二十喻,第三卷二十四喻,第四卷三十三喻,共九十八喻。以百喻为名,当系举其大数而言。再归纳各喻的意趣,可为三类:
一、其中对治烦恼的,有十种:(一)对治贪的,有第十六灌甘蔗喻、第十七债半钱喻等七喻,(二)对治嗔的,有第十三说人喜嗔喻、第四十八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等四喻,(三)对治痴的,有第八山羌偷官库喻、第九叹父德行喻等十九喻,(四)对治慢的,有第二十八为妇贸鼻喻、第四十三磨大石喻等四喻,(五)对治疑的,有第二十六人效王眼喻、第七十尝庵婆罗果喻两喻,(六)对治身见的,有第三十牧羊人喻、第三十五宝镜喻等四喻,(七)对治边见的,有第六十一梵天弟子造物因喻、第六十二病人食雉肉喻两喻,(八)对治邪见的,有第五十八两子分财喻、第九十四摩尼水窦喻两喻,(九)对治见取的,有第四妇诈称死喻、第五渴见水喻等三喻,(十)对治戒禁取的,有第一愚人食盐喻、第十二煮黑蜂蜜浆喻等八喻。
二、其中对治恶行的,有四种:(一)对治悭吝的,有第二愚人集牛乳喻、第六十五五百欢喜丸喻等四喻,(二)对治犯戒的,有第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第十四杀商主祀天喻等十八喻,(三)对治邪命的,有第三以梨打头破喻、第七认人为兄喻等七喻,(四)对治懈怠的,有第十五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第四十七贫人作鸳鸯鸣喻等五喻。
三、其中开示法义的,有二种:(一)开示空义的,有第四十九小儿争分别毛喻、第五十二伎儿作乐喻等五喻,(二)开示一乘的,有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第二十四种熬胡麻子喻等四喻。
总括本书意趣,要在对治烦恼,劝行布施、持戒、净命、精进、兼明缘生、无我和一乘的道理,所以它是通于大小乘之作。译文笔调朴实而明朗,在我国古籍中可算是优美的一种。
本书的单行本有1914年金陵刻经处刻本,分上下两卷,系鲁迅断句,⑹926年王品青校订改名《痴花鬘》于上海市印行。鲁迅为作题记,云:“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经中亦随在可见。明徐元大辑《喻林》颇加搜录,然卷繁重,不易得之(按:《喻林》分五百八十门,采《百喻经》五十喻,收入二十七门中)。佛藏中经,以譬喻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王君品青爱其设喻之妙,因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又缘经末有‘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花鬘》竟’语,即据以回复原名,仍印为两卷。尝称百喻,而实缺二者,疑举成数,或并以卷首之引,卷末之偈为二事也。尊者造论,虽以正法为心,譬故事于树叶,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牵,今则已无阿伽陀药,更何得有叶裹?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说正义而已矣。”另外,只取本书寓言改写为语体的《百喻经故事》,有冯雪峰倪海曙两人之作,先后于1949年、1957年在上海印行。
百喻百喻,以百个左右之故事以喻经理。
如不造一楼而得二层喻,即是一富家见别人家楼阁好,二楼更甚,是以造楼,却谓工匠“不作一楼,只作二层”,夫有不造一而得二者乎?
又如蹋长者口喻。某富家有奴欲诌主人,每次主人唾出口落地,都被他人抢而蹋去,心下郁闷。某次主人唾欲出口,此奴举脚蹋之,正中主人口鼻,旁人问其故,回曰“每常不及,犹是之故,是以先蹋”。
我向大家介绍的《鉴正——〈百喻经〉的演义与证悟》是一部在众多佛经中少有的通俗入门读物。书中故事短小生动,设喻巧妙,文学性、可读性甚高,对佛教术语的解释细致富于哲理,不仅能帮助普通大众理解深奥的佛法义理,还能使人读后对人生有所感悟,心灵得到荡涤,“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也是一部既亲民又不失深刻的佛教文学经典。
《百喻经》原文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南齐天竺三藏求那地译
百喻经卷第一
愚人食盐喻。愚人集牛乳喻。以梨打破头喻。妇诈语称死喻。渴见水喻。子死欲停置家中喻。认人为兄喻。小麂偷官库喻。叹父德行喻。三重楼喻。婆罗门杀子喻。煮黑石蜜浆喻。说人喜喻。杀商主祀天喻。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灌甘蔗喻。债半钱喻。就楼磨刀喻。乘船失喻。人说王纵暴喻。妇女欲更求子喻
(一)愚人食盐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二)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豫于日日中[谷-禾+牛]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谷-禾+牛]取。作是念已,便捉牛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众宾或瞋或笑。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三)以梨打头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往受打致使头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四)妇诈称死喻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无直信,后于中间共他交往。邪心盛,欲逐傍夫,舍离己婿。于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一死妇女尸安着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时,以一阴尸置其家中。及其夫还,老母语言:汝妇已死。夫即往视,信是己妇,哀哭懊恼。大[/积]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妇于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如彼外道闻他邪说,心生惑着,谓为真实永不可改。虽闻正教,不信受持。
(五)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檐负之远葬林野。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惮改悔。默然覆藏,自说清净。或有知者即语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护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违犯所受欲不忏悔。犯戒者言: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尔乃顿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杀一子。今此比丘亦复如是。
(七)认人为兄喻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犹彼外道闻佛善语,贪窃而用以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道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
(八)小麂偷官库喻
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责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着衣。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着之。应在手者着于脚上,应在腰者返着头上。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着。云何颠倒用上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借以为譬,王者如佛宝藏如法,愚痴羌者犹如外道。窃听佛法着已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宝衣,不识次第颠倒而着。亦复如是。
(九)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来断绝婬欲,初无染污。众人语言:若断婬欲,云何生汝。深为时人之所怪笑。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致毁呰。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
(一○)三重楼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馀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馀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
(一一)婆罗门杀子喻
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其夭伤,以是哭耳。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豫哭。婆罗门言:日月可闇,星官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心生信服,悉来致敬。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一二)煮黑石蜜浆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着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尔时人众悉皆嗤笑。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一三)说人喜瞋喻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瞋,二者作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便生瞋。即入其屋擒彼道己愚恶之人以手打扑。傍人问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瞋仓卒。而此人者道我顺喜瞋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傍人语言:汝今喜瞋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譬如世间饮酒之夫。[身*冘]荒沈酒,作诸放逸,见人呵责返生尤疾。苦引证作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讳闻己过,见他道说,返欲打扑之。
(一四)杀商主祀天喻
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既得之已,相将发引。至旷野中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亲,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杀导师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死尽。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宝,当修善法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困死。
(一五)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后示王。于是即便远方取药。经十二年得药来还,与女令服,将示于王。王见欢喜,即自念言:实是良医。与我女药,能令卒长。便敕左右赐以珍宝。时诸人等笑王无智。不晓筹量生来年月。见其长大,谓是药力。世人亦尔。诣善知识而启之言:我欲求道,愿见教授,使我立得善知识。师以方便故,教令坐禅观十二缘起。渐积众德,获阿罗汉,倍踊跃欢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师。速能令我证最妙法。
(一六)灌甘蔗
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种好者赏,其不好者当重罚之。时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得胜于彼。即压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返败种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世人亦尔。欲求善福,恃己豪贵,专形侠势迫胁下民陵夺财物用作福,本期善果。不知将来反获其患殃。如压甘蔗,彼此都失。
(一七)债半钱喻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前有黄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到彼往债,竟不得见。来还渡河,复雇两钱。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世人亦尔。要少名利,致毁大行。苟容己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后得苦报。
(一八)就楼磨刀喻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犹如愚人毁破禁戒。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一九)乘船失釪喻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诸人问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觅取。问言:于何处失。答言:初入海失。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尔时众人无不大笑。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困,以求禅定。犹如愚人失釪于彼而于此觅。
(二〇)人说王纵暴喻
昔有一人说王过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王闻是语,即大瞋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人捉一贤臣,仰使剥脊取百两肉。有人证明此无是语,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恼。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头。虽得千头,不免子死。虽十倍得肉,不免苦痛。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渴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姓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福报。譬如彼王割人之脊。取人之肉,以馀肉补,望使不痛,无有是处。
(二一)妇女欲更求子喻
往昔世时,有妇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问馀妇女:谁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语此妇言:我能使尔求子可得。当须祀天。问老母言:祀须何物。老母语言:杀汝之子,取血祀天,必得多子。时此妇女便随彼语欲杀其子。傍有智人嗤笑骂:愚痴无智乃至如此。未生子者竟可得不,而杀现子。愚人亦尔。为未生乐,自投火坑。种种害身,为得生天。
百喻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百喻经卷第二
入海取沈水喻。贼盗锦绣用裹氀褐喻。种熬胡麻子喻。水火喻。人效王眼瞤喻。治鞭疮喻。为妇贸鼻喻。贫人烧褐衣喻。牧羊人喻。雇借瓦师喻。估客偷金喻。树取果喻。送美水喻。宝箧镜喻。破五通仙眼喻。杀群牛喻。饮木筩水喻。见他人涂舍喻。治秃喻。毘舍阇鬼喻。
(二二)入海取沈水喻,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沈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无量方便,勤行精进,仰求佛果。以其难得,便生退心。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生死,作阿罗汉。
(二三)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
昔有贼人入富家舍偷得锦绣,即持用裹故弊氀褐种种财物,为智人所笑。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既有信心入佛法中修行善法及诸功德,以贪利故,破于清净戒及诸功德。为世所笑。亦复如是。
(二四)种熬胡麻子喻
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而食之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便熬而种,永无生理。世人亦尔。以菩萨旷劫修行,因难行苦行,以为不乐,便作念言:不如作阿罗汉速断生死,其功甚易。后欲求佛果,终不可得。如彼燋种,无复生理。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二五)水火喻
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灌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二事俱失。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还复念其妻子眷属世间之事五欲之乐。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持戒之水。念欲之人亦复如是。
(二六)人效王眼瞤喻
昔有一人欲得王意,问馀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语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当效之。此人即便后至王所。见王眼瞤便效王瞤。王问之言:汝为病耶。为着风耶。何以眼瞤。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着风。欲得王意,见王眼瞤,故效王也。王闻是语,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种种加害,令出国。世人亦尔。于佛法王欲得亲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长。既得亲近,不解如来法王为众生故种种方便现其阙短。或闻其法见有字句不正,便生讥毁,效其不是。由是之故,于佛法中永失其善,堕于三恶。如彼效王亦复如是。
(二七)治鞭疮喻
昔有一人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马屎拊之,欲令速差。有愚人见之心生欢喜,便作是言:我决得是治疮方法。即便归家语其儿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试之。儿为鞭背,以马屎拊之,以为善巧。世人亦尔。闻有人言修不净观即得除去五阴身疮,便作是言:我欲观于女色及以五欲。未见不净,返为女色之所惑乱。流转生死,堕于地狱。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二八)为妇贸鼻喻
昔有一人,其妇端正,唯其鼻丑。其人出外,见他妇女面貌端正,其鼻甚好,便作念言:我今宁可截取其鼻着我妇面上,不亦好乎。即截他妇鼻持来归家,急唤其妇:汝速出来,与汝好鼻。其妇出来,即割其鼻,寻以他鼻着妇面上。既不相着,复失其鼻,唐使其妇受大苦痛。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闻他宿旧沙门婆罗门有大名德而为世人之所恭敬得大利养,便作是念言:我今与彼便为不异。虚自假称,妄言有德。既失其利,复伤其行。如截他鼻,徒自伤损。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二九)贫人烧麤褐衣喻
昔有一人贫穷困乏,与他客作得麤褐衣而被着之。有人见之而语之言:汝种姓端正贵人之子,云何着此麤弊衣褐。我今教汝,当使汝得上妙衣服。当随我语,终不欺汝。贫人欢喜,敬从其言。其人即便在前然火,语贫人言:今可脱此麤褐衣着于火中,于此烧处当使汝得上妙钦服。贫人即便脱着火中。既烧之后,于此火处求觅钦服,都无所得。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从过去身修诸善法得此人身,应当保护进德修业。乃为外道邪恶妖女之所欺诳:汝今当信我语修诸苦行。投赴火,舍是身已,当生梵天长受快乐。便用其语即舍身命。身死之后堕于地狱,备受诸苦。既失人身,空无所获。如彼贫人亦复如是。
(三〇)牧羊人喻
昔有一人巧于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万。极大悭贪,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于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而语之言:我今共汝极成亲爱,便为一体更无有异。我知彼家有一好女,当为汝求可用为妇。牧羊之人闻之欢喜,便大与羊及诸财物。其人复言:汝妇今日已生一子。牧羊之人未见于妇,闻其已生心大欢喜,重与彼物。其人后复而语之言:汝儿生已,今死矣。牧羊之人闻此人语,便大啼泣嘘不已。世间之人亦复如是。既修多闻,为其名利秘惜其法,不肯为人教化演说。为此漏身之所诳惑,妄期世乐。如己妻息为其所欺。丧失善法,后失身命并及财物,便大悲泣生其忧苦。如彼牧羊之人亦复如是。
(三一)雇借瓦师喻
昔有婆罗门师欲作大会,语弟子言:我须瓦器以供会用。汝可为我雇借瓦师,诣市觅之。时彼弟子往瓦师家。时有一人驴负瓦器至市欲卖。须臾之间,驴尽破之。还来家中啼哭懊恼。弟子见已而问之言:何以悲叹懊恼如是。其人答言:我为方便,勤苦积年始得成器。诣市欲卖。此弊恶驴,须臾之顷尽破我器,是故懊恼。尔时弟子见闻是已,欢喜而言:此驴乃是佳物。久时所作,须臾能破。我今当买此驴。瓦师欢喜,即便卖与。乘来归家。师问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师将来。用是驴为。弟子答言:此驴胜于瓦师。瓦师久时所作瓦器,少时能破。时师语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虽千百年受人供养,都无报偿。常为损害,终不为益。背恩之人亦复如是。
(三二)估客偷金喻
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贾。一卖真金,其第二者卖兜罗绵。有他买真金者烧而试之。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烧之金,用兜罗绵裹。时金热故,烧绵都尽。情事既露,二事俱失。如彼外道偷取佛法,着己法中,妄称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烧灭外典不行于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现。亦复如是。
(三三)斫树取果喻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香而甜美。时有一人来至王所。王语之言:此之树上将生美果。汝能食不。即答王言: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断树,望得其果。既无所获,徒自劳苦。后还欲竖。树已枯死,都无生理。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如来法王有持戒树能生胜果,心生愿乐。欲得果食,应当持戒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返毁其禁。如彼伐树,复欲还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复如是。
(三四)送美水喻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远此村去。时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即往白王。王为改之作三由旬。众人闻已,便大欢喜。有人语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无有异。虽闻此言,信王语故,终不肯舍。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修行正法度于五道向涅城。心生厌惓,便欲舍离。顿驾生死,不能复进。如来法王有大方便,于一乘法分别说三。小乘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行。修善进德,求度生死。后闻人说无有三乘,故是一道。以信佛语,终不肯舍。如彼村人亦复如是。
(三五)宝箧镜喻
昔有一人贫穷困乏,多负人债无以可偿。即便逃避至空旷处。值箧满中珍宝。有一明镜着珍宝上以盖覆之。贫人见已,心大欢喜,即便发之。见镜中人便生惊怖,叉手语言:我谓空箧都无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箧中,莫见瞋也。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无量烦恼之所穷困,而为生死魔王债主之所缠着。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诸功德。如值宝箧,为身见镜之所惑乱,妄见有我,即便封着,谓是真实。于是堕落,失诸功德禅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弃于宝箧。着我见者亦复如是。
(三六)破五通仙眼喻
昔有一人入山学道得五通仙,天眼彻视能见地中一切伏藏种种珍宝。国王闻之,心大欢喜,便语臣言: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国不馀处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宝。有一愚臣辄便往至,挑仙人双眼持来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国。王语臣言:所以贪得仙人住者,能见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毁眼,何所复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见他头陀苦行山林旷野冢间树下修四意止及不净观,便强将来于其家中种种供养。毁他善法,使道果不成。丧其道眼。已失其利,空无所获。如彼愚臣唐毁他目也。
(三七)杀群牛喻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头牛,常驱逐水草随时餧食。时有一虎噉食一牛。尔时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为。即便驱至深坑高岸,排着坑底尽皆杀之。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受持大日如来具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惭愧清净忏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为。一切都破,无一在者。如彼愚人尽杀群牛无一在者。
(三八)饮木筩水喻
昔有一人行来渴乏。见木筩中有清净流水,就而饮之。饮水已足,即便举手语木筩言:我已饮竟,水莫复来。虽作是语,水流如故。便瞋恚言:我已饮竟。语汝莫来,何以故来。有人见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汝何以不去,语言莫来。即为挽却牵馀处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死渴爱饮五欲咸水。既为五欲之所疲厌,如彼饮足便作是言:汝色声香味莫复更来使我见也。然此五欲相续不断。既见之已,便复瞋恚:语汝速灭,莫复更生。何以故来使我见之。时有智人而语之言:汝欲得离者,当摄汝六情闭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禅定。何必不见欲使不生。如彼饮水愚人等无有异。
(三九)见他人涂舍喻
昔有一人往至他舍。见他屋舍墻壁涂治,其地平正清净甚好。便问之言:用何和涂得如是好。主人答言:用稻谷[-夫+戈]水浸令熟和泥涂壁故得如是。愚人即便而作念言:若纯以稻[麸-夫+戈],不如合稻而用作之。壁可白净,泥始平好。便用稻谷和泥用涂其壁,望得平正。返更高下,壁都劈裂。虚弃稻谷,都无利益。不如惠子可得功德。凡夫之人亦复如是。闻圣人说法:修行诸善,舍此身已,可得生天及以禅定。便自杀身望得生天及以解脱。徒自虚丧空无所获。如彼愚人。
(四〇)治秃喻
昔有一人头上无毛。冬则大寒,夏则患热,兼为蚊虻之所唼食。昼夜受恼,甚以为苦。有一医师多诸方术。时彼秃人往至其所语其医言:唯愿大师为我治之。时彼医师亦复头秃,即便脱帽示之而语之言:我亦患之,以为痛苦。若令我治能得差者,应先自治以除其患。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闻有沙门婆罗门等世之良医善疗众患,便往其所而语之言:唯愿为我除此无常生死之患,常处安乐长存不变。时婆罗门等即便报言:我亦患此无常生老病死。种种求觅长存之处终不能得。今我若能使汝得者,我亦应先自得,令汝亦得。如彼患秃之人徒自疲劳不能得差。
(四一)毘舍阇鬼喻
昔有二毘舍阇鬼,共有一箧一杖一屐。二鬼共诤各各欲得。二鬼纷纭竟日,不能使平。时有一人来见之已而问之言:此箧杖屐有何奇异。汝等共诤瞋忿乃尔。二鬼答言:我此箧者,能出一切衣服饮食床褥卧具资生之物,尽从中出。执此杖者,怨敌归服,无敢与诤。着此屐者,能令人飞,行无碍。此人闻已,即语鬼言:汝等小远,我当为尔平等分之。鬼闻其语,寻即远避。此人即时抱箧捉杖蹑屐而飞。二鬼愕然,竟无所得。人语鬼言:尔等所诤,我已得去。今使尔等更无所诤。毘舍阇者,喻于众魔及以外道。布施如箧,人天五道资用之具皆从中出。禅定如杖,消伏魔怨烦恼之贼。持戒如屐,必升人天。诸魔外道诤箧者,喻于有漏中强求果报,空无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禅定,便得离苦获得道果。
百喻经卷第三
估客驼死喻。磨大石喻。欲食半饼喻。奴守门喻。偷犛牛喻。贫人能作鸳鸯鸣喻。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小儿争分别毛喻。医治脊偻喻。五人买婢共使作喻。伎儿作乐喻。师患脚付二弟子喻。蛇头尾共争在前喻。愿为王剃须喻。索无物喻。蹋长者口喻。二子分财喻。观作瓶喻。见水底金影喻。梵天弟子造物因喻。病人食雉肉喻。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五百欢喜丸喻。
……
百喻经卷第四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共相怨害喻。效其祖先急速食喻。尝菴婆罗果喻。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唵米决口喻。诈言马死喻。出家凡夫贪利养喻。驼瓮俱失喻。田夫思王女喻。搆驴乳喻。与儿期早行喻。为王负机喻。倒灌喻。为熊所啮喻。比种田喻。猕猴属喻。月食打狗喻。妇女患眼痛喻。父取儿耳珰喻。劫盗分财喻。猕猴把豆喻。得金鼠狼喻。地得金钱喻。贫儿欲与富等财物喻小。儿得欢喜丸喻。老母捉熊喻。摩尼水窦喻。二鸽喻。诈称眼盲喻。为恶贼所劫失叠喻。小儿得大龟喻。
(六六)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少习禅法安般数息及不净观。虽诵其文,不解其义。种种方法实无所晓,自言善解,妄授禅法,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如彼愚人使他没海。
(六七)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昔有夫妇有三番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馀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既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语。须臾有贼入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语。贼见不语,即其夫前侵略其妇。其夫眼见,亦复不语。妇便唤贼语其夫言:云何痴人,为一饼故,见贼不唤。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饼,不复与尔。世人闻之无不嗤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小名利故,诈现静默,为虚假烦恼种种恶贼之所侵略,丧其善法,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求出世道,方于五欲着嬉戏。虽遭大苦,不以为患。如彼愚人等无有异。
(六八)共相怨害喻
昔有一人共他相嗔,愁忧不乐。有人问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即答之言:有人毁我,力不能报。不知何方可得报之,是以愁耳。有人语言:唯有毘陀罗咒可以害彼。但有一患:未及害彼,返自害己。其人闻已,便大欢喜:愿但教我。虽当自害,要望伤彼。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瞋恚故,欲求毘陀罗咒用恼于彼。竟未害他,先为瞋恚反自恼害,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彼愚人等无差别。
(六九)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昔有一人从北天竺至南天竹。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为夫妇。时妇为夫造设饮食,夫得急吞,不避其热。妇时怪之,语其夫言:此中无贼劫夺人者,有何急事匆匆乃尔,不安徐食。夫答妇言:有好密事不得语汝。妇闻其言,谓有异法,问之。良久乃答:我祖父已来法常速食。我今效之,是故疾耳。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不达正理不知善恶,作诸邪行不以为耻,而云我祖父已来作如是法。至死受行,终不舍离。如彼愚人习其速食,以为好法。
(七〇)尝菴婆罗果喻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菴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世间之人亦复如是。闻持戒施得大富乐,身常安隐无有诸患。不肯信之,便作是言:布施得福。我自得时,然后可信。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一以求因果。方怀不信,须己自经。一旦命终,财物丧失。如彼尝果一切都弃。
(七一)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昔有一人聘取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瞋,不能裁断。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值天大雨屋舍霖漏,水土俱下堕其眼中。以先有要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亲近邪友习行非法,造作结业,堕三恶道,长处生死丧智慧眼。如彼愚夫为其二妇故,二眼俱失。
(七二)唵米决口喻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妇怪不语,以手摸看,谓其口肿,语其父言:我夫始来,卒得口肿,都不能语。其父即便唤医治之。时医言曰:此病最重。以刀决之,可得差耳。即便以刀决破其口。米从中出,其事彰露。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作诸恶行犯于净戒,覆藏其过不肯发露,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决口,乃显其过。
(七三)诈言马死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无对。为人所笑。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自言善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杀害众生加诸楚毒,妄自称善,无恶不造。如彼愚人诈言马死。
(七四)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昔有国王设于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净。不洗净者,驱令策使种种苦役。有婆罗门空捉澡灌,诈言洗净。人为其着水,即便泻弃,便作是言:我不洗净,王自洗之。为王意故,用避王役。妄言洗净,实不洗之。出家凡夫亦复如是。剃头染衣,内实毁禁。诈现持戒,望求利养,复避王役。外似沙门,内实虚欺。如捉空瓶,但有外相。
(七五)驼瓮俱失喻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心菩提,志求三乘,宜持禁戒防护诸恶。然为五欲毁破净戒。既犯禁已,舍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造。乘及净戒,二俱捐舍。如彼愚人驼瓮俱失。
(七六)田夫思王女喻
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希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无由可遂。颜色黄,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诸亲语言:我当为汝作好方便,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后日见之便语之言:我等为汝便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闻之,欣然而笑,谓呼必得。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不别时节春秋冬夏,便于冬时掷种土中,望得果实。徒丧其功,空无所获。芽茎枝叶一切都失。世间愚人修习少福,谓为具足,便谓菩提已可证得。如彼田夫悕望王女。
(七七)搆驴乳喻
昔边国人不识于驴。闻他说言驴乳甚美,都无识者。尔时诸人得一父驴,欲搆其乳,诤共捉之。其中有捉头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复有捉器者,各欲先得于前饮之。中捉驴根,谓呼是乳,即便搆之,望得其乳。众人疲厌,都无所得。徒自劳苦,空无所获,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外道凡夫亦复如是。闻说于道,不应求处。妄生想念,起种种邪见。裸形自饿,投巖赴火。以是邪见堕于恶道。如彼愚人妄求于乳。
(七八)与儿期早行喻
昔有一人夜语儿言:明当共汝至彼聚落有所取索。儿闻语已,至明旦竟不问父,独往诣彼。既至彼已,身体疲极,空无所获。又不得食,饥渴欲死。寻复回来来见其父。父见子来,深责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来,徒受其苦。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设得出家,即剃须发服三法衣。不求明师咨受道法,失诸禅定道品功德。沙门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虚作往返,徒自疲劳。形似沙门,实无所得。
(七九)为王负机喻
昔有一王欲入无忧园中欢娱受乐,敕一臣言:汝捉一机持至彼园,我用坐息。时彼使人羞不肯捉而白王言:我不能捉,我愿担之。时王便以三十六机置其背上,驱使担之至于园中。如是愚人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若见女人一发在地,自言持戒不肯捉之。后为烦恼所惑,三十六物发毛爪齿屎尿不净不以为丑。三十六物一时都捉,不生惭愧,至死不舍。如彼愚人担负于机。
(八〇)倒灌喻
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差耳。便集灌具,欲以灌之。医未至顷,便取服之。腹胀欲死不,能自胜。医既来至,怪其所以,即便问之:何故如是。即答医言:向时灌药我取服之,是故欲死。医闻是语,深责之言:汝大愚人,不解方便。即便以馀药服之,方吐下,尔乃得差。如此愚人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修学禅观种种方法。应效不净,反效数息。应数息者,效观六界。颠倒上下,无有根本。徒丧身命,为其所困。不咨良师,颠倒禅法,如彼愚人饮服不净。
(八一)为熊所啮喻
昔有父子与伴共行。其子入林为熊所啮爪坏身体,困急出林还至伴边。父见其子身体伤坏,怪问之言:汝今何故被此疮害。子报父言:有一种物,身毛躭,来毁害我。父执弓箭往到林间。见一仙人毛发深长,便欲射之。傍人语言:何故射之。此人无害,当治有过。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彼虽着法服无道行者之所骂辱,而滥害良善有德之人。喻如彼父熊伤其子而[打-丁+王]加神仙
(八二)比种田喻
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小麦草生长郁茂。问麦主言:云何能令是麦茂好。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彼人即便依法用之。即以水粪调和其田下种于地。畏其自脚蹋地令坚其麦不生:我当坐一床上使人舆之。于上散种,尔乃好耳。即使四人人擎一脚至田散种。地坚逾甚,为人嗤笑。恐己二足,更增八足。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既修戒田,善芽将生,应当师咨受行教诫令法芽生。而返违犯多作诸恶,便使戒芽不生。喻如彼人畏其二足,倒加其八。
(八三)猕猴喻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先所瞋人,代谢不停,灭在过去。乃于相续后生之法谓是前者,妄生瞋忿,毒恚弥深。如彼痴猴为大所打,反嗔小儿。
(八四)月食打狗喻
昔阿修罗王见日月明净,以手障之。无智常人,狗无罪咎,横加于恶。凡夫亦尔。贪瞋愚痴横苦其身。卧蕀刺上五热炙身。如彼月蚀[打-丁+王]横打狗
(八五)妇女患眼痛喻
昔有一女人极患眼痛。有知识女人问言:汝眼痛耶。答言:眼痛。彼女复言:有眼必痛。我虽未痛,并欲挑眼,恐其后痛。傍人语言:眼若在者,或痛不痛。眼若无者,终身长痛。凡愚之人亦复如是。闻富贵者衰患之本,畏不布施,恐后得报。财物殷溢,重受苦恼。有人语言: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如彼女人不忍近痛,便欲去眼,乃为长痛。
(八六)父取儿耳珰喻
昔有父子二人缘事共行。路贼卒起,欲来剥之。其儿耳中有真金珰。其父见贼卒发,畏失耳珰,即便以手挽之。耳不时决,为耳珰故,便斩儿头。须臾之间,贼便弃去。还以儿头着于肩上,不可平复。如是愚人为世间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名利故,造作戏论,言二世有二世无,中阴有中阴无,心数法有心数法无。种种妄想,不得法实。他人以如法论破其所论,便言:我论中都无是说。如是愚人为小名利,便故妄语,丧沙门道果。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为少利故斩其儿头。
(八七)劫盗分财喻
昔有群贼共行劫盗。多取财物,即共分之。等以为分。唯有鹿野钦婆罗色不纯好,以为下分与最劣者。下劣者得之,恚恨谓呼大失。至城卖之,诸贵长者多与其价。一人所得倍于众伴,方乃欢喜踊悦无量。犹如世人不知布施有报无报而行少施。得生天上,受无量乐,方更悔恨悔不广施。如钦婆罗后得大价,乃生欢喜。施亦如是。少作多得,尔乃自庆,恨不益为。
(八八)猕猴把豆喻
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觅其一,未得一豆。先所舍者,鸡鸭食尽。凡夫出家亦复如是。初毁一戒而不能悔,以不悔故放逸滋蔓,一切都舍。如彼猕猴失其一豆,一切都弃。
(八九)得金鼠狼喻
昔有一人在路而行。道中得一金鼠狼,心生喜踊,持置怀中涉道而进。至水欲渡,脱衣香港置地。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宁为毒蛇杀,要当怀去。心至冥感,还化为金。傍边愚人见其毒蛇变成真实,谓为恒尔。复取毒蛇内着怀裏,即为毒蛇之所蜥螫,丧身殒命。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见善获利。内无真心,但为利养,来附于法。命终之后堕于恶处。如捉毒蛇被螫而死。
(九〇)地得金钱喻
昔有贫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钱。心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金主忽至,尽还夺钱。其人当时悔不疾去,懊恼之情甚为极苦。遇佛法者亦复如是。虽得值遇三宝福田,不勤方便修行善业,忽尔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还为其主夺钱而去。如偈所说
今日营此事,明日造彼事。
乐着不观苦,不觉死贼至。
匆匆营众务,凡人无不尔。
如彼数钱者,其事亦如是。
(九一)贫儿欲与富等财物喻
昔有一贫人少有财物。见大富者意欲共等。不能等故,虽有少财,欲弃水中。傍人语言:此物虽,可得延君性命数日,何故舍弃掷着水中。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虽得出家,少得利养。心有悕望,常怀不足。不能得与高德者等获其利养。见他宿旧有德之人素有多闻多众供养,意欲等之。不能等故,心怀忧苦,便欲罢道。如彼愚人欲等富者,自弃己财。
(九二)小儿得欢喜丸喻
昔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眠睡不觉。时有一人持欢喜丸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美味,不顾身物。此人即时解其钳锁璎珞衣物,都尽持去。比丘亦尔。乐在众务闹之处贪少利养,为烦恼贼夺其功德戒宝璎珞。如彼小儿贪少味故,一切所有贼尽持去。
(九三)老母捉熊喻
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时合树捺熊两手,熊不得动。更有异人来至其所。老母语言:汝共我捉杀分其肉。时彼人者信老母语,即时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后为熊所困。如是愚人,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作诸异论。既不善好。文辞繁重,多有诸病,竟不成讫,便舍终亡。后人捉之,欲为解释。不达其意,反为其困。如彼愚人代他捉熊,反自被害。
(九四)摩尼水窦喻
昔有一人与他妇通。交通未竟,夫从外来即便觉之。住于门外,伺其出时便欲杀害。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摩尼者齐云水窦孔也)。欲令其人从水窦出。其人错解谓摩尼珠,所在求觅而不知处,即作是言:不见摩尼珠,我终不去。须臾之间,为其所杀。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有人语言:生死之中无常苦空无我,离断、常二边,处于中道,于此中过可得解脱。凡夫错解,便求世界有边无边及以众生有我无我,竟不能观中道之理。忽然命终,为于无常之所杀害,堕三恶道。如彼愚人推求摩尼,为他所害。
(九五)二鸽喻
昔有雄雌二鸽共同一巢。秋果熟时,取果满巢。于其后时,果干减少,唯半巢在。雄瞋雌言:取果勤苦,汝独食之,唯有半在。雌鸽答言:我不独食,果自减少。雄鸽不信,瞋恚而言:非汝独食,何由减少。即便以觜啄雌鸽杀。未经几日,天降大雨,果得湿润,还复如故。雄鸽见已,方生悔恨:彼实不食,我妄杀他。即悲鸣命唤雌鸽:汝何处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颠倒在怀,妄取欲乐,不观无常。犯于重禁,悔之于后,竟何所及。后唯悲叹,如彼愚鸽。
(九六)诈称眼盲喻
昔有工匠师为王作务,不堪其苦。诈言眼盲,便得脱苦。有馀作师闻之,便欲自坏其目用避苦役。有人语言:汝何以自毁,徒受其苦。如是愚人,为世人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少名誉及以利养,便故妄语毁坏净戒。身死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为少利故,自坏其目
(九七)为恶贼所劫失[叠*毛]喻
昔有二人为伴共行旷野。一人被一领[叠*毛],中路为贼所剥。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叠*毛]者先于[叠*毛]头裹一金钱,便语贼言:此衣适可直一枚金钱。我今求以一枚金钱而用赎之。贼言:金钱今在何处。即便[叠*毛]头解取示之而语贼言:此是真金。若不信我语,今此草中有好金师,可往问之。贼既见之,复取其衣。如是愚人,[叠*毛]与金钱一切都失。自失其利,复使彼失。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修行道品作诸功德,为烦恼贼之所劫掠。失其善法,丧诸功德。不但自失其利,复使馀人失其道业。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彼此俱失。
(九八)小儿得大龟喻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即时可杀。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邪见外道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小儿掷龟水中。
此论我所造,合和喜笑语
多损正实说,观义应不应
如似苦毒药,和合于石蜜
药为破坏病,此论亦如是
正法中央戏剧学院笑,譬如彼狂药
佛正法寂定,明照于世间
如服吐下药,以酥润体中
我今以此义,显发于寂定
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
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
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
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
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花鬘竟
参考资料
..2024-03-23
..2024-03-23
【参考】百喻经.豆瓣.2012-10-1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百喻经》原文
参考资料